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暂行)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6365226 上传时间:2021-10-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暂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暂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暂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暂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暂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暂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暂行)(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卫发2008 123号南江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各中心、乡镇卫生院,县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县红十字会博爱 医院: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 龄前儿童。2008年4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我县近期 也出现散发病例。为科学应对我县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我 局组织制定了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试行),现 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二00八年七月八日南江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试行)为了有效应对我县可能出现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特别是肠 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加强疫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切实保护广 大群众的身体健康,特

2、制定本预案。一、工作目标一旦我县出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要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 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 大幅度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二、组织领导与机构职责(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县卫生局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见南卫发 2008 76号文件)、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附1-1)、手足口病疫情 处置组(附件1 -2)及医疗救治组(附件1-3)。职责如下:1、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手足口病防治工 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建立相关人员、物资、技术、经费 保障机制,统一调配,组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手足口病防治工 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公共卫生股,负责相关

3、日常工作。2、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 领导下,负责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手足口病疫情的控制措施与 技术方案,根据疫情发生情况确定疫情预警与分级,指导制订医 疗救治、预防控制等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3、手足口病疫情处置组:以县疾控机构为主组建疫情处置 组,下设流行病学、预防接种及预防性服药、实验室检测、消杀 灭、健康教育专业组,负责疫情的现场处置。指导开展流行病学 调查、消毒杀虫灭鼠、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为媒体提供手 足口病防治相关信息,指导实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 众防病意识;开展样本采集、运送和病原检测工作;组织评估预 防控制疫情的措施效果,及时向手足口病防

4、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预防控制措施、成效和工作动态。4、手足口病医疗救治组:以县人民医院为主组建医疗救治 组。负责手足口病病人的临床救护、现场急诊处置、危重病人的 抢救治疗与转运,指导下级医疗机构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 治。(二)机构职责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手足口病 疫情监测与预警、疫情调查与性质初步判定、处置、控制、评价 以及技术与物资储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等结果,尽快组织对病 例周围高危人群、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应急免疫接种和预 防性服药,做好疫点的卫生处理工作。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对有关人员开展防控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组建

5、应急小分队,并分成 若干个专业组,组长由单位领导或科(室、所)负责人担任,组 内必须包含流行病、检验、消毒等专业人员。小分队人员组成、 职责、联系方式等内容以书面形式印发到每个成员,明确职责, 责任到人。2、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要依据国家的法律、 法规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学校和托幼机构及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的检查重点是疫情报告、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和 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的质量、 医疗废弃物处理等;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重点是疫情报告 等;对公共场所的检查重点是消毒管理和卫生质量;对学校和托 幼机构的检查

6、重点是卫生质量、消毒工作和入托、入学查验接种 证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幼儿的健康管理。3、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重点收治医疗机构要建立救治专家组, 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减少死亡病例发生,同时配合疾控机构作好 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各种检验标本采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完善诊疗记录、健全门诊日志,对出入 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必须要有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 名和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切实做好肠道传染病 的预检、分诊工作;发现疑似患者时,应立即进行诊治,并及时 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登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加强医 院内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以及输液室等病人集中区域的卫生管 理,防止

7、医院内交叉感染。对手足口病病人或病人采取隔离治疗, 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由定点医院收住在传 染病区进行重点救治。按照卫生部印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8年版)、 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肠道病毒(EV71) 感染诊疗指南( 2008年版)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治技术培训,掌握 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隔离和个 人防护等相关知识。三、疫情应急处置措施(一)疫情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科的临 床医师)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师对手足口病的识别能力。发现手 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

8、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 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短时间内就诊病例突然增多或 集中某地点的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类中小学、托幼机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共同制定 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办疾 控发200665号)要求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学校和托幼机 构应当加强和完善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监测与登记制度。当发现 学校出现首例手足口病病例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告当 地医疗机构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 1天内有2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名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 相似症状(发热、皮疹等)时

9、,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 报告医疗机构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实行每日一报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自然村寨和居委会1周内出现30例及以 上手足口病病例或罹患率达到或超过20%,疾控及医疗机构必须按 程序进行书面报告,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及建议报告卫 生行政部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等 重点单位的疫情监测、报告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提高其发现手足 口病暴发疫情的能力和报告意识。(二)流行病学调查1、调查前准备:成立调查处理小组,成员应包括流行病学、 检验、消杀等人员。初步确定调查处理方案,准备好各种调查表 格、采样用品、消杀药械等。2、核实疫情:首先了解

10、诊断是否明确,是否可靠。若诊断明 确、可靠,则可明确疫情性质;否则需要进行调查核实,与参与 诊治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了解就诊病人情况,收集病人的症状、 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 检测,并询问其发病经过、诊治过程、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疾病 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按照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 技术指南(试行)(附2),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 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3、病例搜索与报告: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对疫情发生地各级 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在搜索病例时 可以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尽量不漏掉病例。搜索

11、病例可采 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一方面要加强已有的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 例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主动监测系统,如社区调查、接触者 追踪等。病例搜索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发现所有的病例,对搜索到 的病例要进行登记,并按要求进行报告。4、个案调查:对发现并核实后的每个病例及时进行流行病学 调查,逐项填写个案调查表(附3)。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 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手足口病发病及疫源 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 的基础。在进行个案调查时应注意:对调查表中虽然没有列入, 但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内容也应详细询问和描述,尽可能收集一切 对阐明流行有关的材料,特别要注意

12、详细收集指征病例和特殊病 例的资料。接到辖区首例病例报告及集中发病疫情后要及时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和流行特点,随时掌握 疫情动态。5、专题调查根据疫点范围内病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特点,把 从现场获得的资料加以对比,综合分析暴发的影响因素和初步假 设,制定针对性的调查方案,开展暴发原因调查。(三)标本采集与检测严格按照卫生部印发的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试行) 开展手足口病的标本检测工作。1、标本采集和保存技术要求一览表(附4-1)2、手足口病例标本送检登记表(附4-2)3、手足口病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报表(附4-3)(四)预防控制措施1、病人的隔离治疗医院应实行预检分

13、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 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 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严格 管理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加强医院消毒 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 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 由乡镇、村、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 消毒处理措施。病人原则上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热度及 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为止。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病情 痊愈2周后才能返回学校或托幼机构。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 手消毒;诊

14、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 等要擦拭消毒;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 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 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 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 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县卫生行政部门 和县疾控机构报告。2、疫点消毒处理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疫情发生地要及时 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 治城乡环境卫生;对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 器等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严格

15、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的村社,要整治 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对居家治疗的 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村、社区责任医生具体指导落实隔离 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3、密切接触者的处置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 人群,包括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同班者、教职工、家庭成员等。对 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 要立即报告,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4、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控制措施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 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 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

16、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立即洗手;每 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教育指 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 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 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 需要,当疫情暴发时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 放假措施。5、开展健康教育在托幼机构、学校、医院等场所,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促进 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 宣传单等宣传形式,正面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告诫家长 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 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 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 “洗净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