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选厂浮选机单机检查结果浅析新选厂浮选机单机检查结果刘晓会(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新兴选煤厂 邮编154600)摘要:为推动新兴选煤厂选煤技术和选煤厂技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煤炭清洁 高效利用,新兴选煤厂于2013年分别对厂内主要洗选设备进行单机检查试验,并 进行效果分析和评定本文就新兴选煤厂浮选机的工业分选效果、各粒级分选效 果、逐室标定试验、浮选速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关键词:分选效果、浮选精煤数量指数、浮选完善指标、标定试验分析、 浮选速度分析、数质量流程图1 工艺效果分析试验数据的计算与分析表1列出了新选厂的XJM-S16型浮选机单机试验的工艺效果和技术指标表1浮选机单机试验检查综合结果浮选入料精煤(泡沫)尾煤浮选药剂单 位用量/Kg - t1浮选精 煤数量 指数/%浮选-/U P=3指标/%可浮性等级灰分/%浓度/g - L1灰分/%产率/%浓度/%灰分/%浓度 /g - L1捕收剂起泡剂易浮26. 3271.898. 6165.9420. 2160.6031.790.630.49124. 4260. 76煤浆处理量/吊•尸283. 89干煤泥处理量/ t - h120. 411.1效果分析1. 1. 1、工艺效果分析:可燃体回收率是煤泥的可,浮性评定标准,新选厂原矿可•燃体回收率为82. 10%, 可知该煤质为易浮煤。
浮选完善指标用于评定同一煤种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分选 完善度,浮选完善指标能达到60.76%,说明新选厂的浮选工艺对该煤质属于先进 水平1.1.2、技术指标分析:浮选机的技术指标与入浮煤泥的可浮性有很大关系,通过实验可知,浮选机 油耗:0.63+0. 49=1. 12Kg/t,煤浆处理量:283. 89 m3扩,干煤泥处理量:20.41 t 1.2 计算过程1.2.1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用于评定不同煤之间的浮选工艺效果) 完善指标:七 65.94 26.60-8.61 牛*前r/wj = x x 100% = x x 100% = 60.76%100-Ay 人丫 100-26.60 26.60浮选精煤产率%;人丫——浮选入料灰分%;气——浮选精煤灰分知 可燃体回收率:=顷幻00% = 65.94x(100-8.6农]0% = 82JOo/oc 100-Ay 100-26.601.2.2浮选精煤数量指数根据新选厂浮选入料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结果(见表2,绘制了浮选精煤产率与 灰分的关系曲线(见图1)表2浮选入料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综合结果产物产率%灰分%累计产率%累计灰分%142. 706. 4742. 706.47试验煤样:浮选原矿26. 3015.9349.007. 69采样时间:2013. 5. 3136. 5120. 3955. 519. 17煤样灰分:26. 32%46.1726. 0161.6810. 86煤样质量:122. 6g57. 5236. 5669. 2013. 65实验日期:2013. 6.4630. 8052. 67100. 0025. 67总计100. 0025. 67浮选精煤我计产率/%根据图1的曲线可查得当精煤灰分为8.61%时,标准浮选精煤产率/=55%Oy • 65 Q4浮选精煤数量指数:华二 2x100%二 二一XI00%= 124.42%Yj 53虽然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的入浮浓度、药剂种类和单位用量与实际生产相同, 但由于在我们实际生产中药剂又与悬浮液经过矿浆预处理器充分搅拌,浮选中又 采用分段加弱的药剂制度,更重要的是实际生产中,浮选机各槽室连续入料,且 由假底吸入,实验中是通过小浮选机上方补水,以保持液面高度,试验过程中破 坏浮选泡沫层,易造成刮水现象、影响试验效果,使小浮选试验完善度偏低,所 以浮选精煤数量指数上表现出实际工业生产指标优于试验指标。
建议改进小浮选 机.2 各粒级的分选效果表3中列出了浮选入料、精煤(泡沫)、尾煤的粒度组成分析结果,为了计算 各粒级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或浮选完善指标,需要将精煤(泡沫)和尾煤的相应 粒级按它们的产率综合计算入料其计算步骤如下:表3浮选入料、产物粒度组成及各粒级分选效果粒级/nnn入料精煤(泡沫)尾煤计算入料精煤可燃体回 收率 /%浮选 完善 指标 /%产率/%灰分/%产率/%产率 /% (占 入料)灰 分 /%产率/%产率 /% (占 入料)灰分/%产率/%灰分/%(i)⑵(3)⑷(5)(6)⑺(8)⑼(111)(12)(13)+ 0. 2509. 5028.092. 761.829.3518.0 06. 1360.127. 9548.5140.2635.850. 250-39.222.731.520.88.234.711.860.732.627.280.461.20. 1255882054263440.125-14.723.919.512.88.113.54.6061.217.422.086.959.80. 07557592009810-0. 07536.5 030.5846.1230.419.5533.7511.5 061.6541.9023.8486.1957.12合计100.26.3100.65.98.8100.34.060.9100.26.681.959.90010044006900009煤样灰分/%26. 328. 6160. 602.1各粒级分选效果分析从浮选入料、精煤、尾煤的粒度组成和各粒级的浮选完善指标可以分析出, 在新选厂的工艺条件下,CJM—S16浮选机对-0. 075mm粒级细煤泥浮选效果很好, 完善指标可以达到57. 12%,而对+0. 25mm浮选效果很差,完善指标只有35. 85%, 其原因是可燃体回收率为40. 26%,属于难浮煤,面对这种煤质,新选厂要完善浮 选前截粗工艺,以保证浮选效果,从数据分析来看,+0. 25mm煤泥的量是影响新选 厂浮选效果的主要因素。
2.2计算过程2.2.1精煤(泡沫)、尾煤产率精煤(泡沫)产率为:A* 一 & inno/ 60.60 一 26.32y. = L x 100% = x 100% = 65.94 %7 孔-缶 60.60-8.61式中 Av——浮选尾煤灰分%;4——浮选入料灰分%;其余符号意义同前尾煤产率 yiv=100-x7 =100-65. 94=34. 06%2.2.2精煤(泡沫)中各粒级占浮选入料的产率相应粒级的产率与精煤(泡沫)产率的乘积,就是该粒级占入料的产率,即 表3中的第(4)纵栏的各数值与2八相乘,填写在第(5)纵栏之中100例如:精煤(泡沫)p+o. 25mm粒级占浮选入料的产率为:y. 65 942. 76X 兽=2. 76X 二一二1. 82100 1002.2.3尾煤中各粒级占浮选入料的产率相应粒级的产率与尾煤产率的乘积,就是该粒级入料的产率,即第(7)纵栏 的各数值与2土相乘,并填写在第(8)纵栏之中100例如:尾煤中+o. 25mm粒级占浮选入料的产率为:y 34 0618. 00 X S = 00 X ^^=6. 13100 1002. 2.4 各粒级占计算入料的产率精煤(泡沫)与尾煤中相对•应粒级占计算入料产率之和,也就是相对应的第 (5)、第(8)纵栏的数值相加后填写在第(10)纵栏之中。
例如:计算入料中-0. 075mm粒级产率为:30.41+11.50=41.902. 2.5计算入料中的各粒级灰分计算入料中各粒级的灰分可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即精煤(泡沫)和尾煤中相 对应的各粒级灰分量之和除以计算入料中该粒级的产率,也就是相对•应粒级的第 (5)、(6)纵栏数值乘积与第(8)、(9)纵栏数值的乘积之和,除以第(10)纵 栏的数值例如:计算入料中 +0. 25mm粒级灰分为:(1.82X9. 35+6. 13X60. 12)4-7. 95=48. 51% 2.2.6计算入料中的各粒级精煤可燃体回收率首先要指出的是,此处的精煤E燃体回收率是以每个粒级为基数进行计算的 现以计算+0. 25mm粒级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I R2二100% x(l 00 — 9.35)x 100% =冬 xl 00% = 40.26%100 — 人丫 100-48.512.2.7计算入料中的各粒级浮选完善指标这里的浮选完善指标仍是以每个粒级为基数进行计算的,现以0.125〜0. 075mm粒级为例精煤的浮选完善指标为:12.89/j加=而%号仙%=爵嬴xfFxggM%通过 以上计算,就可以将各粒级分选情况列于表3中。
从整体看,①表3 中各产品与尾煤的各粒级灰分相差较大,说明浮选效果好0.250mm粒级煤泥 可燃体回收率低,完善指标差,说明我厂粗粒级煤泥的捕收效果还有待于提高③ 从入料到计算入料可看出粗粒级物料有减少、细粒级物料有增加的趋势,粗粒灰 分有增加、细粒级灰分有降低的趋势从浮选前后煤泥的变化情况说明,洗选过 程中叶轮的强烈搅拌作用产生破碎作用,导致中间物解离的现象,在整个浮选作 业中是普遍存在的随着浮选过程的时间较长,使这一作用更明显3逐室标定试验及浮选速度分析表4中列出了新兴选煤厂XJM-S16型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泡沫量标定的结果 为了与单机试验检查的总泡沫灰分一致,对各室泡沫灰分作了修正并计算各室 的参数表4 * MS16浮选机泡沫量标定的结果浮选室12345合计灰分/%实测值6. 767. 958. 8612. 6621.019. 05修正值6.437. 578.4312. 0520. 208. 61泡沫浓度/ %21.7220.1217.2416. 7125. 7020. 21泡沫量/%干煤量/t • h"5.153. 662.161.630. 8613.46产率/%占总泡沫38. 2627.1916. 0512. 116. 39100. 00占入料25.2317.9310. 587.994. 2165.94体积/ M - h122. 8517. 5812.179.483. 2065. 293.1标定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