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461638 上传时间:2021-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

2、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可能没有人不认识图片中的这两个人物吧?一个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一个是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有好多和他们一样的英雄、模范人物呢,要想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就要去了解那个时代,那个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的时代。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尚未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由于缺乏经验,又急于求

3、成,加之后来“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还有多少个雷锋、焦裕禄式的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本课吧!讲授新课: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教师提问: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召开了一次会议,是什么会议?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如何?1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1)背景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当时的国内形势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尚未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

4、时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左)、刘少奇(右)在中共八大上做报告 教师提问:会议确定当前党和人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主要任务中共八大制定了党和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教师继续提问:召开八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历史意义八大制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个良好的开端。2失误

5、(1)经济建设总路线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党中央又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总路线。总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关于讨论:总路线正确与否?学生分析:正确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片面性: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教师总结: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然而,失误并不仅于此,紧接着,党中央又出现了什么失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25页课文和“大跃进”时的壁画。

6、大跃进时期宣传画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总路线提出以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同时,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为此,1961年在这个时期的探索过程中,从群众和干部中都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2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图片展示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火箭成功等图像图片,后附关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文本资料

7、,让学生加深对这些成就的认识。 大庆油田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田的建成结束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两弹就指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又爆炸成功。在航天工业方面,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片和先进事迹介绍,启发学生认识到,正是这些模范人物,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王进喜 邓稼先 师生讨论归纳总结: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附:历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56年

8、10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了聂荣臻提出的"自力更生,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发展我国核武器、导弹事业"的方针。1958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原子弹研制工作进展顺利。然而,就在中国研制原子弹进入关键时候,中苏两党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引起两国关系的破裂。1959年6月,苏联以与美国、英国举行部分禁止核武器会谈为由,单方面撕毁中苏合作发展核武器的协定。并于次年8月,撤走全部专家,带走了重要图纸资料,停止供应设备材料,给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核弹研制工作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困难。 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

9、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研制出来。毛泽东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 1960年春天,中央军委令陈士榘将军率领中国的第一批特别工程部队进入罗布泊,开始了中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的工程建设。同时,中共中央在七、八月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克服面临的严重困难,发展国防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技术的,问题提出要"埋头苦干,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奋勇前进",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周恩来任主任、罗瑞卿任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几位副总理及中央军委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专门委员会。二是遵照&am

10、p;quot;缩短战线,任务排队,确保重点"的原则;对其它一些尖端武器发展项目,除保留一定的骨干力量继续攻关外,暂缓进行,以集中力量研制原子弹。三是选调技术骨干100名,大中专毕业生6000名,培养充实原子弹研制队伍。中央专委在周恩来领导下,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协同,及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调度,卓有成效地组织了全国大协作,解决了研制原子弹中遇到的100多个重大问题制的步伐。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凭着为祖国争光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发挥聪明才智,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经过反复试验论证,于1963年3月,提出了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同

11、时,西北核武器试验场和研制基地建成,为全面突破原子弹技术创造了条件,于是,党中央集中北京和国防科研人员陆续迁往大西北,开始进入研制原子弹的总攻阶段。 在美英苏三国联合遏制中国进行核试验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科家家们努力工作,发愤图强,在核武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胡思得、周毓麟、孙清河、李德元、朱建士、秦元勋等科技理论家完成了理论的设计;王淦昌、吴世法、陈能宽、林传骝等进行了爆炸物理试验研究;钱三强、何泽慧、王方定等人进行了中子物理试验研究;惠祝国、祝国梁等进行了引爆控制研究;郭永怀、龙文光等进行了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到1964年夏天,我国终于全面突破了原子弹技

12、术难关,取得了原子弹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 中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以实际行动回击少数大国的阴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奋发图强,进行了千百次试验,1964年6月6日,经过爆轰模拟试验,胜利实现了预先的设想。就在中国的核试验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原子弹试验步伐的同时,美国的科罗纳间谍卫星也发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氦定地点和时间。 8月26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向白宫提供了一份秘密情报分析,情报分析中说: "根据新拍摄的太空照片,我们现在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中国一个可疑的设施,是一个能够在两个月内投稿使用的核试验基地。" 根据这一情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发表了一个特别声明:&a

13、mp;quot;中国将在最近进行一次爆炸试验。"事实证明美国的情报是非常准确的,但是,他们是无法阻挡住中国拥有核试验的步伐。 在完成了试验的必要研究和准备工作后,下一步就是进入核爆炸的最后阶段完成安装,进行实弹爆炸的试验。10月14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在早已修建好的高达102米的试验铁塔上,塔的顶端有一个纯金属的小屋,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被安放在里面。 15日,中共中央下达了代号"投篮"的命令,这个命令代号是根据基地篮球运动员的建议而取的,命令的内容是要把铀和雷管与原子弹的其它部分装配起来。 这些原子弹的关键部件都存放在基

14、地的装备车间,根据命令只有5人进入车间,完成最后的装备任务。到15日午夜,整个原子弹完全装备完毕。为了确保起爆前的绝对安全,安全保卫部门要求基地在装备完成的同时和之后,不准开动任何电力,实行严格控制,不准进行其它任何炸药的安装。 原子弹的爆炸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铁塔小组撤离了基地的现场,前往23公里久的试验现场控制室。在控制室,第九研究院院长李觉将军将铁塔控制室的钥匙交给了张震寰。14时40分,张震寰按发出口令: "加电!" "开机!" "预热!" 在距起爆还有10秒钟时进入了倒计时,"10、9、8、7",当数到"0"时,张震寰一声令下"起爆!" 主操作员韩云梯有力地按下了牵动人心的最后一个按钮。在一段短暂的寂静之后,突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