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调查研究概述调查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C通过调查可以澄清教育问题,了解教育现状, 获得教育经验和教训,概括教育规律,预见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一节调查研究的涵义一、 调查研究的定义调查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了解现状,考察事实,收集材料, 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教育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教育现象的实证资料,通过分析和综合来解释、 说明研究问题的活动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调查,指运用观察、询问、测量等方式收集 事实和数据,这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活动;二是研究,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值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解释教育现象 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通常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日然情境中收集数据,效率较高另外,它不需要控制条件或操纵被调查的对象,涉及范 围广,手段多样化,便于实施,特别适用于描述性研究和相关性研究二、 调查研究的历史调查研究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从《旧约圣经》上就曾提到:瘟疫之后,上帝对 摩西和亚伦的儿子以利撒神父说:“对二十岁以上的以色列子民进行普查二调查研究最原始的形式就是提问,通过提问了解情况。
历史上有关提问的最著名的人就 是苏格拉底,他通过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励学生思考并逐步发现答案2000 多年前,我国古代就采用I I试的方式来甄别官员是否称职弗洛伊德则是以自我发现式提问 著称,他通过鼓励病人讲述自己的体验,逐步引导他们发现并了解自己病症的原因,找出解 决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调查可以通过而对而形式的口头交流进行当然,调查也可以把问题编制 成纸笔形式的问卷进行1880年,马克思曾在法国工人中进行过一次调查,共邮寄了 25000 份问卷以了解工人遭受雇主剥削的程度①对研究变量的精确测量,来自于奎特莱特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重要研究,以及高 斯对概率论的正态分布曲线的证明和算术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统计学新进展的贡献19世 纪末和20世纪初教育研究中开始使用调查问卷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项调查是1892年美国的赖斯所做的有关小学生拼写练习的调查,因 此有人称赖斯为教育调查之父早期较著名的调否研究有1910年由美国的肯代尔主持,为(美)巳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32[页 期一周的关于Boise地区学校制度的调查,以及1911-1912年哈佛大学薜纳士为新泽西州两 个地区所做的学校调查。
当时调查法发展很快,不仅有个人主持的调查,而且有由各州、县 组织主持的较大规模调查不仅有对学校教育的有关情况的调杏,而且还有对教育经费情况 的调查,特别是开始对调查材料的数据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如计算众数、平均数、中数, 来考察集中趋势等1925年斯坦福大学编辑出版了《学校调查》一•书,至1933年,美国学 校调查报告总数达四百多份,这些早期的调咨研究实践为教育调杏方法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如今,教育调查已成为教育研究方法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有人估计调查研究约占 所有教育研究方法的三分之二以上教育调查不仅采用问卷、访谈、测量等常规手段,还包 括对二手资料的分析,即分析由他人所搜集的调查资料,这些资料原先是为了其他研究目的 而搜集的三、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可以揭示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促进教育问题的解决;可 以帮助教育T.作者发现和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 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另外,通过调查,搜集教育现象的 事实材料,还可以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法令法规和教育发展计划提供依据调查研究通常与其他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在-•起,共同解决问题。
作为一种研究途径, 调查研究有其自身的功能和基本要求教育调查研究的F1的在于揭示教育教学中现实存在的 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措施,促进教育健康发展调杏研究的基木要求可以从以下儿个方 面考虑:1. 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目的含理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应该有典型性、代表性,当研究对象总体较 大时,应采用随机抽样2. 调查手段调查研究应尽可能利用可获得的资源和手段,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资料, 注意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印证3. 调查记录调查研究强调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因此必须准确地记录资料,注重量化材料的收集, 保证资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使所得的结论具有说服力4. 调查内容调查要特别注意事物间的相联系,全面认识事物之间的多重联系,以揭示其本质和寻 找事物发展的规律5. 调查实施为了保证获得准确的调查材料,调查的实施应规范,必须采用统一的调查标准和要求, 统一记录表格,统一记录方式6. 调查情境调否情境应保持自然状态,在不影响被调查者正常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实施调杏,以免影 响调查材料的真实性7. 调查分析调查研究重视材料的整理与分析,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能统计处理的尽可能统计处理。
调查材料应该是真实的、客观的、可靠的对材料的分析要避免主观臆断,避免夸大或缩小教育调查研究作为-种科学研究方式,它的一般过程遵循着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虽 然说,在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循环中,研究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可以从任意一•点开始, 但整个研究过程的前后次序是不能改变的四、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调查研究不是随意地去获取资料,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 和态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得出符合客观事实 的结论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两类:一是研究的操作原则;二是研究的伦理原则一) 调查研究的操作原则1.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指任何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求研究者 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个人的主观偏见,不能歪曲或虚构事实2.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研究和研究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要符合逻辑推理,研究应该是全血的,而 不是个别的或偶然的科学性还要求得出的理论或研究结论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可以重复 验证3.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指研究要完整地、全面地认识和概括研究现象和经骑事实,要能揭示现象之间 的相互联系,要把研究问题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考虑。
4. 随机性原则随机性是从事调查研究的一个基本思想,采用随机化的程序可以避免很多无关因素的干 扰,可以使研究更客观、更可靠5.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是人们根据经验事实对现象所作的尝试性解释,这种解释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 验调查研究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但这种指导并不是要研究者带着框框去研究,而是将现 有的理论作为参照系,用调查获得的事实资料来检验理论、发展理论总之,调查研究要从教育教学的客观现实出发,从实际问题出发;坚持事实求是的态度, 尊重客观事实;采取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守科学研究的规范二) 调查研究的伦理原则在具体的调查研究活动中,研究的对象都是有价值、有尊严并具有各种公民权利的人, 而且往往是成长发展中的青少年由于有些研究可能会对被研究者的身心造成负而影响,会 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以及隐私问题,出于道义的考虑并为了保证教育调查研究的顺利开展, 研究者必须遵守研究的伦理原则1. 自愿的原则教育研究是出于研究者的目的和意愿进行的活动,被研究者没有义务一定要参加这些活 动因此,被研究者有不参加研究的权利,有中途退出研究的权利若被研究者是成人应宜 接征得本人同意,若被研究者是未成年者,应征得其父母或老师的同意再开展研究。
2. 匿名的原则被研究者有不署名的权利,研究者不能未经同意在研究报告中或在公开的场合披露被研 究者的姓名被研究者的姓名可以用号码来代表3. 保密的原则被研究者有要求研究者对测得的有关己的数据资料保密的权力研究者可以用号码而 不用姓名登记所有被研究者的资料,可在研究结束后销毁测验的原始材料,不将研究结果告 诉未经被研究者同意的其他人4. 无害的原则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研究活动不能够伤害被研究者当研究者给被研究者身心造成损 害,被研究者有迫究研究者责任的权力研究者应在研究实施前向被研究者承诺,研究不会 对被研究者身心造成不Q影响,不会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如研究可能会对被研究者身心有影 响,应事先向被研究者说明利害关系,以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研究者有责任消除一切不良 的后果第二节 教育调查的特点和功能教育调查是研究者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 教育调查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具有一系列与日然科学研究相似的特点,同时,由于教育本身 是一项与人密切相关联的具有复杂性的工程,它同自然科学研究相比,乂具有-•系列独有的 特征一、教育调查的基本特点教育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现有的各种教育理论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呈现的务种教育现象。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系统内所具有的大量的要素相互作用、 相影响同时,教育系统儿乎与所有其它的人类社会系统都会发生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 横向联系,这增加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是以人为中心并且是为了人而组织起来的活动, 教育具有鲜明的人为性和目的性;就受教育者而言,他们还具有主体性、异质性和发展性等 一系列的特征这一切就决定了教育调查具有不同于一•般科学研究的独有特征,我们可以从 以下儿个方面来理解气(一) 教育调查的价值倾向性教育系统是人根据自身的或社会的需要所创造的,不同于自然系统的“天然自成”,教 育系统具有鲜明的人为性,这就使得教育调否的着眼点常常是社会和人在教育方面的需要 由于教育调查研究无法绕过人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因此调查研究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主观 性对于一个教育研究者来说,重要的是要把握时代和人类的需要,并且明确自己的研究是 在怎样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判断这一价值观选择的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调 查研究的价值倾向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调查中可以背离事实,任意想象,不尊重科学的方法 和逻辑,而是提醒我们,在教育调查中,无论是选题、变量的操作化、指标的设定,还是结 论和成果的形成,都涉及到研究者的价值选择,研究者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二) 教育调查的实践应用性教育调查通常是为实践应用服务的教育活动儿乎涉及到每一•个人的成长,与各行各业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广泛的联系产生了众多影响教育实践的因素,使教育研究的复杂 性大为提高教育系统的这一•特征首先要求应用性的研究占较大比例,而实践活动本身受多 重因素影响,各种因素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活动过程.复杂多变,因此就要求教育 调查研究要特别注意条件、环境和多种可能性的分析并且要说明获得某一结论所依赖的条 件以及结论可以推论的范围所以,教育应用性研究的结果大多具有概率意义而非绝对的规 律另外,研究的结果不能停留在一般性、定性式的分析上,要使它进一步可操作化,提高中叶澜著:《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9-16页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性三) 教育调查对象的角色复合性教育系统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中活动着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 教育者,人人既可以是活动的主体,乂可以是自我认识和被对方认识的客体教育系统的这 一特征,首先增添了教育调杏研究的主观色彩和不确定性因为调查研究要涉及人,被研究 者对研究意图和价值的认识,对研究者所持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造成对研究结果客观性的影 响,同样也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状态、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态度 给研究的客观性带来的消极影响。
教育系统的这一•特征也对研究方法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