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五)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B.统治者的腐朽D.汉族的反抗A. 鲜卑族的落后C・战乱不断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鲜卑族统一黃河流域后,他们 靠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风俗,很难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这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初期产生一系列矛盾的根源2. 《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 “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诗歌和童谣说明了()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解析:选C 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 因之一3. 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动力是()A. 挽救北魏统治的危机B. 孝文帝谦虚好学,热爱汉文化C. 孝文帝要求实行民族平等、团结D. 排除冯太后影响,加强皇权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摆脱危机、巩固统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故A项正确。
4. 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吏治清明B. 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析:选D 从材料可知本题共涉及了孝文帝的两项改革措施:俸禄制和均田制,A 项仅是佯禄制的作用,B、C两项仅是均田制的作用,故排除俸禄制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均田制规定农民要负担一定的徭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选D5. 下表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一项改革措施,这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汉姓元穆步六孤贺赖独孤陆贺刘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B.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改汉姓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6・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 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 一方面很有造诣()A. 知识丰富 B.诗辞文章写作C.政治 D.汉族文化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读材料可知,孝文帝在汉族文 化方面有很高的遥谓。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根据中原和代北的不同特点,拓跋珪规定了相应的租税赋役制度天兴元年正 月,他重申维持旧燕的租賦制度在平城及其周围设置八部帅,其职责是对分土定居的氏 族咸员“劝课农桑,量校收入,以为殿最”同年,拓跋珪从中原地区迁徙大量被征服的 人口到京城,“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在代北地区有了发展, 国家按比例对定居从事农业劳动的国人和渡民考课,为北魏政权的存在提供了物质保障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 根据材料,归纳北魏道武帝改革的措施6分)(2) 根据材料,指出北魏道武帝改革措施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可以从“租税赋役制度” “劝课农柔” “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 来概括第(2)问,可从生产关系的变化、民族融合的角度回答答案:(1)改革措施:改革租税赋役制度,劝课农桑,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2)意义:在代北地区初步确立起封建生产关系;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魏书•高祖纪下》 材料二(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瞻,好文为章诗、 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纪下》 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归纳孝文帝“汉化”的主要措施7分)(2) 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7分) 解析:第⑴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革衣服” “北俗之语” “葬河南”,归纳主要措施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雅好《诗》《书》”来归纳;影响结合所学内容来回答答案:(1)措施: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官员讲汉话,否则受罚;南迁的鲜卑人死 后就地埋葬等2)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学说汉话,积极接受 汉族先进文化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 俄国的农奴制开始于15世纪末,在该制度下()A. 农奴有人身自由但没有私有财产B. 地主可以役使农奴但不能干涉他们的生活C. 农奴必须依附并完全听命于地主D. 农奴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但没有人身自由解析:选C 在农奴制度下,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他们的一切都由地主控制。
2.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A. 十二月党人起义B. 农奴起义不断C.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解析:选C 注意题干中“生产力发展的角度”A项是政治领域,B项是阶级关系, D项是对外战争只有C项体现了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3・农奴制改革前,农奴及工人不断起来斗争说明()①广大人民深受封建制度压迫②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极端尖锐③农奴制面临危机④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A.mmD.C.解析:选A 从农奴、工人所受压迫反映的阶级矛盾及农奴制危机分析4. 1825年俄国爆发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突出反映了()A.俄国政局动荡不安B・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尖锐C・人们对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C. 俄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紧张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明确俄国“十二月 党人起义”是一些感受到西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 常不满而发动的,试图推稠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5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 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 识到俄国()B.制度腐朽D.吏治腐败A・军备落后C・经济凋敝解析:选B 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克里来亚战争” 及“丢了丑”,实际上是指俄国在克里来亚战争中失败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的存在, 所以“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农奴制的腐朽落后6・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表明()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B.沙皇面对统治危机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解析:选B 从题干材料来看,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不得不 进行改革,这只是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潮流二、非选择题(第713分,第8丿13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丿材料一 马克思在论文《战争问题》中指出:“沙皇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只有一个港口 作为出海口,而且这个港口又是位于半年不能通航、半年容易遭到英国人进攻的海上,这 种情况使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因此,他极力想实现他的先人的计划——开辟一条通向地 中海的出路材料二 在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前,俄国的西欧派曾作出这样的预言:文明现正以它的 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 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 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在 走向胜利,而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 它有用的一课1)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3分)(2) 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证实了西欧派的预言,西欧派为什么能够作出这一准确的预 言?(5分)(3) 从军事角度看,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5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第⑴问注意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并结合战争发生时俄国国内矛盾的状况分析第⑵问要从西欧派对 俄国与西欧差距的认识方面说明第(3)问要从武器的落后、运输工具的落后、军需品的不 足等方面着手,分析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落后是战争失败的根源答案:(1)俄国为了扩大在地中海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转移国内矛盾⑵西欧派作出这样的预言,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俄国未能跟上欧洲前进的步伐3)原因:武器匮乏陈旧,交通运输落后,指挥系统腐败无能,后勤供应不足,俄军战斗力差,非战斗性减员严重。
战争的失败实质上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失败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 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 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人民的英国史》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采亚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 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 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 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请回答:(1)《人民的英国史》的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8分)⑵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5分)解析:本题以克里来亚战争为主题切入,考查学生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注意 审题“作者认为・・・・・・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 ”,回签时注意原因从英俄双方分析 第(2)问注意结合材料概括o答案:(1)原因:英国是欧洲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
不赞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英俄在欧洲特别是在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2)俄国失败影响: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大大动摇了其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加剧了俄国农奴制危机,成为农奴制改革的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