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疾病预防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6668027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疾病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疾病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疾病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疾病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疾病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疾病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疾病预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疾病预防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 , 一些肠道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步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保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 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 饮水餐具或食物等, 未经过恰当的处理, 吃进去后发病;1. 霍乱病

2、因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霍乱弧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锐;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当胃酸临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快速繁衍,并产生大量猛烈的外毒素; 这种外毒素具有 ADP-核糖转移酶活性, 进入细胞催化胞内的 NAD+的 ADP核糖基共价结合亚基上后, 会使这种亚基不能将自身结合的GTP水解为 GDP,从而使这种亚基处于连续活化状态,不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致使小肠上皮细胞中的 cAMP水平增高,导致细胞大量钠离子和水连续外流;这种外毒素对小肠黏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

3、量很大,超过肠管再吸取的才能,在临床上显现猛烈泻吐, 严峻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削减,体内盐分缺乏,血液浓缩,显现四周循环衰竭;由于猛烈泻吐,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衰竭;霍乱临床表现泻吐期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头, 继而呕吐; 一般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 4000ml,严峻者 8000ml 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 后显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 泔样;呕吐多不伴有恶心,喷射样,其内容物与大便性状相 似;少部分的患者腹泻时不伴有呕吐;由于

4、严峻泻吐引起体液与电解质的大量丢失,显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柔弱、血红蛋白及血浆比重显著增高,尿量削减甚至无尿;机体内有机酸及氮素产物排泄受障碍,患者往往显现酸中毒及尿毒症的初期症状;血液中钠钾等电解质大量丢失, 患者显现全身性电解质紊乱;缺钠可引起肌肉痉挛,特殊以腓肠肌和腹直肌为最常见;缺钾可引起低钾综合征,如全身肌肉张力减退、肌腱反射消逝、鼓肠、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大量丢失,可显现代谢性酸中毒, 严峻者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脱水虚脱期脱水虚脱期患者的外观表现特别明显,严峻者眼窝深陷,声音嘶哑,皮肤干燥皱缩、弹性消逝,腹下陷呈舟状, 唇舌干燥、口渴欲饮,四肢冰凉、

5、体温常降至正常以下,肌肉痉挛或抽搐;复原期少数患者(以儿童多见)此时可显现发热性反应,体温 上升至 38 39,一般连续1 3 天后自行消退,故此期又称为反应期;病程平均3-7 天;2. 伤寒病因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 3周,在粪便中能保护1 2 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衍;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抗击才能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 60后 30 分钟或煮沸后立刻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快速致死;伤寒临床表现埋伏期 10 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 48 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 天;典型的

6、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 周,可分为 4 期: 初期相当于病程第 1 周,起病大多缓慢, 发热是最早显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 7 天内达 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极期相当于病程第 2 3 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 3 4 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抗击力逐步增强,体温显现波动并开头下降,食欲逐步好转,腹胀逐步消逝,脾大开头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急,需特殊提高小心;复原期病程第 4 周末开头,体温复原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 个月左右完全复原健康;3. 细菌性痢疾

7、 简称菌痢 ,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为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 为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 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牙胞,不具动力,最相宜于需氧生长;按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将志贺菌分为4 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氏志贺菌)和51 个血清型;目前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某些地区仍有痢疾志贺 菌流行;志贺菌进入机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抗击力有关;痢疾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引起严峻症状;宋氏志贺菌感染多呈不典型发作;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致病力强的志贺菌只要10 100 个细菌进入人体即可引起发病;某些慢性病、过度疲惫、暴饮暴食等因素可导致

8、人 体抗击力下降,有利于志贺菌侵入;志贺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后,引起炎症反应 和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肠黏膜炎症、坏死及溃疡;病变主 要累及直肠、 乙状结肠, 严峻时可波及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全部志贺菌均能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外毒素有肠毒素、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分别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以轻症非典型菌痢患者与慢性隐匿型菌痢患者为重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人群易感性人群对

9、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机体抗击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埋伏期一般为 13 天(数小时至 7 天),流行期为 6 11 月,发病高峰期在 8 月;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急性菌痢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 1)一般型(典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畏 寒、发热达 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先为稀水样便,12 天后稀便转成脓血便, 每日排便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常伴肠

10、鸣音亢进和左下腹压痛;一般病程10 14 天;( 2)轻型(非典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 黏液,无脓血,一般腹泻次数每日10 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育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 别;一般病程 3 6 天;( 3)重型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养分不良的患者;有严峻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 (尤为左下腹) 压痛, 里急后重明显, 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 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 2 7 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

11、明显,高热达 40以上,患者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呼吸柔弱、皮肤花纹、反复惊厥、嗜睡,甚至昏迷,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脑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和混合型(兼具以上两型的表现,最为凶险);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慢性菌痢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 个月以上,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形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分型如下:( 1)慢性隐匿型患者有菌

12、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育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炎症或溃疡等菌痢的表现;( 2)慢性迁延型患者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 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3)慢性型急性发作患者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4. 甲型肝炎病因甲型肝炎病毒 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 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 显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保护1-2 周;病毒侵害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外繁衍的部位; HA

13、V引起肝细胞损耗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 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显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 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发生黄疸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 1 周从粪便中排出 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 30 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形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

14、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水和食物的传播,特殊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易感性与免疫力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长久的免疫力;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显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峻时巩膜、皮肤发黄;临床分为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急性黄疸型( 1)埋伏期甲型肝炎埋伏期为 15 45 日,平均连续30 天;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埋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 天以后, 粪便中有大量的 HAV排出,埋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最强;( 2)黄疸前期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 3 日,少数达 5 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步加深呈浓茶色;本期连续5 7 日;( 3)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显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功能明显反常;连续 2 6 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