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商务局文化产业招商工作意见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06319885 上传时间:2021-10-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商务局文化产业招商工作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区商务局文化产业招商工作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区商务局文化产业招商工作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商务局文化产业招商工作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商务局文化产业招商工作意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区商务局文化产业招商工作意见为全力实施文化产业招商,加快推动招商引资“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依据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围绕加快实现文化产业振兴目标,强力推动重点文化产业进展、品牌打造和园区基地、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招商。以此为契机,结合我区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推介渠道,特制订文化产业招商工作方案。 一、我区文化产业进展基本现状 我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进展文化产业招商提供了必要的载体和基础条件。经过培育和建设,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工艺美术、群众文

2、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区文化经营单位347家,其中印刷企业62家,出版物发行单位100家,音像经销单位17家,文化娱乐场所11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57家。从业人员2670人,注册资本100万以上31家。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进入新的进展时期。 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和渔业资源,为进展第三产业提供了优良的地理条件。三河湖风景区水域景观恢宏,自然风光迷人,水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城市的“自然氧吧。依托黄河滩区开发黄河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而成的沿黄生态走廊,形成了独特的耕作体验模式、观光采摘模式和休闲垂钓模式。 如今我区

3、有多个文化社团,像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篆刻协会、票友协会等群众性文化团体,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支持和参加到文化产业中来。同时,依托独特有的故居、城剪纸、东路大鼓,传统吕剧、棉絮手工艺制品等文化遗产,以及革命老区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了一批戏曲、小说等文化精品工程。 二、文化产业招商的基本思路 一是整合文化资源。主动与文化旅游等部门、各乡镇办协调协作,收集整理全区文化产业各项数据信息,充分挖掘诸如“老街二期工程项目、古城遗址、沿黄近郊生态绿色长廊公园、明清建筑一条街,三河湖风景区以及生态农业观光区等我区一批有价值、有潜力、有影响的文化产业资源,建立项目资源库目标客户档案,但避开

4、项目、目标贪多过滥。同时,加强与兄弟县文化产业的沟通、学习和探讨,结合自身状况特点,尽快完善我区文化产业招商实施意见,形成文化产业招商的长效机制,明确全区文化产业招商目标,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招商思路。在深入挖掘、整合、优化我区现有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同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加的原那么,规划、引导、鼓舞产业要素集聚,打造特色鲜亮、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资源园区。 二是突出招商重点。放手进展文化娱乐业,鼓舞支持引进社会资本,搭建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平台,使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利用,让企业走进文化,让文化融入市场。依托我区丰富的民俗、民间文

5、化资源优势,主动推动城剪纸、棉絮手工艺制品等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大力进展文化旅游业,利用杜受田故居AAA级景区,进一步叫响“古城新韵商贸开发和廉政文化博物馆建设品牌,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完善招商方式。要树立市场化理念,在投资商的独特化需求与文化活动项目的独特化创意之间,查找最正确结合点,进行有针对性和独特化的招商策划。建立文化产业招商长效机制,以便形成文化产业招商品牌,靠品牌长久力和市场支撑力寻求稳定投资回报。同时,要大胆引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品牌文化活动,依托杜氏廉政文化、渤海革命老区、现代新型城市等特色资源,邀请影视公司和知名策划人投资影视拍摄。 四是加强宣扬推介。以“文化为媒,形成特色招商,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彰显我区人文魅力和市场潜力,多形式、多媒体宣扬我市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和投资项目。主动参与国内外知名文化产业推介会、招商项目发布会,邀请实力雄厚的文化产业策划公司、文化创意企业、知名文化人士来城区考察、洽谈,加大沟通力度,提升城区的知名度,促进文化产业项目合作,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