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艾叶抗菌物质提取和脱色工艺的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6KB
约28页
文档ID:206293342
艾叶抗菌物质提取和脱色工艺的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1/28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食品科学与工程艾叶抗菌物质提取和脱色工艺的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艾叶(Fol ium Artemisia argyi)它有叫大艾叶,杜艾叶,萎蒿,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i et. Vant)的叶子它是种广泛分布的多年生草木植物[1]艾叶是常用的中 医药,微温,味苦,无毒,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温经、安胎等作用用于少腹冷痛, 宫冷不孕,经寒不调,吐血,妊娠下血,崩漏经多;外治皮肤瘙痒艾叶的主要成分为挥发 汕,艾叶挥发汕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根据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不同产地的艾叶化学成 分也有明显的差异[2] 其次艾叶中还含有多糖类、黄酮类、微量元素等,正因为其成分的 复杂性,艾叶的药理作用也表现出多样性,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抗病毒、止血、平喘、镇痛、 抗菌、抗过敏等作用[3] ,理想的食品防腐剂应该具有以下的儿点特点①应用广谱性,对绝大 多数能造成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最好是有杀灭作用,②对人体没有危害,安全, ③使用的防腐剂的量尽量能到最少,在其最低浓度下就可以起到抑菌的作用,④对食品木身 不会产生异味和颜色的变化以及保持食品原有风味,⑤来源丰富并且价格低廉。

栅栏技术 (HurdleTechnology)可以知到,单一的防腐剂和保鲜方法通常都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必须采 用殳合保鲜技术,才能发挥互补相乘效果,能够有效地阻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其它不利因素, 达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目的所以采用防腐剂复配技术,增强防腐剂对食品中微生物的 针对性,利用配料中各个成分的互补、增效作用,可以获得相当满意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这是天 然食品防腐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出高产菌株生产小分子肽类天然 防腐剂,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前景十分广阔,也是天然食品防腐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 更深入的了解天然防腐剂在有害微生物中的作用机制和有害微生物的应激反应,将使我们能 更有效合理的使用天然防腐剂目前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外已日趋广泛,而在 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抗菌物质分了结构以及作用机理的揭示,更多的天然防腐剂将在 后被开发出来,以其安全性,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将会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青眯随着食品 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复合防腐剂将会在21世纪具有广阔的成用 前景,必将对人类的健康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艾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而且价格便宜,分 布非常广泛。

所以提高艾叶的提取和脱色工艺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对社会和市场经济 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二、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 .艾叶的提取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为了加强对药材的利用率,一般通过醇-水提取的方法,利用正交实验一般提取的步骤分 为7步1. 准备实验仪器、试剂和原料;2. 实验样nr 1的提取和制备;3. 总黄酮含量测定[21];4. 多糖的提取和精制;5. 换算因了的测定;6. 总多糖含量测定[22];7.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实验研究表明艾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而且价格便宜,分布非常广泛,因此进一步加 强对其抗氧化性和药理研究,使其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 重大意义和价值2. 艾叶的脱色称取干燥的艾叶粗粉50 g,加500g蒸偏水,用沸水浸提1小时,再过滤,在药渣中加8 倍的蒸偶水提取1小时,把二次滤液到在一起,减压浓缩至大约120 mL ,以5 000 r/min室 温高速离心10分钟后,除去其中的沉淀,得到了艾叶的粗提液,加入U二0. 1三氯乙酸10mL, 将其混匀后冷藏静置24小时,再高速高心10分钟,然后除去沉淀,上清液浓缩到一定体积 后,再用4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于冰箱冷藏24小时后滤取沉淀,得到粗艾叶多糖。

再讲粗 艾叶多糖加水溶解在粗多糖提取液中加入活性炭(料液比1 : 10 (g : mL )),加热70 C 脱色,趁热将其过滤,将滤液浓缩至小体积后再加4倍体积的乙醇沉淀,静置后将其抽滤, 沉淀再分别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醵洗涤3次,在60 C下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的无定型 粉末,艾叶脱色完成三、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基委员会.中国药典[s].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1995: 68[2 ] 张永强,丁伟,赵志模.黄花蒿提取物对朱砂叶蛾的生物杀虫活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 ,41 (3) : 720-726[3] 梅全喜,高玉桥.艾叶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 28(7) : 1030-1032[4 ] Luc De Vuyst, Frederic Leroy. Bacteriocins from Lactic Acid Bacteria:Production,Purification, and Food App lications[ J ].J MolMicrobiol Biotechnol, 2007, 13: 194-199.[5 ] R. Paul Ross a, S. Morgan, C. Hill. Preservation and ferment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2, 79: 3-16.[6 ] L. O Sullivan, R. P. Ross, C. Hill. Potential of bacteriocin2p reduc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for imp rovements in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J ]. Biochimie, 2002, 84: 593-604.[7 ] Jennifer Cleveland, Thomas J. Montville, Ingolf F. Nes, et al.Bacteriocins: safe, natural antimicrobials for food p reservation!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1,71: 1-20.[8] 李江阔,张鹏,岳喜庆,等.乳酸链球菌素研究现状及在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J].保 鲜与加工,2008, 8 (1): 5-8.[9] 岳喜庆.Nisin在食品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 13 (C00) : 259-266.[101甄清,黎明兰.贡菜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 ].食品科学,1999 (5): 42 -45.[11 ] Kyung, K. H, Fleming, H. P. Food Sci., 1994, 59( 1):125 -129.[12 ] Onawumni, O. G. Evaluation of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citral [ J ]. Lett App IMicrobial, 1989 (9): 105 108.[13]郝淑贤,刘欣.章芥英提取物抗菌成分稳定性的探讨[J].食品科学,2005 (2): 71 - 74.[14 ] Muroi, H., Kubo, A., Kub, I., Agric. Food chem, 1993(7): 1106-1109.[15] 向智男,宁正祥.植物性天然防腐剂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 (3) : 80 -85.[16] 程东庆,方浩,潘佩蕾,林美爱陈宜涛.浙江蜡梅叶提取物抑菌试验[J].实用中医药 杂志,2005 (5):314-315.[17] 李云燕,宋光森.板栗壳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J 1.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 (4):61 -64.[18] 周建新,汪海峰,姚明兰.花生壳乙隔提取物EEPH抗菌性的研究[J].中国粮汕学报, 2004(1):64 -66.[19] 王吉彬.食品生物防腐剂-细菌之介绍.食品工业月刊(台湾),1996( 5) : 23 - 30[20] 刘毅等.天然食品防腐剂-抗菌肽.食品科学,1999( 11) : 18 -21[211周兰香,黄阿根,谢凯舟,等.分光光度与HPLC法测定荷叶总黄酮的研究[J].中草 药,2002,3 (1):35-37.[22]李兰芬,陈玲燕.河北引种绞股蓝总皂忒、总黄酮、总多糖及敏基酸的分析[J].时珍 国药研究,1997,8 (2): 131-13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食品科学与工程艾叶的提取与脱色【摘要】木文对防腐剂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简单讨论了艾叶的性质和功能。

有害微生物危害 着人类的健康,所以研究防腐剂对食品安全所起的作用意义非常研究表明艾叶中富含抗氧 化活性物质,抑菌效果明显,所以研究艾叶的提取与脱色工艺非常重要关键字】艾叶;提取;脱色;抑菌活性;防腐剂The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decoloration of Folium Artemisiaargyi[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ntiseptic,and discussed briefly about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Folium Artemisia argyi.The pernicious microbe may cause damage to human health,so it is vital meaningful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ntisepetic on food safety.Researches demonstrates that Artemisia argyi is abundant in anti-oxidant active substance,and it has obvious antibacterial effect.Therefore,the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decoloration counts for much.[Key word] Folium Artemisia argyi;extraction;decoloration;antibacterial activity;antiseptic1.艾叶艾叶(Fol ium Artemisia argyi )它有叫大艾叶,杜艾叶,萎蒿,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i et. Vant)的叶了。

它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多年生草木植物[1]艾叶是常用的中 医药,微温,味苦,无毒,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温经、安胎等作用用于少腹冷痛,宫冷不孕,经寒不调,吐血,妊娠下血,前漏经多;外治皮肤瘙痒艾叶的主要成 分为挥发油,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根据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不同产地的艾 叶化学成分也有明显的差异[2]其次艾叶中还含有多糖类、黄酮类、微量元素等,正因为 其成分的复杂性,艾叶的药理作用也表现出多样性,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抗病毒、止血、平喘、 镇痛、抗菌、抗过敏等作用[3]目前通过反复徒胶柱色谱、Sep hadex LH220凝胶柱色谱、 重结晶、制备T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共分离得到了 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的测 定和波谱分析等手段进行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isotanciloide (1 )、伞形花内酯(um belliferone, 2)、瑞香素(daphnetin, 3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