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简评加扎尼加关于裂脑人的研究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4.78KB
约9页
文档ID:206408076
简评加扎尼加关于裂脑人的研究_第1页
1/9

简评加扎尼加关于裂脑人的研究*发表日期:2006-2-18 12:05:00出处:求阙书斋 作者:基础心理学2005级 郑毅51050103021发布 人:shuzhdi己被访问576次摘要:斯佩里和加扎尼加等人关于裂脑人的研究在心理学史上是具有开创性意 义的纵观其研究,它增进了人们对于大脑两半球的认识,给人们认识教育以 一个崭新的视野,并对生理学、医学等学科带来了新的活力与领域;但在叹服 与继续的基础上,我们仍能看到其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 方关键词:加扎尼加裂脑人研究怀疑与建议众所周知,大脑皮层由两个半球组成,它们通过由大约20亿根神经纤维 构成的脐腮体相互联系两个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大脑左半球更擅长于言语、 写作、数字运算、阅读等等,并负责身体右侧的行动;大脑右半球则在加工人 像、解决空间关系问题、符号推理、艺术活动等面更具优势,它控制着身体左 侧的运动两个半球虽然存在功能上的不同,但并无优劣之分,它们对我们的 生活同等重要这些我们对大脑两半球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斯佩里、 加扎尼加等人对于裂脑人的科学研究他们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 我们的大脑及其功能的定位与一侧化,但纵观加扎尼加的研究我们在继承膜拜 的基础上还应有我们独立的批判的思考。

一、 加扎尼加关于裂脑人的实验研究在斯佩里研究的基础上,加扎尼加产生了一些新的设想:如果大脑两半球 之间的信息传输被中断,你身体的右侧会不会突然变得无法与左侧协调?如果 语言由大脑左半球控制,在裂脑手术后,你说话的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会 受到怎样的影响?思维和推理过程是否都独立存在于两个半球?如果大脑真 的被分成了两个脑,当这两个脑不再交流信息时,一个人是否还能正常地行 动?既然感觉输入是同吋作用于左右两侧的,那么视觉、听觉、触觉会受到怎 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加扎尼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力图揭示人脑 两半球能独立行使职能的范围以及它们是否有相互分离的独一无二的能力实验方法被试者:4名癫痫病患者,3名男性,1名女性他们因治疗需要切除了脐 臆体,即切除了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联系手术后,患者智力水平、个性特点、 特有的情绪反应等相对来说并没有改变仪器设备:自制视觉测验装置该装置由-•块竖直的屏幕与-•块遮挡板组 成,实验时将刺激投射到屏幕左或右视野区,被试的双手放在描板之下,使被 试不能看见手的活动(见图一),让被试用手或语言报告刺激物对割裂脑扈者进行视觉测验的典型装*(引皙《发现亲志〉.Camld Wald.1987)图一实验程序:用四种不同类型的测试来揭示患者的一系列心理(认知)能力。

1)视觉能力测试将一张印有一个物体、一个单词或者单词的一部分的图片仅投射到大脑左半球或右半球的视觉区域(即左视野或右视野),而不同时投射到两个半球让被试分别用语言(左半球)说出或用左手(右半球)在遮挡板下拿出呈现物,主试记录下被试的反应2)触觉能力测试给出一个物体、一个大写字母或一个由大写字母组成的单词,被试只能触摸它血不能看到它让被试用于在遮挡板下通过触摸來识别对象,主试记录被试的反应此测验可以与视觉结合起来,将一幅画投射到被试的一个半球,让他用手摸出对应物主试记录下被试两只手的不同反应3)听觉能力测试被试将手(左、右手均可)伸进一个布袋里或遮挡板下,主试通过声音指令让被试摸出指定的物品,主试记录被试在左、右手条件下的反应4)情绪反应测试在进行视觉测试吋,突然向被试左半球或右半球呈现一•张可以唤起止常人情绪反应的图片(如一张女人的裸体照片),主试记录被试言语及情绪反应此外,在实验控制方面,考虑到被试的眼动可能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在实验吋,屏幕丄的半侧视野刺激只闪现1/10秒或更短的吋间⑴,以使 刺激信息(文字或图像)只投射到一侧视野实验结果与其结论通过上述四个方而的实验,加扎尼加和斯佩里得出了另他们满意的结果。

首先,在视觉能力测验中,被试坐在木板前,盯着屏幕上的注视点,这时一•束 水平光线横跨左右视野并开始闪烁(见图二)研究者要求被试报告看到了什 么时,他们都说只看到了屏幕上右边的光线有过闪烁之后,研究者只打开照 在左视野上的闪光,被试报告说什么也没看到接着,研究者再次闪烁左右视 野的光束,让被试用手指出闪烁的光线,这时发现尽管被试仍报告只看见右边 的光在闪烁,但他们能用手指出整条光线是用左手?右手?还是均可?) 这就说明了大脑两半球都能看见光线,并且在视知觉能力上相当只是因为语 言中心在左半球,要让右半球说出它看到了什么相为困难图二其次,在触觉能力测试方面加扎尼加等人也发现了大脑两半球Z间并未 出现明显差异在视觉与触觉相结合的测验中,他们发现了右半球也能很好地 思考和分析物体,并具有一定的语言加工能力当向被试右视野(右半球)呈 现一个物体,让他们用左手在档板下找出对应物,当档板下无对应物时,他们 都能找出最接近的物体予以代替如,当找不到香烟吋他们会找出烟灰缸予以 代替另一实验是向被试呈现“HEART”这个单词,使右视野只能看到“HE”, 左视野只能看到“ART” o被试报告说看到了 “ART”,却用左手从“HE”和“ART”的两张卡片中指出了 “HE” (见图三)。

第三,在听觉能力测试方面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即大脑右半球也能理解语 言测试时,让被试用左手从一个口袋中找岀“猴子最爱吃的水果”,他们拿 出了一根香蕉如果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让他们说出左手拿出的是什么东西 吋,他们却都无能为力第四,在情绪反应测试方面加扎尼加通过我们在前面研究方法中讲到的 方法进行测试,发现虽然大脑右半球不能描绘所看到的东西,但视觉刺激仍能 在大脑右半球引起情绪反应最后,加扎尼加等人在发现大脑两半球在视觉、触觉、情绪反应等方而具 有同等能力以外,他们也通过实验证明了大脑两半球的确存在功能上的差异 在实验中,让被试用左手在挡板下通过触摸拼写可能组合成的单词或给定的单 词他们能准确地完成,但不能报告拼写的是什么单词,而如果换用右手的话, 他们还能正确地说出所拼写的单词这就说明,左半球在言语上是优于右半球 的但在涉及空间关系和形状的视觉任务中,左手成绩更好,也即右半球在空 间形状方而是优于左半球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加扎尼加认为每个人的颅骨内都有两个不同的 脑,每个脑都有复杂的能力0他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如果我们真 的有两个脑,那么为大脑的两半球被分开后,也许我们就有了双倍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 研究发现的意义及其尚存的问题(-)研究发现的意义加扎尼加和斯佩里的研究在许多领域带来了极其重要与深远的影响首 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改变了传统关于人脑两半球的认识的不正确的观点传 统上人们认为左半球是一个主导的进化得更高级的理智的半球,右半球只是一 个附属的相对落后的半球斯佩里谈到卩“至本纪50・60年代早期,大部分 脑损害证据都集中地支持一个主导的进化得更高级的理智的左半球,以及相比 之下另一个相对落后的右半球的设想对于一个典型的惯用右手的人脑來说, 右半球不但是无语言能力和无书写能力的,而且是读字困难的,患语聋症的和 失用症的,通常缺乏更高级的认识功能”通过斯佩里等人的不懈研究,这种 偏见才逐步得到修正正如1981年12月IX 口斯佩里在诺贝尔获奖讲演中说: 这一重要发现对于开发右脑有重要意义,使人们能更好的评价非语言形式的智 力,增加对人类智慧结构先天个性的理解,有助于改革教育,有助于判定不同 程度专门化了的智力形式,使潜在的智力得到发挥其次,随着对大脑两半球功能定位的认识的增加,我们可以更好地治疗中 风或脑部受伤的患者明确受伤的位置就可以预测半病人康复后可能会存在哪 些后遗症。

通过这些知识可以制定出恰当的重新学习、重新适应的计划,用來 帮助病人尽可能快速和充分地恢复健康第三,斯佩里和加扎尼加等人对裂脑人的研究结果及及其一些后续研究结 果给教育界的影响是巨大的⑷它大大改进了当时人们对于整个教育(F1的、 内容、方法)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三大转向,即从重知识轻个人 到知识个人并重;从重科学轻人文到同吋强调科学和人文;从重智力因素到把 两者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当然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 理论依据同吋它还证实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存在着差别这些差别不仅仅 是一个习惯爱好的问题,而是有着大脑功能动作的生理基础左、右半球的理 论说明,传统教育片面左脑的线性分析能力是狭隘的,它很难适应左脑相对薄 弱、右脑更为活跃的受教育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受教育者的思 维方式为根据来考虑和规划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最大限 度的学习机会,必须把直线性、顺序性和传统教学手段与听觉、视觉、动觉、 空间思维以及整体掌握事物的方法结合起来琳达在其《两脑教学法》一-书中 总结了素质教育常见的开发右脑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借助极少辅助设 备就能应用于课堂⑸。

1) 视觉思维在课堂中的运用,就是把书面上的词语和立体视觉联系 起来词语、句子、段落并非总是表达思想的最佳途径有些思想、观念如果 通过图画、图表以及心象图來表达则效果更好,更易被理解视觉思维的运用 还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提供了另外一种表达知识、探索思想的方法科学界的 很多发明创造都以视觉(形象)思维的形式产生的,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形 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教育小同样重要2) 想象索质教学还经常运用的另-•种视觉思维形式是想象,也即 一种产生心象或意象的能力想象作为一种教学技巧,可以用来把词语材料转 化成心彖或意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信息处理得更容易理解,被接受这 还是一种充实受教育者意象库的方法,能够增强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3) 激发性的语言有人根据左右脑对语言的不同加工能力将语言分 为客观实在性语言和主观激发性语言这两类语言,前者把含义的精确性作为 它的H标,后者则更具感觉性,生动形象这二者都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激发性语言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左右半球,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 加牢固4) 隐喻隐喻这种思维在看似毫不札I干的两种事物之间产生联系, 它不是一种直线性的思维方式,而是超越的、跳跃的、灵感的、直觉的。

这种 发现新关系的方法似乎是在右半球无声无息地产生的,又通过某种意象传输到 左半球人不可在一片真空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我们总是通过探索新事物与 已知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学习新知识这种联系越清晰,就学得越容易、越透彻 隐喻是制造联系的一种有效途径5) 直接经验素质教育注意发挥右半脑的造型能力,而利用直接经 验来学习又是一个好方法直接经验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更全面了解事物的 机会,让他们可以利用全部感冒来感受和认知,从而能够把握具体信息在课 堂上直接经验可以采取“做实验”、“实习”、“模仿”和“扮演角色”等方 式来获得,借助这些方式受教育者将加深他们对某一门课的理解6) 利用多种感官学习感觉刺激是一个长期被传统教育轻视的因素 传统教育倾向于强调数理思维和词语能力却不注意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也都 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听觉、视觉、触觉和运动感都能帮助接收信息和记忆 信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冒,不仅对学生右脑的开发,而且对学 生整体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斯佩里、加扎尼加等人关于裂脑人的研究不管是在心理 学、医学、生理学,还是在教育改革、教育观点的转变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影 响,促进了相应领域的发展。

但加扎尼加在木研究中提出的“每个人的颅骨内 都有两个不同的脑,每个脑都具有复杂的能力”的结论,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对加扎尼加结论的怀疑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