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会召开清华附小展示主题教学前沿探索主题教学怎么上?小学教育为何需要整合?哪些内容可以进行 主题教学的探索……5月8 口,一场与“主题教学”和“主题教学理 念下的课堂”有关的教育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内召开清华大学副校长 谢维和将主题教学比喻成为黑暗房间中的顶灯,对于小学生而言,顶 灯是引领他们走进未知世界的引导,让孩子们大胆探索的指引5月8日,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会一一清华附小 语文主题教学成果展示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今年即将跨入百岁的清 华附小展示了 “主题教学”的教育成果,并展现了由主题教学撬动学 校“1+X课程”整合的崭新尝试在基础教育界首次正式提出“主题教学”的概念的语文特级教师、 清华附小校长、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窦桂梅,从主题教学” 研究的核心概念、类型、价值、课程体系、实践样态等层面讲述了小 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成果背后的故事,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北大 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等嘉宾,对于清华附小成果进行了点评大会特邀来自青海、广西、内蒙古等贫困地区的100位教师代表 免费参会,还通过卫星同步向全国3800余个贫困县的教学点进行远 程辐射,通过清华大学学堂向全球直播。
当日,作为主题教学理念的浓缩精华一一《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指 导纲要》也在会上发布,这将对全国参与主题教学的省市及学校起到 指导作用为什么要进行“主题教学”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割裂;教学内容支离破碎;教学目标窄化、方 式僵化、学习负担过重……窦桂梅说,多年的教学中,她一直在思考 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她将自己对“主题教学”的思 考浓缩成两个问题主题教学”的课究竟怎么上? “上了那么多节语文课,我每节 课都会找一个抓手,深思字词句段篇中,究竟哪些语词可以真正牵一 发而动全身窦桂梅以讲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为例,“这篇课 文我的抓手是好好活,提取这个主题后,带领学生共读了《我与 地坛》、《合欢树》等,真正引发学生对珍惜生命的深思如何以学生的质疑为教学起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开展教学?窦桂 梅说,学生们的想法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会为大人打开一扇窗以 《牛郎织女》这一课为例,孩子们初次读了课文后,提出了各种各样 的问题:“为什么给牛郎织女牵线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羊? ”“王母 娘娘一根玉簪就能划出一条银河,为什么还要趁牛郎不在家才去? ” 窦桂梅说,她跟孩子们一起查阅各种资料寻找答案,最终把疑问解升, 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而且进行了主动思 考,通过寻找答案开阔了视野。
小学教育为何需要整合?“当一个6岁多的小学生刚走进学校,就如同进入到一个黑黑的 房子里他能不能大胆迈进这个不熟悉的房间,通常可以有两种方式 帮他:一是用高度聚光的探照灯把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呈现给孩子,另 一种方式是把这个房间的顶灯打开,一下子就把房间整个都照亮了 在哪种灯光的帮助下,小学生们能够更放心大胆地走进这个世界呢? 显然是顶灯!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在点评清华附小的教学成果时, 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阐释为什么在小学教育中需要整合谢维和说,整合对小学教育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小学和小学课 程区别于中学教学的不同特点小学教学的课程特点需要“直接的完 整性”,就是这种顶灯效应,而中学教学恰恰是分科教学,具有一种 间接的完整性,或者是探照灯式的教学,帮助每个中学生走进一个个 具体的学科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小学课改最前沿的动向,会议还邀请了包括北 京第二实验小学、东北师大附小等学校,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和与会 者分享学校在“以爱育爱”教学实践体系、国际理解教育等方面的创 新做法,同时邀请中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等专家学 者现场点评并作专题报告直击课堂】5月8日下午,清华附小展示了 6节时长分别为1小时和30分 钟的公开课,并辅以专题报告、专家点评等形式,展示了主题教学理 念下清华附小语文、数学、艺术课堂的样态,以下为三个科目中各选 取的一节公开课。
《关注就是改变》双主题兼顾工具与人文课程类型:语文授课时长:60分钟授课老师:王玲湘,清华附小语文特级教师学生年级:六年级王玲湘这堂课讲授的是非连续性文本上课前,学生们己通过预 学对非连续性文本有了一定的认识简言之,“非连续性文本”是相 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多以统 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在整堂课中,老师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 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讨论和交流通过一段对学生的采访视频,王玲湘把讨论话题聚焦在了大气污 染这个学生关心的环境问题上,并以此作为切入之后,她先后单独 展示了几个不同的跟大气污染相关的“非连续文本”,既有图文,也 有曲线图,每展示一个,就让学生讨论从中读懂了什么信息,是如何 读懂的之后,她开始同时呈现两个文本让学生讨论,学生们总结出 雾霾天数的增加和新车销量的增氏有关随后,王玲湘展示了某论坛上网友的言论,该言论呼吁关闭重污 染企业,以解决雾霾问题此时,她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你怎么看 待关闭重污染企业?学生们既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王玲湘就让持两种观点的学生 分别坐到一起,讨论“关”还是“不关”,要求学生用非连续性文本 或连续性文本,结合生活用论据来证明观点。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 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每一方都不断提供新的论据支持“关”的同学 提出污染使人得了很多疾病,支持“不关”的学生则认为关闭企业阻 碍经济发展正当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她又展示了一个曲线图:"DDT (污 染环境的杀虫剂)使用后,全世界因疟疾死亡人数”在不断下降于 是,学生们又重新陷入思考,有同学就提出要在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 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后,王玲湘问学生们最近比较关注什么社会问题有人说转基 因,有人说网络安全,有的学生说食物农药残留等等王玲湘这时点 出了本堂课的主题一一关注就是改变点评这节课的主题教学其实是双主题,一个主题是“关注就是改变” 这个人文主题,另一个是怎么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语文训练的主 题这节课大体分三个板块第一,从单一文本阅读培养学生从文本 当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这是最基础的应用第二,引导学生阅读多个 非连续性文本,教给孩子思考,发现文本间的联系第三,引导学生 在辩论和更多的文本阅读中来思辨、思考,这尤其可贵语文教学不 仅要发展语言,还要发展思维,包括思维的调节性,思维的深刻性, 特别是辩证的思维——崔峦,全国小语会原理事长《懂数学的“蝉”》数学课or科学课?课程类型:数学 授课老师:王丽星,清华附小数学教师授课时长:60分钟 学生年级:五年级懂数学的“蝉”,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堂科学课,其实却是 一节数学课。
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发现这节数学课其实还涉及了科学 课和阅读课的内容在这堂课上,学生是主角,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互动 置疑,老师王丽星则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跟平时一样,上课第一件事是课前三分钟演讲当天演讲的学生 题目是“昆虫的世界”这位学生图文并茂地向其他学生们展示了昆 虫的种类学生的演讲似乎跟数学的直接关系不大,王丽星老师的引导似乎 也偏离了主线他话锋一转,将主题定在了阅读上,并就这个话题跟 学生们聊了起来我对菜粉蝶比较感兴趣,因为它是我读的第一本昆虫记里最好 玩的,主要是从卵孵化出来以后,它得先吃到自己的壳才能成长,这 点让我感到新奇 一位学生说到其实王丽星一上来聊阅读是有目的的,“你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 东西的时候,说明读懂了,是这样吗? ”王丽星让阅读完的学生们展 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回答问题时,王丽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言频率,主动举手要 求发言的,他给了机会;没有主动发言的学生,他主动点名要求学生 参与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中,王丽星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了 “蝉的生 命周期”上,并让学生采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算一算,蝉的生命周 期是多长。
对于学生算出的不同答案,王丽星给了他们充分的解释说明机会, 他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关键时刻,插入一两句点评一节课下来,王丽星说的话只有学生的1/3,但学生们悄无声息 地学习了数学当中的质数、合数、公倍数等知识点评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许挺多的,但是不爱玩, 不爱听故事的孩子我们一个也没有找到这样的话,我们在研究数学不同课型的过程中,类似这种数学的 阅读课,大家曾经做过无数次的调整,大家觉得,如果没有了故事的 辅佐,这个数学的线索就很难立得起来所以我在想,数学一直在讲 怎么样处理好变和不变的关系,因为我们变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进 步——张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特级教师《文字•传达》放开胆量生成想象课程类型:艺术 授课老师:聂缺,清华附小美术教师授课时长:60分钟 学生年级:六年级《文字•传达》课以一名学生的3分钟演讲开场学生用一张金 字塔图片引起了同学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出他演讲的主题一一古埃 及的象形文字在短短3分钟的演讲里,这位同学展示了古埃及象形 文字如何将图像、美术与文字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古埃及文字与 现在的字母表之间的对应关系,引中出“文字经常可以给我们带来非 常多的遐想和无限的讨论” O这堂《艺术与审美》课的主题是文字传达,聂谈没有按部就班地 讲文字与传达之间的关系,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汉字到底传达 给我们什么?”在课前的预学中,学生们己经围绕“什么是文明古国”、“象形 文字是什么样”这些问题提前做了功课。
带着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 聂寇引导大家走向更广的领域,探究文字、文明、文化之间到底有何 联系?在课件中,聂寇展示了古印度、古巳比伦、古埃及的文字,在引 导学生得出“一个文明的成熟的标志是有文字出现”到抛出“为什么 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却没有古中国”的问题,在师生互动中,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接下来,一段与甲骨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中国的 文字、文明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在用美术的眼光审视甲骨文时, 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观点,比如“一个像房子一 样的东西里面有个人,一般情况看起来就像一个家”,再比如“解释 一下好字,就是既有女儿,又有儿子不是很好吗?”一番热烈讨论之后,动手创作环节开始了聂寇先是请学生挑自 己喜欢的甲骨文画一画,要求学生“画得大胆一点”,并且让学生畅 所欲言地表达画甲骨文时的感受在模仿完之后,紧接着请学生根据 羊的图案,创造一个新的甲骨文,并用羊字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在体 验到创作快感的同时,与羊有关的“美”、“鲜”等讨论,也让大家 感受到文字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点评这节课带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老师对整个课的设计有很强 的探索性。
课堂的信息量比较大,包括甲骨文的发现,历史、影像资 料、文字、图片,以及学生作业提供的信息等现在的课堂教学常常是预设得多,生成得很少所谓生成,是指 师生互相碰撞中,生与生之间交流中的生成,这种生成考验老师的基 本素养今后,生成课程或许将是今后美术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杨广馨,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主席、北京基教 研究中心特级教师专家观点我对主题教学有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认为主题教学是整合, 第二个观点主题教学是开放的,第三个主题教学是情境的现实教育面临的大难题之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主题教学在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这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 是让孩子在真实的教育场地当中,承担真实的学习任务我们原来语 言教学更多的是让孩子模仿,实际上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创造的过程, 我们希望通过主题教学,让孩子的教育富有意义,富有价值——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