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计划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06319898 上传时间:2021-10-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区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市区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市区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市区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市区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区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区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计划(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市区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计划一、区基本状况和经济、社会进展基本评价 一区的区域特点 区位于市的中心地带,因著名中外的“而得名。区是一个文化教育发达、文物名胜荟萃、科技力量雄厚、商贸繁华的城区。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口密度3.2万/平方公里,为西北之最。区地域轮廓成船型,东西长9.1公里,南北宽4.37公里,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 区地处关中平原,聚十三朝古都之精华,凝八水绕长安之灵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堪称中国“金石宝库的博物馆,挺立秀丽的唐小雁塔,“道教圣地八仙宫,宏伟壮观的明城墙及各具风格的东方古塔建筑,巍然展示出金石文化、儒教

2、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人历来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和科技对社会进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区经济进展势头强劲。2011年,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9.96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和72%。工业总产值实现32.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6.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4亿元。 现代商贸业是区的立区之本。区位居市中心,交通发达,旺铺集中,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04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6%。 高新技术产业是区的强区之源。区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进展高新技

3、术产业。经过13年的开发和建设,在城东建起了集生产、研发和居住为一体的花园式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医药工程、环保节能、新材料、软件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截至2011年,园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26亿元,工业总产值131亿元,2011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6.26亿元,工业总产值24.3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8%。 区还是市社会事业进展基础最好的城区。全区共有中小学校114所,在校学生9.02万人,2011年高考专科以上录用率到达79.49%,居全省第一名,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区域内有包括省体育场、省图书馆在内的体育、教育、文化单

4、位20家,医疗卫生机构43所,拥有病床位4733张,卫生技术人员4950人,其中中西医师士1880人。区社区服务网络健全,全区102个社区拥有各类服务设施156个,便民利民网点4000多个。 二区经济、社会进展的主要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商贸立区、科技强区、旅游兴区的经济进展三大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三大产业的协调进展。区的主要优势突出表如今三个方面: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省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抢先进展科技战略是以市为中心,而区历来是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城市化水平居全省之最,到达98%。城市功能设施比较完善、市民科学文化素养较高,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企业创业

5、进展环境。 二是商贸繁华。全区人口密度大,商气旺盛,目前除固定人口外,流淌人口每日可达40-50万人。区内有西北最繁华的商业大街东大街、南大街,拥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117家,大型购物中心21家,大、中型超市和连锁服务机构30家,专业市场、批发市场53个。密集的商圈聚集着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了上下产业链和相关行业的快速进展。 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文物古迹遍布,被列入国家级爱护单位的有4处,省级6处,市级1处。区域内汉唐文物、古代建筑、民俗宗教文化、城市观光和购物休闲等门类众多、设施齐全,2011年辖区内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818万人次,现代旅游业的进展蕴含着无限商机。 区

6、在经济社会进展中也存在一些缺乏,主要表如今: 区域进展的空间受限。我区地处全市最繁华的商业闹市中心,人口多、面积小,缺少新的可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的土地,难以形成大的产业群体。地域空间的制约一方面使得区内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进展壮大后不得不离开我区另觅新的进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大的产业项目无法签约落户。 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需要提升。一是虽然第三产业对我区GDP的奉献率较大,但规模化、品牌化的程度不高,税收奉献率较大的支柱企业还比较少;二是旅游业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金融保险、现代运输、邮电通讯等现代服务业的进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社区服务无论从服务项目还是服务水平上都有待继

7、续改良。 区内资源与市场结合得不够紧密。特殊是区内科技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不多,驻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区域中介组织和支撑服务体系的规模和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区科技能力分析 多年来,区主动实施科技强区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主动推动区域科技进步,科技能力渐渐增添: 一是科技资源密集。全区拥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中科院光机讨论所、热工讨论院等53所科研院所,8个国家重点试验室和3个国家工程技术讨论中心,全国首批30个国家试验室就有2个在我区。全区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万名,科技人力资源占地区人口的12%,居全省第一位。2011

8、年,全区的专利申请数为552件,专利授权数为310件,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0510万元,当年通过鉴定的应用型科技成果308项,实际成果转化为74项。 二是科技经费投入逐年加大。近年来,我区的科技三项费投入大幅增长,2003年和2011年,我区科技三项费分别投入300万元和350万元,占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1%。在加大区级科技三项费投入的同时,主动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为5500万元,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5.5%。 三是科技信息平台领先西部地区。区电子政务工作已纳入国家863打算“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目前已建成以区机关办公大楼为核心,以国产软、硬件

9、为主体,集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党政专网、大厅LED全彩电子公告屏和触摸屏为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区内信息管网密布,建起了校内网、科研网、党建网和社区网,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和数码测绘产业也已形成肯定规模,全区数字化建设进展顺利。 四是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特色鲜亮。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与雁塔路电子一条街、兴庆路科技一条街首尾呼应,形成市中心有显著影响力的科技产业板块。目前孵化基地支撑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孵化服务功能日益突出。两条电子、科技街也已初步搭起产学研、技工贸一体的进展框架,正成为全区今后经济进展新的增长点,其中雁塔路电子一条街还被授予全国七大IT社区之一。2011年入

10、驻商家达1600余户,年交易额35亿元,上缴利税3000余万元。 五是政策制度环境不断完善。近年来,区狠抓政策落实、实行民主决策,先后出台了科技强区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确定、关于大力进展楼宇经济实施方案、关于加快“专业特色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区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实施方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为保证科技工作开展、促进民营科技企业进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截止2011年底,我区民营企业已进展到1493家,进展势头良好。 六是科技气氛较为深厚。“千米画廊进社区工作进展顺利,科普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社区居民科学生活方式日渐形成,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名列全省之首,近几年先

11、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和“2002-2008年度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集体四项国家级荣誉,为“科技强区战略的实施营造了良好气氛。 二、区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科技解决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今后五年区的进展,必需立足区情,充分发挥我区的科技能力,必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坚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进展观,必需坚持走以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和提高人口素养为特征的可持续进展道路,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探究区域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途径,健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进展学问密集型产业,培

12、育品牌优势,在企业做大做强、做出精品方面下功夫,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学问产权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构筑富有活力的科技、人才、经济高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中的科技含量,解决好区域产业布局、经济环境优化、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进展。 依靠科技支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展。一手抓科技进步对加快城区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技术支撑,一手抓科技进步对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人文支撑,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进程,把区建设成为城区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实力雄厚、文化教育发达、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有

13、的社会主义文明城区。 三、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 一示范区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科学进展观,以实施“科技强区战略为主线,以科技促进经济进展和提高广大市民的素养为目标,以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为重心,不断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全区科技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全区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进展。 二示范区建设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以下奋斗目标: 在经济进展方面,保持15%左右的年经济增长速度,到2012年末,全区GDP到达125亿,工业总产值到达60亿。做大现代商贸业,使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4

14、0%;将“三纵一横科技街区建成西部最大的IT商圈,实现技工贸收入70亿元;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使其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60%;全区平均RD投入强度不低于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要到达1.1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7.5%;建立完善的高新技术成果孵化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业的营业规模到达10亿元;全区人均财政收入到达1700元。 在社会事业进展方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总体水平,使达标率提升到10%;全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到达11.5年;建设学习型机关,全区公务员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由目前的45.9%提高到55%;加强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每年争创35个市级以上科普文明社区,到201

15、2年全区85%以上的社区到达市级示范社区标准;五年内15个“城中村的改造建设全面启动,完成部分村的改造。 资源环境方面,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示范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示范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到达60%以上,使单位能耗和单位水耗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推行清洁生产,2012年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削减10%,工业废气、废水的达标率分别到达100%。空气污染指数低于80的天数到达300天,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分别到达或接近于100%,区域绿化覆盖率到达40%,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电子政务的带动效应。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宽带信息网络平台和各级各类数据库,使数字化建设覆盖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和社区,带动生产、商贸、旅游、建筑、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和娱乐等各行各业,初步实现“数字目标,人均邮电业务量到达2000元。 三科技示范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1、大力进展现代商贸业,带动第三产业结构升级 商贸业是经济的命脉,今后五年必需继续贯彻“商贸立区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