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迷路(附思路点拨及范文点评)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41KB
约8页
文档ID:206326710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迷路(附思路点拨及范文点评)_第1页
1/8

商焜乍:爨模拟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 歌外70分)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口J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 寻找自己思路导航这是一则生活现象类材料,材料叙述的情境是“迷路”,并提供了三种解决方案前两种 方案属于寻找外在条件,“寻找引路人”指希望得到“高人”指点,走出困境;“寻找同样迷了路 的人”指希望与“同陷困境之人”合作,走出困境第三种方案属于寻找内在因素,总结反思, 依靠自己,走出困境这则材料立意的关键点是对“迷路”中“路”的内涵进行挖掘与定位大而言之,如“中国革 命之路”“人类文明之路”等;小而言之,如“成长之路”“求知之路”等要将思想向深度开掘, 考生必须思考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会“迷路”?要清醒敏锐地发现问题二是“迷路”后 可以利用的内外在条件或主客观条件有哪些?要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三是怎样才能不再 “迷路”并走上正路?要因势利导地解决问题参考立意:1 .从“寻找引路人”的角度立意:善用导航,把准方向;得人引路,少走弯路2. 从“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的角度立意:抱团取暖,共渡难关;患难与共,携手前行。

3. 从“寻找自己”的角度立意:与其求人,莫若求己;依附他人可能排一时之忧,依靠自 己才能解一世之难4. 从三者的角度立意:要他渡、同渡,更要自渡;要借助外力,更要自己发力佳作展示一流年里的光辉□刘静深初夏,烈日当空,树影斑驳,微风轻拂,泡桐花紫色的花蕊缓缓坠落,勾勒出不一样 的流年淙淙流水,青砖红瓦,勾勒出小镇的古老风华镇上的人熙熙攘攘,热闹却不失宁静小镇以铁器闻名,镇上很有几个手艺不错的铁匠,他们整日里琢磨着自己的手艺,怡 然自乐塑料与先进技术的引进,打破了小镇原有的宁静,如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荡起 一圈圈涟漪铁器的生意日渐清淡,昔日手艺精湛的铁匠,竟开始了讨价还价、吆喝谩骂 的生活不少人放弃了自己世代相传的手艺去寻找新的谋生手段,以应付一家老小的生计望着昔日一起切磋技艺的伙伴们纷纷离去,老人迷茫了,如风雨中飘摇的小舟,不知 哪里才是栖息的港湾伙伴们劝老人也放弃,跟自己一起去寻找新的出路老人权衡再三,没有放弃——他 割舍不下这世代经营的手艺,即使在风雨中飘摇,他也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到心中的 港湾走进老人的铺子,表面朴实无华,只书“铁器”二字,里面却别有洞天首先映入眼帘的 是一排排已经成型的铁器,旁边赫然写着“请勿触碰”四个大字。

是啊,这都是老人血汗的结 晶,这每一件铁器背后都隐藏着老人在风雨飘摇中的苦苦寻觅,怎能随意触碰?“呼呼”,老人又打铁了看着老人右手拿锤,左手拿着一件不成型的铁器,一下,一下, 有规律地锤打着,烈火映照着老人那在岁月里饱经沧桑的脸庞,我不禁想起凤凰浴火重生 的传说,而眼前的这件铁器也应在烈火中重生了吧,因为老人赋予了它灵魂和生命这件 铁器在锻造好了之后被立即放入凉水中,在水与火的交融中,我似乎看到了老人微微上扬 的嘴角老人看到我说:“丫头,爷爷坚守几十年终于有了今天的局面,其实当年同行们纷纷放 弃时,爷爷也动摇过,但爷爷还是要寻找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的确,老人也曾在风雨中飘摇过,但他最终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到了自己心中 的港湾斑驳树影下的流年,闪耀着光辉……基础等级: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品质为了凸显老人“静得下心、 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的工匠精神,考生将老人置于三重严峻考验之 下,一是时代风雷的激荡,二是伙伴改行的震荡,三是自身内心的摇荡经此三重历练, 老人浴火重生,“在风雨中飘摇——坚守几十年——寻找到了自己心中的港湾”发展等级:考生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对比、烘托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得老 人的工匠形象形神毕见,跃然纸上。

佳作展示二古炉之思□陈思远在堂屋的一隅,有一只古炉,虽“古”,却有其用它是用胶泥砌的风炉,炉膛内积着厚厚一层炭灰,炉面如陈逸飞笔下的双桥,斑驳而 多孔我每次看到这只炉子,总唏嘘不已伸手抚摩古炉,触手是亲切的粗糙感苏北人家,家家都常备一只古炉,清晨烧水, 傍晚烹茶,请客时饷肉,年节时蒸煮古炉如同勤劳的女工,协助主妇将日子过成一阕温 馨的长短句到了冬日,雪压屋檐,炉上烫热了黄酒,问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正是围炉夜话的好时候欲问古炉,可曾在漫长的生命中迷失过路径?当目睹别的炉子烹调玉粒金茄,可自己 只能烧热清汤挂面时,可曾失意、彷徨?古炉不答我明了,它已于迷路后涅槃重生,在烟火人家寻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可今时今日,我们却迷路了余秋雨说道:“我在人类精神的残枝败叶中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深秋步入文明深秋的人 们,在文明深秋的十字路口迷了路,充斥城市的高耸建筑,千篇一律的太平文章,甚至千 万人共同追赶一种潮流,失去了自己的文明,一切都不复精彩冯骥才曾言:“当中国六百多座城市变成一种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文明的悲剧诚哉斯 言!从前啊,若向北京人问北京,他一定会用一口由冰糖葫芦和大碗茶、什刹海的蜻蜓和 六必居的酱菜陶冶的纯正京腔,告诉你何处是玉泉山,何处是雍和宫。

可如今,我们已失去了用一口井、一棵老树甚至一个独特的屋檐来定位自己的能力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连 城市中的狗都会在高楼大厦的迷宫中迷路,怎能不令人警醒失去自我的可怕?今时今日,每当我看到货架上的炉子,总忍不住伸手抚摩,精致的火锅炉、小巧的电 磁炉、专为煲汤而设计的炉子......每一件都蕴含着一个独特的故事身为陶土时它们也曾 迷茫过,但经历锻造后却勇敢地寻找自己,终于发现了独一无二的“我”炉子尚且如此,更 何况身为万物灵长的人呢?由是观之,寻找自己才是行者手中的指南金十,徒然地寻觅引路人或迷路者,很难走出 人生这座扑朔迷离的迷宫望着这只搬了多少次家都舍不得丢弃的炉子,我心潮起伏古炉己俨然成了寻找自己 的象征,既然它在烟火人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么,我也将拨开重重迷雾,在人生之路 上寻找自己我将去寻生命中过尽千帆后的坦然和江上数峰青的自在,悄然绽放点评基础等级:考生从苏北人家的一只古炉中领悟出了“寻找自己”之理,并由此生发出对人 生乃至人类文明的深邃思考文中这只古炉不趋炎,不赶潮,在烟火人家找到了自己的定 位,可谓得其所,尽其用以一只古炉的前世今生把“寻找自己”之理演绎得明晰通透,乃大 手笔也。

发展等级:这是一篇有烟火味而无道学气的议论性散文,其特色在于“大俗大雅”其实, “大俗大雅”也是一种“高大上”只是它“高”在标格——独出机杼,不随俗流;“大”在智慧—— 取材切近,言旨深远;“上”在性情一一随兴驱遣,妙化无痕为文何以能臻至“大俗大雅”的 境界? “大俗”须“入乎其中”,因为只有“入”,方有生气;“大雅”则须“出乎其外”,因为只有“出”, 方显高格佳作展示三做自己的摆渡人口高雨哲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 能助三毛的话如醍醐灌顶我们常会欲渡黄河冰塞川,许多人眼巴巴地望着,渴望有个摆 渡人;抑或满意地看着同样在迷津中挣扎的人,以求安慰这些都不是良策何不做自己的摆渡人?做自己的摆渡人,是一种将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安全感的确,若寻找引路人, 你确定他能将你引向柳暗花明之处?若寻找同样寻找出路的人,你确定他们的目标也是你 的目标?只有将命运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中,做自己的摆渡人,才最可靠晚唐诗人贯休 曾想依附吴越王钱锡,写诗“一剑霜寒十四州”往贺,但钱修却让他大失所望,竟要求他把“十 四”改为"四十”他深恨不能做自己,吟诗“何处江天不可飞”来表达自己宁愿潦倒也不依附他 人的决心,他要摆渡自我,放飞自我。

做自己的摆渡人,更能在迷乱的世界中沉淀自我,找回初心徐霞客初登黄山,无一 日不穿山越水,寻胜探幽可就是清醒如他,也被这无尽山水迷乱!有一天,他终于迷惑 了,“我如此这般的意义何在? ”可以说,他迷失了自我于是便有了《徐霞客游记》中的一 句:“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他真的在听雪么? 一整天听雪融化?其实,他更多地应该 是在寻找山水中迷失的徐弘祖,寻找自己的初心吧!他要收拾自己迷乱的心,找对前进的 方向,然后,继续前行做自己的摆渡人,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将自己孤立,拒绝他人摆渡,或对同在迷津中 的人不予理睬,冷漠以对在迷津中,我们依然可以相互帮助,互相交流,让友谊的小船 乘长风破万里浪,永不翻沉自渡,其实是要求我们要有个体的独立性,不要一味想着依附、求助明人徐渭有“师 心纵横”之论,因此他能“不傍门户”,一生清爽,永不迷途,挥洒自如2017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题为“锚住幸福,穿越这时光之海”做自己的摆渡人, 我们才能在这变与不变的时代,找到自己的那条船自渡中,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遍流万物而不变,不去想花溅泪,鸟惊心,前方自 有的卢飞快,霹雳弦惊我们不辜负自己,前方才不会辜负我们做自己的摆渡人,可好?基础等级:考生的功力显现于清晰的论证思路。

第一论层,论述了“自渡”的必要性—— 命运需要自己把握,初心需要自我救赎第二论层,论述了“自渡”的重要性——在迷途中, 不拒绝“他渡”“同渡”等外因作用,但更应发挥“自渡”的内因作用第三论层,论述了“自渡” 的前提条件——信念坚定才能内心强大,内心强大才能攻坚克难三个论层逐层推进,让 人读之心悦诚服发展等级:这篇作文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分析论证,思辨深刻,合乎事理,饱含激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