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843626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摘耍】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方法:将63例确诊为肺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 疗组32例,用五子汤配合西医治疗);西药组(对照组,仅用西医治 疗)。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 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 期较单用西药有明显效果。【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肺心病急性发作期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pulmonar

2、y heart disease impatient go into action period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HaoLipingAbstract Purpose: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observation impatient go into action period of curative effectMethod:Be random 63 sufferer who confirm fo

3、r pulmonary heart di sease to i s divi ded into 2 sets:The medium combine a set (The treatment set is 32 and use wuxitang match Western medicinetreatment) ; Western medicine set (matched control, only us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reat)Result:Two sets of sufferers symptom al1 has an obvious improv

4、ement, treatment set total efficient is 90. 6%, control group total efficient is 71.0%. Cone1 usion: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mpatient go into action period more list with the western medicine have obvious effectKeywords】Combination of Ch

5、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pulmonary heart diseaseimpatient go into action a perio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临床上症状最复杂、合并症最 多的一种心脏病,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加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可 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低死亡率。我们釆用五子汤(自拟)为主配 合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病人6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采用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 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符合痰浊阻肺证标准。1.2临床资料:所收集的63例患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6、,及痰 浊阻肺证,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32例,男18例,女 14例,年龄4980岁,平均67. 2岁,病因:慢性支气管炎26例, 支气管哮喘6例;病程:慢性咳嗽1840年,平均26. 5年,肺心病 史118年,平均8. 2年。心功能(NYHA分级),II级6例,III级18 例,IV8例。西药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879岁,平 均68岁,病因:慢性支气管炎25例,支气管哮喘6例;病程:慢性 咳嗽1739年,平均26. 2年,肺心病史119年,平均8年。心 功能II级5例,III级19例,IV7例。两组一般资料分布基本一致, 具有可比性。1 . 3药物及方法1.3. 1

7、对照组1.3. 1. 1 一般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1.3. 1. 2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控制感染、解痉平喘、止 咳化痰、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3. 2治疗组1.3.2. 1 一般方法和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1.3. 2. 2 口服五子汤:口芥子、苏子、莱頑子、夢茁子各15 克,车前子30克。1.3. 2. 3随症加减:便秘、腹胀加酒大黄5克(后下);水肿、 心悸、畏寒加制附子10克(先煎);发热明显,加柴胡15克,黄苓 15克;紫组加桃仁15克,丹参15克;神昏嗜睡,加参附注射液30 毫升,静点;四肢厥冷、汗出、脉微加生脉注射液60毫升静点。

8、1.3. 2. 4分期治疗:本病按轻重不同分3期,即按病情分轻、 中、重三个阶段。1期病情轻,以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表现。2 期病情较重,在1期的基础上出现心悸水肿或紫纟甘,或者二者并见。 3期属病情危重阶段,可合并发热、出血、神昏喘脱。若在1、2期 标实证不显时,表现不得平卧,畏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加用温 肾健脾之品,如附子、桂枝、党参、桑口皮等,若见痰多粘腻、胸闷 等痰阻气滞征象时,可酌加降气而不伤正之品;如桔楼皮,浙贝母、 橘红;如兼见唇甲紫暗,舌有瘀斑等瘀血征象吋,可加桃仁、赤芍、 当归、水蛭、丹参等活血通络之品。14观察指标与评分:观察用药前后的神志、体温、痰量、痰鸣 音的情况

9、。有神志障碍计2分,无神志障碍计0分;体温高于37.5C, 计2分,体温低于37. 5C,计0分;痰量大于150ml / H,计4分, 痰量大于100150ml / H ,计3分;痰量大于50100讷/ H ,计2分; 痰量小于10ml,计0分;听诊喉间可闻及痰鸣音计4分;两肺满布 痰鸣音计3分;两肺散在痰鸣音计2分;两肺偶闻痰鸣音计1分;两 肺无痰鸣音计0分。1. 5疗效判定:治疗后与治疗前病症积分比值小于0. 2为痊愈, 积分比值大于0. 2而小于0. 5为显效,积分比值大于0. 5而小于 0. 8为有效,积分比值大于0. 8为无效。治疗组:痊愈8人,占总数的25%,显效14人,约占总数的

10、43.8%, 有效7人,约占总数21. 8%,无效3人,约占总数9. 4%,总有效 率为90. 6%;对照组:痊愈5人,占总数的16. 1%,显效10人, 约占总数的32. 3%,有效7人,约占总数22. 6%,无效9人,约 占总数29.0%,总有效率为71.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P0.01, 有明显差杲。2验案举例陆某,女,74岁,农民。主诉:反复咳嗽30余年,双下肢浮肿5年,加重伴喘促2周。主证:咳嗽、咯痰、痰多粘腻色口,量约100mlo咯吐不利,心 悸、喘而胸满闷窒、自汗畏风、动辄喘甚、纳差、腹胀、尿少色黄, 量约1000ml,大便干。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慢性阻塞 性肺

11、气肿病史8年,肺心病史5年。查体:形体肥胖、面色萎黄、嗜睡、端坐呼吸、口唇紫组、喉间 痰鸣、两肺可闻及散在的喘鸣音,双侧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尖搏动 位于剑突下,第一心音遥远,律齐,心率100次/分,肺动脉瓣听诊 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膨隆,柔软,无 压痛反跳痛,双侧膝关节以下中度凹陷性水肿,舌质暗红,苔白腻, 脉滑。辅助检查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ECG:房颤,心肌劳损。诊断:中医诊断:喘证痰浊阻肺肺肾两虚西医诊断:(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方案:化痰止咳,利水平喘。方药如下:口芥子12克,苏 子15克,

12、莱腹子15克,夢茁子15克,车前子30克,枳实10克, 菖蒲10克,远志20克,丹参15克,枯楼30克,神曲15克,白术 15克,冬瓜皮15克,甘草10克,三剂。每日一副,分早晚两次服。 同时,采用西医一般的治疗措施。二诊,精神好转,嗜睡减轻,心悸、 喘促减轻,唇甲略紫,咳痰量较前稍有减少,约50ml,胃纳好转, 下肢浮肿减轻,小便量增多,大便较干,舌苔白稍腻,脉滑。治疗: 继守上方,适当减少利水之品,以免过伤正气,处方如下:口芥子 15克,莱號子15克,尊茁子10克,车前子15克,云苓10克,黄 苓15克,仙灵脾15克,陈皮15克,丹参15克,炙甘草10克,神 曲10克,口术15克,菖蒲10

13、克。三诊,精神可,症状明显缓解, 呼吸均匀,活动后仍气喘,吋有咳嗽,有痰,痰口量少而易咳出,胃 纳睡眠明显好转,二便调,下肢无浮肿,无心悸,舌质淡胖,苔白, 脉细弱。X线示:肺气肿、右下肺炎症大部分吸收。3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中医的肺胀、痰饮、喘证的范畴,以病程 长、反复发作且渐进性加重为特征,痰浊内伏是本病反复发作的重要 因素,宿痰一经引发,迅速壅塞气道,阻闭肺气,滞遏气机,以致气 迫于肺,影响肺气升降出入,失其宣降,清肃的功能,同时乂痰饮水 湿同出一源。赵献可在医贯所说,盖痰者原非人身之所有, 非水泛为痰,则水沸为痰,痰症乂是水病,历代医家著作有积饮不散 亦能变痰。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

14、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家 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及支饮不得息,夢茁泻肺汤主之,均 提出应用利水平喘的方法治疗咳喘病,本病虽正气已虚,但标实为主, 痰浊作祟,因此,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祛痰化饮, 通其水道以祛内生之邪,为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本方由“三子养亲 汤”演化而来,方用苏子降气化痰,使气降则痰不逆,口芥子温肺利 气,快膈消食,莱服子消食导滞,行气祛痰,使气行则痰行,尊荡子、 车前子利水平喘,且消痰清肺,五子合用共奏化痰止咳,利水平喘之 效,诸药合用急治其标,邪去正安。参考文献1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资料总结医学研究通讯1981. 1. 1作者单位:032000山西省介休市中医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