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588207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信息技术学科一号家庭CPU2组综述整理:李欣孔小红宋菲菲刘少凯摘要: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 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关键词:学案自主学习原则引言:在带教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成员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和整理了近三年的期刊文摘, 了解了学案方面的各种情况,为本次的课例研修找到了理论基础基础,并为我们的实践之路 做了很好的铺垫。学案的背景、定义及价值意义(宋菲菲)1.1历史背景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

2、来主要有政治背景:现 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 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素质教育背景: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 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 改背景:

3、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 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教育背景:学生多,小 学教师老化,教学质量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高,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学 需求,必须高速均衡发展;尽量减少资源特别是师资的不均衡,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 提下,实现教学的的高效优质;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量满足每一个孩 子成功的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找到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学案” 不失为一剂良方。1.2学案的定义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 容

4、,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 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 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 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指南针”、“方 向盘气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自主发展的路线图。1.3实施学案的意义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多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

5、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 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 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 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 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

6、构的过程。它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 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 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 与、良好互动的载体。参考文献: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 4da7e3970100z6z9. htmlchzhyiblog二、现阶段学案研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刘少凯)2. 1国外研究现状2.1.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国外的研究上个世纪70年代,国外的学者认为以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再适应新的教育理念,于是 兴

7、起了对教学模式改进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布鲁斯乔维斯和马歇韦尔两位 学者合著的一本书籍教学模式就产生于此期间,并在当时取得了很大的反响。学者们抛 出了许多新的理念,例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 真正的教育。学者们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在新的教学方式的研究中,强调教育方式的适应 性、有效性。著名的“发现学习”理论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知识得 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一卡尔罗杰斯,激进地批判把教 师视为真理在握者、把学生视为消极容器的传统教育理论一一“壶杯”教育理论。他提倡以 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废除传统意

8、义上教师的角色,而以促进者取而代之,教师的 角色必须转换,学生需要占主体地位。这些都为“学案”教学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的问题很快在世界各个国家广泛受到关注,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 教育改革,英国等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沿,比较典型的“问题解决”教育, “个别化”教育的课题研究,使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上有了超越性的进步。学生地位和在学 校的角色,在这次教育改革中也有了改变。2.1.2、“学案导学模式在国内的研究在我国,学导式教学发端于20世纪7()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成熟,从出现以来 其在教学中的应用都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国教育因此而有了新的发展理念

9、,它也成 为了最有前景的教学模式之一。60年代北京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70年代上海顾泠 沅的“尝试回授”教学模式,80年代江苏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模式、魏书生教学模式,90 年代北大附中张思明“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一一呈现。3这使 我国的教育不在拘泥于以往守旧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更强调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于是, 有利于学生学习用的“学案”教学模式在这一大环境下产生。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 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仅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 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全国各中学对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 逐渐增加

10、,如金华一中、平邑一中等学校走到了前列。重点中学纷纷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和完善学案导学的模式。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同时,将学案导学本 土化,从不同角度,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学案导学模式。这些研究成 果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参考文献: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生王文翰邹金梅.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江苏:苏州大学,2009: 4.禁桂杰.“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8.三、学案设计原则、使用原则、特点及注意问题(李欣)3.1学案编写的原则是什么?(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

11、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 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 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让学案成为学生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七(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设计学案要做到“知识问 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编写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 的学

12、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 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 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5)实用性原则。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 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6)规范性原则。学案虽然具有学科特点,但从导演案编制流程、学案的基本组成、格 式要求、容量要求等方面统一规范。(7)简约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体现简约,即用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述,需要读的文字 不宜过多,过繁。(8)整体性原则。编制学案要站在整个教材文本

13、的高度,注意知识的前挂后连,必要 时,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大胆取舍。另外还有其他原则: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3.2. 学案编写要体现哪些特点?“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1 基础性一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课标和教材,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1 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1 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1 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1 生成性树立生命的观念。3.3. 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

14、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 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第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气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 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 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 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 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3.4. 设计学案时应注意什么?(1)使学生学习有路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

15、。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 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2)使学生学习有劲学习是漫长而乂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 盈自己的力量。(3)使学生学习有法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学案要明确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 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3.5. 使用的具体要求: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学案当 成备课,而应对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教师可在学案上进行创意备课,只 是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画和补充填写的痕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 性。3. 5. 1.对学

16、生的要求(1) 、根据“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基础题部分,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 课堂上向老师质疑。(2) 、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 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3) 、每隔一周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3. 5. 2对教师的要求(1) 、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 分“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2) 、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 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