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把握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斯大林模式的利弊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苏联是怎样成立的?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分层解疑知识迁移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情感态度价 值 观唯物史观列宁提出和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人文素养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课件网址 图片下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2、运用课件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1922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5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项目时间开始时的重点部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资金来源英国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轻工业(棉纺织)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殖民掠夺、举借外债苏联1928年到1937年重工业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建设运用行政手段高积累多投资教师指出: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很快,具有后来居上的显著特征。
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计算到个人,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就很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斯大林模式)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练习巩固1、完成第10页“练一练选择题”: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D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2、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时间重大事件1917.3二月革命1917.11十月革命1918~1920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8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6苏联通过新宪法3、完成《填图册》第3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建议学生结合政治科内容,总结学习本课的心得体会:看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切实维护民众的利益等等5、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