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675314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苛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课文后面提 供了一些词的注解,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解,己试着理解试着理解 诗歌的意思。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的:1.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2. 正确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课文后面提 供了一些词的注解,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解,己试着理解试着理解 诗歌的意思。在组内进行交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二)识字写字1、出示要写的生字:促、深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三)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苛,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

3、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 决的问题。2、全班交流,理解苛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2)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的: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体会苛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体会苛中地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4、: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一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 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 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二、初读1、我们先把苛读正确、连贯。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简单的疑问根据苛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 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 的山东不同。)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

5、引导。如:第一句诗。%1 “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1 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 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1 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1 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 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 名读一评:突出独、异、倍一范读一指名读、评议)如:第二句苛%1 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 词?(标出字:遥、遍,

6、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1 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 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 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3、朗读指导,并背诵。%1 由练读%1 配乐范读一自由读一指名读一齐读。%1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一指名背)四、拓展总结1. 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学生畅所欲言。2、写字指导重点写“异、遥、插”字板书:9、古苛两首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景物思乡之情忆人物追忆童年思念亲人教后记:以介绍传统节日及习俗导入课文,

7、学生若兴致高,介绍的过多,就会导致偏离主题。教师采用问题:“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这时学生兴趣高=11=1涨,然后再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的, 为什么呢?学了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轻 松导入课题,不用担心偏离主题。10、风 筝教学目标:1. 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 “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 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

8、情起 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的词语和句子。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多种形式的 读,又自读、小组内读等等。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课前准备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二、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注

9、:“拼” “村” “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3、练习书写生字。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1. 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 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教

10、学过程:*、谈话导入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1.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2. 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1) 做风筝重点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 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1 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1 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板书:依然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1 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 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2) 放风筝。重点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

11、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1 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1 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板书:拼命%1 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3) 找风筝。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埋上。%1 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1 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1 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1 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

12、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 时的表现。三、拓展想象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 了吗?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 四人一小组讨论。3. 每组选代表发言。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板书:10风筝高兴做风筝放风筝高兴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找风筝难受教后记:课文中有些较好的词语,如:“大惊失色.干呼万唤垂头丧气憧憬凌 空”等,要重点讲解。由于字面意思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老师可以先 讲解字而再创造情景,通过表演来让孩子们理解词语。孩子们

13、不但理解了伺语还 懂得了怎么运用,效果很好。11、秋天的雨教学目标:1. 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由队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 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重点:1、“爽” “柿”的字形,“扇” “梨” “粮”的读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

14、上去 感受秋天。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由尸等10个字。能读写“清 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教学重、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过程: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1. 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 色,好吗?2.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3. 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4. 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5. 想象导学:6. 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 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 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2. 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3. 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1. 品读第1自然段。&、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e、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