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市域城市之治样本的调研报告范文

上传人:贵13****忠志高 文档编号:205941150 上传时间:2021-10-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市域城市之治样本的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推进市域城市之治样本的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市域城市之治样本的调研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市域城市之治样本的调研报告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推进市域城市之治样本的调研报告关于推进市域城市之治样本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聚焦了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现实,强调了市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对准了城市的复杂性、异质性、矛盾性,突出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整体性、独特性、差异性。市域社会治理的核心命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有生活、有品位、稳定有序、有活力的宜居宜业城市。 近年来,xx市在市域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例如,2022年年初市委印发关于实行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作为全市x号改革创新工程强力推动,逐步形

2、成一元领导、一体运行、一网覆盖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套体制机制迅速响应、持续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基础工作;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持续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安全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在发起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基础上推出诸多志愿服务品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共有xxx支志愿团队的xxxxx名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管控、关爱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工作中,等等。但是,与全国的基本情况一样,xx市的市域社会治理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待提升。 城市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能力、居民素质、资源禀赋密切相关,既面临全球化的总体竞争,又面临本区域的复杂性,一定要处理好系统化治

3、理与单项问题解决的关系政治逻辑、市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党建引领与社会建构的关系城市整体与局部的权责关系政治、德治、法治、x与智治的关系。这也决定了,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的示范样本,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链接未来。 第一,做好符合市域特性的顶层设计,建成现代化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的特性把握不清、对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性认识不足。要确定党委领导下的市域社会治理领导体制与机制,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政治势能,建构符合直辖市特质的统领全局的社会治理政策体系,形成总体改革的浩大声势,发挥总体推进的巨大能量。要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进行全域性、全局性的顶层设计,明确市域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确立市域社

4、会治理的战略路线,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系统化、有步骤地推进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发挥直辖市立法权优势,改革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深入总结、宣传和推广我市的成熟做法并上升为制度规范,鼓励全市各领域、基层进行社会治理创新。 第二,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作用,补齐社会治理的社会短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是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总模型。从现实来看,党建引领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域社会治理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一核、两化、三步走的路线,其中,一核是党的领导为核心,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统筹各层次、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两化是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政治化和

5、社会化,特别是将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充分融合起来;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是维持基层秩序,第二步是引导社会、培育社会、撬动社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最终迈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三步。 要在党建引领下做好对社会力量的赋权增能。近年来,xx市在社会组织培育方面虽然有所进步,但是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能力仍然有待提升。要下大力气,培育更多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会工作者和居民参与能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扩大社区社会组织申请服务专项的范围,对准居民需求,撬动居民参与社会治理。 第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分类确权,建构市域社会治理的权责体系。在大多城市,市域社会治理的权责体系不清,各个部门散兵作战,诸多权责分

6、散而缺乏整合。据统计,城市治理至少由九类部门牵头:政法委、组织部、宣传部、民政部门、住建部门、爱卫办、城管部门、食安办等,分别牵头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建设、社区治理、智慧城市建设和小区治理、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综合管理、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等等。单就社区治理一项工作,就有四十多个党政群部门与之有关。如果各个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则不利于总体落实社会治理的理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要求,市域社会治理亟需全面梳理涉及社会治理的党政群部门权责,根据不同层级的特点分类确权,明确市级、区级、街镇三个层面的有差异的职能,推动基层属地责任转向有限

7、责任,严格执行权责清单。推动政府与基层社会(社区)的权责体系改革,街道(乡镇)转向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主责,统一调度、安排行政执法力量,探索上级部门在区市一把手委托下联合检查联合考核,避免多头领导、职责交叉。推出并严格执行社区准入制,为社区减负,使基层工作聚焦社会治理。 第四,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推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治理。城市之治最终要落地于社区,而社区之治往往要落脚于小区。不同的小区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利益诉求,一套止步于社区层面的治理模式不能面对情况复杂的小区,社会治理重心势必下移至最微观的治理单元,以小区治理为重心撬动整体社会治理改革,推进小区分类治理。与此同时,要破除过度的行政依赖

8、和市场依赖,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逻辑、全能主义,引入社区需求导向机制,更多地推广项目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第五,动态掌握国家需求和居民需求,推进社会治理的供给改革。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础是抓准国家与社会的两维需求,在此基础上把脉问题,提出科学对策。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往往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市民就业、居住、安全、环境、交往、x等六大需求无意识、缺乏认知,一些决策和行政过程存在代理主义,因而在治理过程中失焦、失聪、失效,做无用功。要真正理解坚持人民性的意义,将政治话语转换成实际行动,以人民性统领社会治理,通过大调研、大数据等技术动态、精准地掌握居民需求,全面梳理社会治理的供需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的供给改革,最终实现社会治理的供需平衡。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