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物模拟实验一、内容概要1、 模拟实物实验的概念由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上的宏观性和时间演变上的漫长性,地理教学不可能将许多自然 过程直接进行演示,但是,可以使用一些替代材料,设置一些类似的条件或环境,模拟地理 演变过程实际上,大部分地理实验都是模拟实验2、 模拟实物实验的设计要求1. 科学性原则实物模拟实验并不需要精确的实验数据,但必须能正确反映某一地理过程的内在规律, 实验的结果要能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2. 可操作性原则实物模拟实验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考虑自己学校、学生的条件,尽量选择日常生活 中可找到的简易器材做实验,而且难度不宜过大,不能为了做实验而设计高难度的复杂实验, 以免弄巧成拙3. 启发性原则地理实验的启发性,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引导学生对现象、 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地理概念和原理,也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如果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难以进行逻辑正确的思维,这 样的实验其启发性就比较差4. 针对性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能够通过实验手段模拟地理演化过程的知识内容进行实验同时,教 师对实验内容的选择还应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易理解的内容应减少实验,以避免 为追求实验形式,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并且设计的实验不能干扰正确的概念形成,防止由 于实验的不典型而造成学生对知识产生负迁移3、模拟实物实验的实施要求实验前:(1)分析编制该实验的可行性(2)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主要环节3) 细化步骤,并反复操作,逐步完善各个实验环节(4) 确定实验步骤、场所(教室外)、器材实验中:(5)关注实验教学的生成性,灵活调整实验程序(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描述、数据记录实验后:(7)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教师既要客观、科学地评价实验结果,也要鼓励学生的独 到见解,让学生能真实感受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4、模拟实物实验对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教师指导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1) 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2)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填写实验记录,同学之间要互相配合3) 实验后,要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对教师要求:(1) 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规模适中、人员构成合理,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2) 实验过程中,既要及时矫正学生的偏差,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思路,以赏识的 表情、赞许的目光、精当的语言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3) 实验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作及时评价二、具体案例分析研究(一)温室效应1、 实验材料:2只玻璃盘,1个较大的白色矿泉水瓶,2支温度计,少许土壤,1把剪刀, 手表。
2、 实验步骤:(1) 在两个玻璃盘中分别放入少许土壤;用剪刀将一白色型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 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盘中制成“微型温室”2) 将温度计A放进去倒扣在盘中的型料瓶中在另一描中放置一支同样的温度计Bo(3) 将两个玻璃摭放置在阳光下,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4) 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下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3、实验原理:阳光可以轻易地透过白色塑料瓶,然而一旦进到瓶里,阳光就会转化为热 能,就不会轻易出来了因此,塑料瓶里的温度比外面的温度要高阳光也以同样的方式穿 透地球的大气层,当阳光传化成热辐射时,就无法再轻易散发出去,他被地球表面吸收,使 得地球像温室一样,温度上升二氧化碳会吸收热辐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使地球 大气温度越来越高4、其他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平底圆形烧瓶2个、带温度计的胶塞两个、二氧化碳制备装置一套、热水、 秒表实验操作方.法:1 .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含量为100%), 一瓶空气(0.03%);2. 用热水使两支温度计升温至相同的温度;3. 把带这两支温度计的胶塞塞紧两个烧瓶;4. 观察温度计降温情况。
美国一分钟观察一次温度计1,并记下两只温度计显示的刻度,进行比较1气体温度时间CO2空气差值初温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3.实验原理:插在二氧化碳瓶中的温度计降温比插在空气瓶中的慢;二氧化碳瓶中的温度大约高出0. 5~2C左右;瓶内气体温度与气体中C02的含量有直接的关系,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气体中 CO2的含量越高,保温性越高,降温速度越慢,而且气体中CO2的含量越高,温度升高的幅 度越大由此可推测:作为“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景,将直接影响着全球 的气温,这就是说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上升与下降直接影响着全球气温的上升与下降,二氧 化碳可以导致温室效应二)火山喷发1、实验材料:3个空胶卷盒;1个圆规;小苏打粉少许;醋和玉米粉各15克;一把汤匙2、实验步骤:(1) 在3个空胶卷盒里倒入醋,各倒半盒即可,将一汤匙玉米粉放进其中的一个盒里2) 在装玉米粉的那个胶卷盒的盒盖上用圆规扎10个洞,在另外一个盒的盒盖上也扎10 个洞,第三个盒的盒盖上不扎洞3) 将3个盒盖打开并翻过来,每个盒盖里都放一点小苏打,然后盖上盖了小苏打很快 掉进盒里4) 在放玉米粉的那个盒里,有一些气泡从盖上的小洞里冒出来。
接着黏稠的液体挤开盆 盖并流淌出来盒盖上未扎洞的那个盒了,液体喷涌而出,将盒盖弹开,再慢慢流淌剩下 的那个盒子,白色的液体从小洞射出,像喷泉一样3、实验原理:小苏打和粗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逃逸出盒了,带出了液体火山喷发也是同样的 道理地层深处的热熔岩中含有大量气体,它们破地而出时,带出了液态的岩浆如岩浆不 粘稠,就会流出或喷出如太过黏稠就会堵塞出口三)水循环1、实验材料:大烧杯1个;小烧杯1个;沙子少许;小石头1块;橡皮筋1根;酒精灯 1盏;槊料纸1张;秒表1个2、实验步骤:(1) 如下图在一个大烧杯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杯底 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2) 用透明的规料纸盖住大烧杯,用橡皮筋扎住杯口,并把一 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烧杯 正上方3) 将大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3、实验原理:加热器皿后,器血中的水受热蒸发,在加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 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这个过程类似于自然界中的水 循环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洋水受热蒸发,在空中凝结、降水,或经过水汽输送至陆地表面 降水。
1、器皿中的水和小瓶中装的沙分别相当于现实中的什么?2、为什么要在塑料纸盖上压放石头,且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其作用是什么?)温室效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1. 实验过程1. 我们的预想实验变量自变量: 因变量: 2. 我们的做法3.我们的记录温度 时间气体C02空气差值初温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四.实验结果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了报告人 班级 学号 记录L」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