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堆载预压方案6.23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5KB
约10页
文档ID:206250353
堆载预压方案6.23_第1页
1/10

1#地堆载预压方案1、工程概况1.1、 项目简介天津亿利国际生态旅游岛项目总用地面积552亩,分为北区和南 区两部分北区1号地块面积234亩,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 城生态岛片区净湖西路以东,东、南、北三面环水(清净湖);南区 面积318亩,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生态岛片区中生大道以 东、净湖西路以南,东临清净湖北区1号地块原为中新生态城污水库治理污泥处置后形成的地 块,场地下为中、轻度污染物填埋场,在中、轻度污染物填埋场东、 西两侧设有渗沥液收集井地块覆土层厚度不均,根据现场坑探得到 中、轻度污染物膜袋顶部覆土最少处0.3m,最多处3.2m局部存在 露点,场地内最高点9.4m,最低点4.0米1.2、 编制目的根据1号地块意大利第四次规划设计文件成果,园区内包括了建 筑物、构筑物,其中热气球区域进行回填加高,平台顶标高为14.0m, 现状区域地面标高为8.0m-8.9m,最大填土高度约6m由于覆土层下为不稳定管袋填充污染物,并添加土壤固化剂及化 学反应剂,经多方面搜集信息,目前无法确定管袋内土质是否处于稳 定状态,以此为基础的地基条件增加荷载后能否满足建筑物、构筑物 的施工和开园后运营需求,经天津市亿利金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各部 门、监理单位、北方院、环保公司、原施工单位中建十八局、污染物 填充单位中建一局等多家企业及有关专家交流讨论均无结论;经北方 院朱总个人渠道与原造岛设计单位总设计师联系,天津市区域内类 似的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建设的有关文献无迹可寻。

环保公司给出的 预设承载力及堆土限值与规划数值相差较大)工程管理部为此多次组织会议进行讨论无果后经过监理单位提 议,在项目现场进行 实际堆荷试验,经与公司设计、成本、施工单 位、北方院等相关单位沟通通过并请示公司领导后分别在热气球、卡 丁车世界区域内,进行堆载预压实验目的是在获得膜袋顶高程、地 表高程、预压土体数据变化等实际监测数据在一定时期内变化曲线 图再进行专家讨论,以确定1#地地基是否适合设置建筑物、构筑 物及可设计的建筑物的基础形式、结构形式、功能使用、建筑荷载限 定等2、编制依据天津亿利国际生态旅游岛项目设计文件填埋场项目竣工图《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项目实测数据图及相关资料3、具体实施3.1 >地理位置:热气球区域1=使用材料:普通素土(中土) 堆载方法:机械运输钩机堆土整平填土范围以热气球区域中心为圆心,直径48m的圆形区域,圆 锥形设置,坡度1:3,采用中土堆荷,第一次填土高度为2.5m,距锥形体边线5米,15米,25米分别设置探坑(探坑必须露出PE膜, 面积不小于0.5平米,在膜顶及同位置坑顶设置固定观测点),35米 处设置地表固定观测点,呈米字型设置,共8条线24个探坑、32个 地标观测点。

观测土体沉降及位移;锥形土最高点设置观测点,观测 沉降及位移,同时在相对地基稳定区域设置观测固定点,以取得变化 数据,周期7天,如数据稳定,进行第二次增填,高度为一米,再次 进行观测,观测周期15天;以后各次填土高度为l.0m,以此类推 最高填土高度7米为最高限过程中根据实际观测数据进行调整3.2、卡丁车世界区域填土范围为5m*20m的矩形区域,从经济角度出发,回填土为中 土,填土要求同热气球区域具体以图纸为准)3.3、监测项目1、 膜袋竖向、侧向位移2、 地表土体竖向位移3、 土体侧向位移4、 围护结构顶侧向位移5、 导气管竖向位移6、 渗沥液检查井竖向位移7、 锥形土体40米区域内地形变化3.4、布点原则、点位设置及监测方法3.4.1、 布点原则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尽可 能采用直观、有效的方法;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 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3.4.2、 高程控制网建立本工程基准点为天津市中新生态城天测测绘有限公司提供天津亿利国际生态旅游岛控制点成果表点号X(m)Y(m)H(m)G1302112.244145945.6334.157G2302157.177146383.5424.055G3301380.493147081.0103.732平而坐标系:1990年天津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基准: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2008年成果。

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以G2点为高程原点,采用等 外水准测量方法,闭合差为3mm引测高程工作基点3个,距堆土 范围最近的高程工作基点为50m,在监测过程中首先进行工作基点复 核,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343、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方法IIIIII1.1、 膜袋竖向位移以堆土中心为圆心,分别以距坡脚5m, 15m, 25m画圆,沿半 径方向均匀辐射8条边,呈米字型设置,交点处为膜袋监测点,共 24个点,(详见平面布置图)需要现场机械配合人工开挖露出膜袋, 在膜顶预埋管径不小于0.3m的PE管,管顶外露0.3m,为避免土块 进入PE管,管顶须加保护盖,用红油漆做好标记,施工过程中,管 理人员必须在现场监督,严禁破坏膜袋1.2、 监测方法利用水准仪+塔尺,直接对膜袋进行观测,每次监测前,需要复 核工作基点,复核结果满足要求后(误差W2mm)方可进行观测,否 则,需要对工作基点重新校验为减小误差,每天监测选择在同-•时 段进行1.3、 数据处理1、每次观测结束后,核对和复查观测结果,确认全部符合规定 要求后,对观测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得出本次观测高程值减去上次观 测高程值,得出观测点在这一时段的变形量。

2、每次测量后编制位移监测报表,并结合工况绘制监测变化时 程曲线2.1、 土体竖向位移在膜袋监测点中间增加土体竖向位移监测点,共56个点,采用 间接法进行测量,在现状地面上钉设长0.7m竹竿,埋入土体0.5米, 并用布条做标记,每次观测竹竿顶端在堆土范围圆心处,埋设脚手架管,在钢管上用钢锯条做好监测 点位置,并用油漆标识,随填土随接高,旧点被埋后及时补做新点, 并测量出初始值2.2、 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同上3.1、 土体侧向位移在堆土范围内,现状地面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最大高差近 1.0m,为很好的监测土体位移情况,在土堆的坡脚处,与膜袋位移监 测点沿同一半径方向,共布设8个土体侧向位移监测点,在填土坡脚 处埋置木桩,木桩底部不能埋入现状地面,木桩顶部带有钉子3.2、 监测方法在距离堆土范围圆心59m与膜袋位移监测点沿同一半径方.向, 施做8个混凝土基准点,利用钢尺测量基准点至观测点的距离来反映 土体的位移基准点采用木桩打入原状土 0.5m,木桩顶部带有钉子, 周围用混凝土做方墩3.3、 数据处理同上4.1 >导气管竖向位移在堆载预压区影响范围内有1个导气管,距土堆坡脚12.3m;距 堆载预压区坡脚处35m以外有2个导气管,对以上3个导气管进行 观测,在导气管上标记观测点。

4.2、 监测方法利用水准仪+塔尺,直接对观测点进行观测,每次监测前,需要 复核工作基点,复核结果满足要求后(误差W2mm)方可进行观测, 否则,需要对工作基点重新校验为减小误差,每天监测选择在同一 时段进行4.3、 数据处理1、每次观测结束后,核对和复查观测结果,确认全部符合规定 要求后,对观测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得出本次观测高程值减去上次观 测高程值,得出观测点在这一时段的变形量2、每次测量后编制位移监测报表,并结合工况绘制监测变化时程曲 线5.1、 渗沥液检查井竖向位移距堆载预压区坡脚处50m有1个渗沥液检查井,在渗沥液检查 井上标记观测点,对其进行观测5.2、 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同上3.5、监测周期及监测频率各监测项目监测周期以周为单位,监测频率为6次/前3天,时 间定于堆载完成后2小时,持续72小时,第四日每日观测2次,上 午9:00、下午16:30,每天数据及时上报,监测期间如遇异常情况如 FI变化量较大时,适当增加监测频率,直至变化稳定为止;雨后、冻 融应加强观测3.6、监测控制值编号监测项目控制值(mm) /每天控制值(mm)1膜袋竖向位移以现场监测的实际变化值为准2地表土体竖向位移以现场监测的实际变化值为准3土体侧向位移以现场监测的实际变化值为准4导气管竖向位移以现场监测的实际变化值为准5渗沥液检查井竖向位移以现场监测的实际变化值为准6土体下降以现场监测的实际变化值为准3.7、监测点保护措施1、 测点周围设置明显标志并进行编号,严防施工时损坏。

以便观测和查找分析之用2、 由专人每天巡视监测点及时发现异常损坏并及时恢复应急措施当监测值变化较大时,应加强监测,找出其变化原因,报告公司负责人,并密切关注其变化当监测值累计变化较大时,通知公司工程部经理、副经理,现场 立即对土堆进行消坡,视情况决定是否回填膜袋处土方,并配合各方 采取措施,及时提供相关数据现场堆载每次完成72小时内全天候观测,并留1台220钩机备 用以备不时之需并有工程管理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成观测 小组进行观测每FI下午5点召开现场会议,根据积累的数据推断出 下一日期结论,参加单位及部门:旅游公司各部门、监理单位、施工 单位堆载预压实验观测小组名单:(见附件1),由康文起担任组长; 李春蔚、张鹏担任副组长预压方案具体实施顺序:1、 人、材、机准备2、 确定预压地点并考察周围地形,获取第…次观测数据(观测点)3、 设定观测点及做好观测桩(预留车行道路及影响范围)4、 进行土方预压5、 第一步土方预压完成后2小时内设置预留区域内观测点6、 进入72小时过渡期每日6次观测,第四日开始观测次数减为两 次7、 第一次预压观测满7日后数据变化如果可控进行二次预压最终 达到相对7米高结束,(暂定)具体高度以实际观测数据变化结果确 定。

附件1堆载预压实验值班表填土高度完成时限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第•步土方工作完 成(2. 5m)第1天李春蔚杨廷利张伟平第2天张鹏安中洋贾振奎第3天王志斌刘继明王坤龙第二步土方工作完 成(1.0)第1天高忠根杨廷利张伟平第2天李春蔚安中洋贾振奎第3天张鹏刘继明王坤龙第三步土方工作完 成(1.0)第1天王志斌杨廷利张伟平第2天高忠根安中洋贾振奎第3天李春蔚刘继明王坤龙第四步土方工作完 成(1.0)第1天张鹏杨廷利张伟平第2天王志斌安中洋贾振奎第3天高忠根刘继明王坤龙第五步土方工作完 成(1.0)第1天李春蔚杨廷利张伟平第2天张鹏安中洋贾振奎第3天王志斌刘继明王坤龙第六步土方工作完 成(0. 5)第1天高忠根杨廷利张伟平第2天李春蔚安中洋贾振奎第3天张鹏刘继明王坤龙要求:1、 值班时间为18:00-8:30o2、 值班人员严格落实值班表,并按照要求完成值班工作(及时测量并计 算报表中所需数据,数据必须实测实量,不得伪造;原始记录需要三方值班人 员签字确认,不得代签;时段报表完成后半小时内以邮件形式发给组长、副组 长)03、 妥善处置值班期间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