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身》导学案1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588217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修身》导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修身》导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修身》导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修身》导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修身》导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修身》导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修身》导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修身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知冃标: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 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髙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识记相关文学常识。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达 方式。学习本文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达方式。3、情感目标: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 “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 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口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 性。【学习重点】1、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穷、过、患、兴、滥、诛,诸、也、其。2、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

2、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学习难点】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学习方法】阅读感受f讨论思辨f体会感悟【学习时数】两课时预习导读单一、知识链接1、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 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自汉代以来,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统治者一直把孔子尊为“圣人”。2、关于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

3、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 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 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徳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 谐,社会更加和睦和稳定。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他说得很多话,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 有很大的教化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体会。3、文体常识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

4、重于 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及内容上的必 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论语是语录体的典范,其简明深刻、语约意丰,往往在一两 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格言。 二、研读文本,整体感知(一)研读指导1、请阅读教材及该导学案有关介绍,也可查阅资料,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 并识记。2、反复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停顿、节奏等问题;熟读成诵。3、识记重点字字音、字形、意义。请把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写下來,并注音释义。4、研读批注:在文中圈点字词、标注重要知识点、批研读心得、写岀困惑不解等。5、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

5、文,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将每段话翻译成现代 汉语。(二)语言积累1、全文分为四节,每节有五段话。每节应注意的文言语法现象提示。第一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六十而耳顺: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不逾矩:逾,超越;矩(j u),规矩。朝闻道,夕死可也:朝(z hao,不读c hdo),早晨。莫能兴:兴,起來。君子固穷:固,坚持,坚守;穷,困窘,走投无路。小人穷斯滥矣:滥,过度,没有限制。这里是无所不为的意思。幼而不孙弟:孙,通“逊”,顺从长辈;弟,通“悌(ti)”,尊敬兄长。长而无述焉:述,无可称道,指无所作为。第二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还要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患,忧虑,担忧;其,这里可译为“自己”。“不己知”,是宾语前置,应译为“不了解自己”。君子求诸己: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于予与何诛:与,语气词;诛,责备。内省不疚:疚(j iJ)忧苦,内心痛苦。第三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巧言、令色、足恭:令色,满脸堆笑的样子;足,过分,过度。左丘明耻之:耻,意动用法,认为可耻。以直报怨:直,公正无私。第四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质胜文则野:质,朴实,与“文”相对;文,文采,指对仪容举止进行雕琢修饰;野, 缺乏文采,鄙陋。文胜质则史:史,虚浮。君子泰而不骄:泰,平和;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君子坦荡荡,小

7、人长戚戚: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qi):忧愁,悲伤。居处恭,执事敬:恭,恭敬,端庄,这里可理解为守规矩;敬,谨慎、认真。虽之夷狄:之,动词,到去。(三)文本助读设计说明:由于语言难度比较大,思想内容博大精深,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 帮助同学们理解文本内容,这里特将各节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展示在下面,供同学们参考。同 时建议在阅读下面的内容之前,自己先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各节中的每一段话的理解。第一节主要内容: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 须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念。对每段话的理解:第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表现孔子从少 年

8、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思考、奋斗的过 程,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逐渐转化的过程,直至最终达到了 “从心 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是一个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的境界。今天看来,这段话仍然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 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 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第二段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求。追求真理,胜过 生命,短短七个字,令人感动。第三段话(“岁寒,然后知松柏Z后凋也”),用比喻的说法,说明

9、越是艰苦的环境,越 能考验人的意志。孔子是第一个用松柏这一形象来比喻具有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的“君子” 的,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笫四段话(“在陈绝粮”),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君子即使在极其用窘的处境中,也不 会改变自己的志向。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正是对这段话的诠释。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赞赏。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第五段话(“原壤夷俟”),以-段尖锐的语言和-个形象的动作表明孔子对没有修养的 人的极度蔑视,从而树立起一个嫉恶如仇的君子形象。应当注意的事,孔子对原壤的谴责是 从他“幼而不孙弟”说起

10、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小不注重亲情孝道是道德沦丧的起点。这 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是有所启迪的。第二节主要内容:主要谈修身的方法一一内省。孔子十分强调自省。“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徳规范,那么怎样实现“仁”呢?孔子说“为仁由 己”。也就是说要实现“仁”,还得靠自己。修身的本质就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的过程,孔子 称之为“内自省”、“内自讼”、“躬自厚”、“求诸己”等。对每段话的理解:第一段话(“不患人之不己知”),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即在自己的品德、学识等不 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埋怨别人,而是反躬自问,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段话表明,人要有自知 之明,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11、”。第二段话(“君子求诸己”),以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应自强、自省。第三段话(“宰予昼寝”),以“朽木” “粪土”两个通俗形象的比喻,说明加强自身修 养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自己不觉悟,不奋发努力,教育的作用就将是有限的。而且,判断 一个人的品徳修养到底如何,不仅要看他怎么说的,更要看的实际行动。笫四段话(“过而不改”),说的是一个人要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孔子认为有过失是 难免的,但要勇于承认,更要勇于改正;如果坚持错误,不肯改过,错误就真地成为错误了。 这段话不仅说明了修身的方法,更强调了修身的一个重要原则。第五段话(“司马牛问君子”)中“内省不疚”与“君子不忧不惧”是因果关系。当遇到

12、批评、诽谤时,孔子要求首先是自省,检讨自己是否有过错,但如果经过认真反省,确认自 己没有过错(问心无愧)时,就不必有什么忧虑和惧怕的了。这是多么可贵的品徳!既严于律 己,又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决不盲从或屈从外界的否定和压力,做到这一点需要多么大的 勇气!第三节主要内容:讲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对每段话的理解:第一段话(“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以“忠恕”二字概插孔子的“道”,这个道就是 “仁”。忠,就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恕,就是宽容之心,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 而强加于人,正直宽容之心,就是忠恕之道。忠和恕是辩证的关系,既要坚持理想,又不能 为所欲为。忠是对己,恕

13、是对人。笫二段话(“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对“恕”作了具体阐释,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是对孔子道德观的高度概扌舌。它既是对“仁者”自身的约束,即要求一个人 要有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要尊重他人,体贴他 人。这一思想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对于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有很强 的现实意义。第三段话(“巧言、令色”),是从反面告诫(“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君子决不能虚 伪谄媚,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 “忠恕”的内涵。第四段话(“人而无信”),是讲“信”的重要性。“信”是孔子道德范畴乃至

14、中国传统 道徳范畴中的重要内容。“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対 外贸易与交流,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五段话(“以德报怨”),主张公正平等。孔子虽然主张“恕”,但绝不是无原则地宽 容忍让,甚至委曲求全地“以德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 报徳”就是公平公正。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吋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来求得友谊 和睦的。第四节主要内容: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对每段话的理解:第一段话(“质胜文则野”)是讲“质

15、”与“文”的关系,即仪容举止与内在素质的关系。 孔子认为君子要讲究仪表,但又不能过分修饰,要做到“文质彬彬”,即既朴实又有文采, 达到内在美与外表美的高度统一。直到今天,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第二段话(“君子泰而不骄”),以“泰”与“骄”的对比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泰” 与“骄”似乎只是一种表象的区别,但实际上是内在本质的不同。“泰”,即平和、安适的样 子,表明君子的旷达,虚怀若谷,胸有成竹;“骄”是骄狂,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但其内 心却很空洞,很虚弱。所以,真正有知识、有内涵的人常常显得很平静,甚至“大智若愚”; 而愈是表面张狂、骄纵的人,愈是无知浅薄的人。第三段话(“君子坦荡荡”),是君子与小人心理状态的不同:君子胸怀宽广,无所掩饰, 不追求虚名富贵,因而是坦荡的,豁达的;小人总是考虑个人利益,患得患失,顾虑重重, 言行不一,心胸狭隘,因而总是忧愁、悲观的。第四段话(“樊迟问仁”),是说君子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中,都能保 持始终如一的做人准则。“居处恭”,应当就是儒家提倡的“慎独”。君子即使在无人监督的 独处情况下,也要谨受规矩,严格自律。“执事敬”,是讲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与人忠”, 是讲与人交往、共事的基本原则,要忠诚、守信。“虽之夷狄,不可弃。”即使到了荒蛮之地, 也绝不改变做人的准则。“不可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