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征论文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6667760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征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征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征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征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征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征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征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点论文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点论文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乐趣之一,自“有无”到“阴阳”,自“空灵”到“妙悟”,哲学中的“虚实”逐步延长到文学艺术领域,成为影响中国美学与艺术的重要理论之一;“虚实相生”的文艺创作手法在作为有声语言艺术的电视纪录片配音中也得到了肯定程度的凸显;为了将文学语言精确生动、富有 意蕴、引发思索地传递给观众,配音者要将解说词的内容进行虚实、有无、隐现等转化,制造出情境美、沟通美、和谐美、留白美,让 观众在情感共鸣中达到审美愉悦;再现文字的情境美电视纪录片配音是将已有的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现形式;对配音者的要求绝不仅限于单纯的发音规

2、范、字正腔圆,而要通过 解说再现文本的意境美、情感美;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解说词在表现手法上会运用文学作品中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或化虚为实、或以虚带实、或实中存虚、或虚实相映;备稿时,配音者必需依据影像的拼接步骤把握解说词的内容及特点;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直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久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日仍 然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在解说这段话时,高峰专心灵与历史交融,用情感与诗人共享, 其中对诗歌内容的朗诵以虚声为

3、主,其余用声偏实,将声音的虚实变化与解说词的意境虚实融合,产生与诗人心灵在宇宙生生不息、虚实相依的律动中对话,在感觉与想象交错的灵境中达到共鸣与默契;再如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用描写与谈论相结合的手法呈现了闻名于世的古建筑的辉煌壮丽;周志强配音时特别注意在平实中呈现情形美:中国古代有一种祈福的祭奠活动叫褉赏,后来演化为人们暮春郊游的风俗;文人墨客此时也要相邀聚会,最闻名的一次被记录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九曲曲折的水渠中清水流淌,随波逐流的酒杯停在谁的座前谁就要吟诗作赋,否就就罚酒认输,这就是“曲水流觞,修褉赏乐”,乾隆皇帝以此为依据,给这个亭子起名“褉赏亭”;这段话是用历史故事来诠释“褉赏亭”得名的

4、由来,其间对饮酒作诗的场面与细节虽没有作过多的渲染,但是古代文人们的潇洒豪爽、酣畅淋漓依稀隐现在字里行间;周志强的解说特别细腻,通过声音中细小的变化,以溪流淙淙、垂柳依依、酒杯顺流而下,将文人吟诗作对的情形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袁行霈先生曾经说过:“鉴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给予制造性的艺术活动;假如说艺术创作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借着语言、声 音、颜色、线条等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声音、颜色、线条等等仍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 解说词中的情形不是配音者都经受过的,解说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 想象与联想,让思想感情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才能感受到

5、文稿中的 情与景,制造情形美的成效,进而增强艺术表达的感染力;产生具象的 沟通美依据有无沟通对象的存在,可将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环境分为“虚实”两种情形,即无对象沟通和对象沟通,而纪录片解说明显属于无对象沟通;从专业角度上来说,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无对象沟通”的情形下做到“心中有人”,即对沟通对象的感知要具象,不仅要想到通常所说的沟通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仍要能想象到听众的眼神、动作、服饰以及听到语言信息后的反馈,真正做到通过眼神沟通达到心灵的共鸣;纪录片对解说者的要求亦是如此,对沟通对象的想象越具象,听众的感知就越鲜活、越真实,通过想象与联想同观众沟通,接受反馈,便于精确地把

6、握解说词的基调、节奏、风格等,同时也能准时调整自己的解说状态;如北京记忆是从对北京大杂院、饮食、消遣、交通等点滴生活的感受中反映北京的进展变化,这些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琐事,配音者所想象的对象可以是亲人、邻居、同学、伴侣,就像拉家常、聊见闻、谈感悟,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信任感、美感;老人又回到了以前的旧居,她曾在这间二十平米的小屋子里结婚生子,夫妻相濡以沫,拉扯四个子女长大成人;点滴往事一如大多数中国一般百姓曾经的生活场景,相伴着记忆正在慢慢远去;在这段配音中郭炜语气亲切自然,时而平和、时而低沉,让听众感到很强的沟通感,此刻配音者用自己声音推开了历史的闸门,让听众在时空的隧道中触摸到那段远

7、去的历史;沟通对象质与量的具象化产生的真实美,让配音者找到了活跃积极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向观众传达情感;配音者运用虚实相生的原就将虚无的听众转化为实在的沟通对象,在向想象中的对象不断倾诉、呼应、沟通的过程中,形成互动与灵犀,达到用声音传递美、专心灵感受美的成效;传递声音的和谐美每个汉语音节中即使没有辅音也不会没有元音,元音的发音洪亮通畅;但这并不等于在声音表达中只有洪亮的声音;播音创作中声音弹性的对比许多,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组是虚实变化的对比,它们在有声语言中产生的美感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声音的虚实变化表现喜、怒、哀、乐、爱、憎、惧、恶等情感,它为配音艺术创作供应了丰富多彩的声音形式和敏捷多变的

8、表达技巧;虚声有表现画面延长、意境悠长的韵味,而实声有表达大事真实、坚决昂扬的情感, 二者可以结合但不能相互替代;宗白华先生说:“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一种是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 另一种是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写出空间的形象与彩色;”这种音乐和绘画的功能多数是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完成的;而配音是以 文字为依据,为表达文字服务的,因此也具有了音乐和绘画的功能;有声语言中的神韵是流淌的精灵,在如隐如现、亦动亦静、或明或 暗中,虚实声音以其特别的感染力表达解说词的意趣交融,饶有意 蕴;如再说长江中,置身于浓妆淡抹的图画里,帕奈博士常常情不自禁地称赞,举世也只有九寨、黄龙的水有

9、如此庞大而神奇的力气,而它爱恋着人间独钟着中国,就在这中国西南的深处角落渲染出一片彩墨山水;对于九寨沟和黄龙,水是漂亮的缔造者,也是它们生命的源泉;水,在这里幻化了神奇之后,也将从这里走出深山,流向几百公里外的长江;李易配音时,吐字柔长、用声伸展、虚实结合、虚声偏多,使声音与明艳、美丽的画面和音乐相融合,布满了意蕴美,整体形成曲折的旋律,产生美感;再如同饮一江水运用富有感性和思辨的语言,叙述6 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与历史进展中不行割舍的关系;解说词娓娓叙述着不同国家的风情和生活故事,绘出一幅大湄公河次区域丰富资源、辉煌文明、特殊人文的出色画卷;大海与河流在纵向和横向上,将次区域各国更多元地融合在一

10、起, 河流联结了次区域六国,大海将次区域各国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河流培育了次区域六国的人民和这里宏大的文明;而大海是全部这 些走向世界的通途;大海意味着次区域将来更广泛的沟通、友情与 进展;坚强的解说整体以叙述与渲染相结合,既接近生活语言表达又不失饱满的情感;吐字用声适中,节奏伸展平缓,极为自然流畅;用声以半实为主,依据内容或为半虚;“更多元地融合”声音由虚到实,“沟通、友情与进展”中由实到虚再到实;坚强的声音在整体和谐中,时而平实自然,时而伸展柔和,时而厚实凝重,形成了有声语言自有的韵律感和质感,也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本片所宣扬的“和平、友情、合作、进展”的主旨;构成停连的留白美电视纪录片画

11、面拍照手法中注意留白的运用,而声音的配音也应当有的留白存在;声音的停顿为虚、情感的连接为实,正是所谓的 “声断情不断”,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回味无尽;这种“停顿”, 是一种画面的转换和延长,情感的过渡和回味,恰当运用声音留白, 能产生言已纵情未止、声已落味更浓的成效;给观众留下想象、回 味、思索和判定的空间,这样比喋喋不休的直白表达更自然、更深 刻;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留白让观众有空间思索和判定,与起初的感性熟悉相互作用,从而加强对纪录片本身的熟悉和懂得;如圆明园运用布满诗意的语句描写出了圆明园的奢华与气派,而在残垣断壁之下埋藏着历史的辉煌;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

12、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 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 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 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 是神庙给这段的配音时,李易在每一省略处都运用了大量的留白,观众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想象圆明园华丽的外观、精致的装饰、神奇的布 局,可谓是神奇漂亮,亦梦亦幻;假如在解说时取消了这里的留白, 就会显得节奏过于紧凑,也剥夺了观众回味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不 会产生最终意味深远、令人惋叹的成效,减弱了对主题的表现力; 留白之美是一种表达手段,是一种审美体验,是一种艺术追求;“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以其长期的生命力影响着中国的文艺领域;在电视纪录片配音创作中“虚实相生”的原就也以其无穷的魅力由内而外地渗透到各个环节,配音者与文字在体验与联想交错的对话中达到心灵的契合,与观众在声音与想象互动的沟通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