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负效应研究及教育方法探究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5.50KB
约10页
文档ID:206482080
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负效应研究及教育方法探究_第1页
1/10

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负效应研究及教育方法探究摘要: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有着不同于他人 的个性特点,从艺术研究角度出发这些个性特点,对于学习 有一定的帮助,但其的负面效应对学校管理及学生发展起到 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从介绍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的角度出 发,分析了负效应的四点表现形式,又从深层次角度分析了 造成负效应的三点原因,从而提出了高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 理的相关办法与对策关键词:负面效应艺术类学生特点1. 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及负面效应分析1.1思维较活跃,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缺乏信 仰意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性格魅力,专 业的发散性决定着他们必须有着活跃的思维能力,要敢于挑 战并富有创新精神,艺术的魅力就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 活但艺术类的学生考虑问题时确常常忽视现实基础,困在 自我思维的定式中在高校中,艺术类的同学年龄普遍偏小, 这一点决定着他们思想的成熟度较低,虽思想活跃,可是缺 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这样的负面效应是:在学习中,对感 兴趣的专业知识趋之若鹫,但很少关心身边事;重视专业技 能的练习,热衷于自我的艺术修炼,忽视外在对其的影响, 从而导致其缺乏信仰,从而造成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 观的歪曲;在生活中,由于信仰的缺失,学生群体中易产生 攀比心理,所思考的问题就会相对狭隘,仅限于衣食住行、 吃喝玩乐。

只重视物质的享受,而缺乏精神层面的需求具体行为表现例如,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如文艺晚 会、演出、设计类展览比较热衷,但对于团活动、文化类活 动较少关心,也很少过问当下时事1.2个性较“自我”,注重个人感受和独特性、崇尚自由,从而缺少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性由于艺术类专业教学形式的特殊性,造成了专业课自由 度较大,不是在固定座位上简单的听老师讲课,而是更多参 与进来与老师进行互动,这样不可避免老师会将更多的空间 给学生,这样的“开放式”教学会给学生“散乱”的错觉, 久而久之形成“散漫"的习惯[1]另外,由于独特的个性, 及追求自我和崇尚自由的心态,决定了学生不喜欢约束与牵 绊,这样的负面效应就是冷漠的集体观念和淡薄的纪律意 识具体来讲,例如,班级活动漠不关心,集体荣誉感较弱;生活作风懒散,宿舍卫生较差;学习纪律松弛,迟到、旷课 时有发生;对于纪律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强的逆反和抵 触心理另外,艺术类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独特性,决定了他 们要敏感而细腻,要有自身的独创性,对于作品要有情感的投入,为此多数艺术类的同学都有着浪漫主义情怀,情感较丰富,对于问题的思考感性大于理性在校生活中,就会出现由于一时气愤,而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的现象。

或是, 对于情爱承诺的太容易,有时也很随性,不了解爱情背后的 责任,容易进入情感漩涡不能自拔,由此产生道德问题、诚 信危机或情感迷茫的问题1.3实践经验丰富,活动能力较强,与社会接触较多, 从而受到的负面影响也较多由于专业学习的要求,很多学生很小就开始了独立的求 学生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接触社会较早,社会经验较 为丰富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都有着经济独立的想法,由 于专业的特殊性,在社会上他们更容易获得实习机会,这难 免就沾染了一些社会的不良风气,也会将这些习惯不自觉 的,带入校园,带入学习生活中具体来讲,例如,对于学 生活动不甚关心,但对有加分的项目却是趋之若鸯,参加活 动或学生团体时,功利心较重,多希望可以加分或是聘任为 学生干部,主动的服务意识和锻炼意识较弱,一旦受挫,工 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消失殆尽1.4生源素质良莠不齐,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普遍 存在当前,艺术类学生进入大学校门要经历艺考和文化课考 试两部分,这就要求艺术类学生不仅要在艺术专业领域有一 定的素养和造诣,在文化课方面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但与 传统专业相比,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要低得多另外,还有 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本来就较差,是迫于高考压力,为了 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半路出家来进行艺术类的学习,这部分 生源不仅文化课方面较差,在本专业上的天赋和热爱程度也 远不及专业生。

两种因素的混杂,势必导致生源在专业课方面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化课方,缺少一定的知识储备,知识面也相对较窄具体来讲,例如,专业课教学时,专业老 师要分不同等级进行教学,影响整体教学进度;文化课上, 旷课、迟到、早退,不及格率较髙另外,学生的考研率或 选择再教育的比率较低2 •负面效应形成的原因2.1学生本身性格因素及生活背景的影响其一,对艺术专业的学习要有一定的天分,性格上讲要 个性、独创、张扬,难免极端起来就会偏激其二,艺术专 业的学习是相对艰苦的,需要从小学起,这就是是学生很小 就开始了独立生活,他们的自我决策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 和学生群体生活,专业的上的竞争性,导致学生压力较大, 无处发泄,易产生偏激情绪与行为其三,艺术类学生中,单亲家庭较多,成长的过程易造成某种情感的缺失,从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引人担忧孤傲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脆弱的心2.2艺术类学科惯性的影响因素思维模式决定着行为意识艺术类学科是个创造型学 科,在扎实功底的基础上,它需要学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力和独特性在舞台上要有一定的夸张性和张扬的舞台 表现力这种潜移默化的思维影响,决定着艺术类同学的思 维方式,在生活中,张扬、特性、果敢,内心敏感,易出现 过度自信或自卑的心理。

[2]2. 3学生本身对艺术的片面认识由于高校中艺术类学生年龄普遍偏小,虽然从事专业多 年,可是在阅历、经验、眼界上讲还是相对不足学生对所 学专业的理解是朴素的,模糊的,存在片面因素艺术不仅 仅是阳春白雪的,更是要有生活,要平易近人的,艺术是来 源于生活的,是在生活基础上的再创作,给人以心灵启迪, 从而让人们体会到艺术之美但当前的学生们对艺术的认识 仅在形式上的,标榜自我,标榜崇拜,急功近利,形似而无 神,自负心理严重,只能接受褒奖,听不进去批评 2.4转型期社会和各类社会问题的消极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问题突显价值目标 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渗透到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盛行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渗透,“诱导” 大学生崇尚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 导致社会阶层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元 化[3]艺术类学生是校园内最敏感的人群,也是与外界社 会联系较多的一组人群,这些问题的冲击势必会影响他们的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3. 消除艺术类学生特点负面效应的教育管理方法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一部分是他们专业所需要的,但如 果不对其的负面因素进行分析与正确引导,势必会影响他们 的发展具体来讲,提出以下教育对策:3. 1完善宏观环境,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加强信仰教育3.1.1校园外。

政府部门应加强执政党建设,增强自身 执政能力,努力抓好党风建设,建立健全民主法治,完善经 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信仰教育的生命力此外要中 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媒体、网络、书刊、杂志,对 典型进行宣传,对热点问题进行引导,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 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政治免疫力,提 高政治觉悟,树立正确信仰3.1.2学校内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此 作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丰富校园文化鼓励学 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爱心社、支 教活动等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 络进行信仰教育,开办网络信仰论坛、实时天地、法制教育 等板块,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理想信仰教育此外,做好 新入学生的心理普查工作,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建立心理档 案,重点跟踪,重点观察、重点引导3.2以人为本,柔性管理,注重引导由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特性,要单纯的采用严苛管理的 方式,会引起同学的逆反心理,反而达不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在处理学生事务的问题时,应与学生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 在平等、关爱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日常的教育 工作中应注重一下几点:第一,注重与学生的深入沟通,把 握好学生的心理及思想动态,要用心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感 受到被尊重、被关爱,对于特殊背景如,单亲家庭及困难家 庭等学生要经常性的关注;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业 的压力及性格的特点,是他们易产生极端思想和偏激行为, 心理问题出现几率较大,要重点关注;第三,将专业知识教 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在活动中教育学生。

积极倡导和调动 学生参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各项特长和潜 能,理性调节课余生活,引导其将过剩的精力用到健康有益 的课内外活动中,从而达到以活动促管理的目的[4]第四, 要经常组织与艺术相关的人文传统系类讲座,开展有深度的 及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3.3针对问题,硬性教育,注重实效从开学初期,就要进行制度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硬性制 度的严肃性,加强校规校纪教育,明确严肃各类制度,如学 生公寓管理制度、学生考勤制度、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综合 测评制度、专业教室管理制度、学生外出安全管理制度等 使学生认识到一切行为有章可循,有效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 为此外,在处理学生问题是,一定要做到奖罚分明,奖惩 公平,从而是学生体会到制度与纪律的威严性教育的目的 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诚 信做人,学会尊重,做个有责任、敢担当的艺术人3.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针对艺术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的特点,可在有效引 导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自主管理学生群体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多鼓励,对待一些活动上的失误,可在 鼓励的基础上上加以更正和引导,不要粗暴的批评打消学生 的积极性。

另外,要充分运用学生党员的榜样力量,树典型, 用先锋模范作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参考文献[1] 刘凯.艺术专业学生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J]・时代文学,2009, (5): 156-157[2] 翟澈•浅谈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J]•文化万象,2011, (3): 234-234[3] 刘放.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探析[J]・工会论坛,2012, (5): 141-142[4] 赵雪峰.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1999,(10): 39-40作者简介关阳(1984—),女,河北秦皇岛人,研究生,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