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新)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6.50KB
约4页
文档ID:205668539
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新)_第1页
1/4

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孙中义一、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国际职业教育•领域提出职业核心技能的概念核心技能 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廿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并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木的技能,它 们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E迁移性,成为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的基础,其影响 辐射到整个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1、 高职教育要围绕核心技能培养人才英国是较早开展职业核心技能研究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英国将现阶段的核心 技能明确为6项,即:交流、数字应用、信息技术、与人合作、自我提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英国所开发的核心技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转移性,它不仅是普通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 推行一神新型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结合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中国实际情况和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 业技能鉴定中心(OSTA)在1998年立项、2000年正式启动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国家课 题研究中,提出中国自己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该体系参照英国标准分为8个技能模块: 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

根据国情,我国“核心技能标准体系”比英国标准多了两项:革新创新能力和外语(主要是 英语)应用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适用的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技能型、 技术型人才,必须关注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并把核心技能的培养作为各类专业人才的最终 任务因而我院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时候,在对社会需求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核 心技能的培养,研究本专业核心能力,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 求2、 职业核心技能是设计培养体系的基本依据学院修订教学计划的有关规范,是学院教育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制定教学计划的纲 领性文件,也是课程体系设计与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贯彻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 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结合我院围绕培养职业核心技能设计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思考, 我院自2004年起,每年都制定印发有关规范,并强化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思想为了更好的指引个专业完成高职教育的两大任务,尤其是围绕培养职业核心技能设计设 计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我们主要做了两各方面的规定一是提出六大原则,即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坚持德、智、体、美、 劳等方面综合培养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原则,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加强实践能 力培养的原则,注重创新和特色的原则。

二是设计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对全院的公共基础课、职业核心 技能课、职业技术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尤其是对全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知识、能 力、素质结构设计了基本框架使得各专业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 的思路更加明晰,并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和落实3、 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专业能力的三个模块根据OSTA提出的八大通用核心技能,结合高职培养人才培养任务,学院把高职的专业能 力要求分为职业通用能力(包含于综合素质与能力模块中)、专业核心技能(又称专业知识与 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包含于专业拓展能力模块中)三个模块各模块有各自的侧重,整 体又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和强化二、 围绕核心技能培养优化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是核心技能培养的基础性工作,高职人才培养要根据职业核心技能培养 的要求,积极开发核心技能课程,设计适应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结合职业 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将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使之能够满足完成高职教育•的两大基 木任务的要求为了使课程体系能够支撑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我院共设计了四个课程平台1、 公共课程平台公共课含“两课”、公共基础课和规定必修课三个部分。

主要包括“两课”、大学语文、 公共英语、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根据专业不同,个别专 业的可进行部分调整这是一个院级的课程平台平台课程的任务除了完成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和基础理论教育功能外,还要根据职业核 心技能的培养要求,突出这些课程工具性的作用,主要完成职业通用能力模块的培养,关注 两个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一个是外语应用、一是信息处理2、 职业技术基础课平台这是第二个平台,即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平台平台课程的任务是完成职业技术基础知识 或基础理论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素养以及行业通用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知识迁移 能力的基础这个平台是面向职业(岗位群)的,为同类专业所共有根据高职专业管理的 规律,同类专业往往由同一个系,所以这个平台又称为系级教学平台围绕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要求,在这个平台,我们设计了两门职业技术基础课作为推荐 课程一门是重点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表达(方法与设计)”能力的“公共关系基础”, 一门是培养“交流表达(内容体现)”能力的“应用写作”这样,在前两个平台中,基本上体现了我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即三大通用职业能力的 培养,称为“三个基础”。

三个基础”分别是公共英语和应用写作两门课程支撑的语言表达 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支撑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公共关系课程支撑的交流与合作能力3、 职业技术课程平台第三个课程平台,传统称为也称为专业课平台,分为职业技术课、职业技术选修课以及 独立的实训环节三类课程这个平台是面向具体岗位的,主要是围绕特定岗位的需求,完成 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一•般来说,停一专业核心技能模块有2门以内的对应课程,设计一个 以上的独立实训环节4、 公共选修课平台公共选修课程,是我院的第四个课程平台,也是一个院级课程教学平台这个平台的着 眼点是综合素质教育,目标是职业拓展能力按照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要求,该平台要重点关注和提和学生交流、合作、自我提高、 革新创新方面的能力,教给学生职业生涯乃至人生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行业适应 能力、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我院根据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办学特色,设计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 素质教育,我院将公共选修课的设计与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作 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服务我院从2001年给99级各专业开设选修课,2004年又重新设计了选修课开设的模式,决 定由各系分别开设,并于2005年秋季在各专业全面开设了选修课程。

2006年,在修订2006 级专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根据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设计,我们系统的优选了 67门课程, 作为2006级各专业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体育与卫生、职业综合技能、经济 与管理、工程技术、学院特色等六大类三、 适应职业核心技能培养进行过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有相适应的培养方法,领先的观念、科学的设计、适当 的方法相配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领先的观念是先导,科学的设计是保障,适当的方 法是必由之路学院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总结出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即双证结 合、工学结合、产教结合1、 双证结合提出毕业标准、设计课程体系落实双证结合,确保学生获得一门以上的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原则意见” 中,我院对各专业的毕业标准作了统一的规定,其中明确要求,合格的毕业生应当“具有较 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能适应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获得劳动部门或有关行业的 一种以上的从业资格认证或技术等级证书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原则意见”提出,各专业“职业技术课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整体 优化,应结合市场规律、尊重教学规律,科学设计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的课程安排,并和专 业培养有关的职业资格、技能的考试、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2、 校企结合保证培养体系设计和课程设计突出就业导向产学研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校企结合或产学结合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走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在体系的设计方面,为了使校企结合落到实处,在“原则意见” 中,明确要求“修订教学计划要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杏,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要特别关注木地区经济发展和木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使 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 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条件的专业应与企事业 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为了保证教学计划修订过程能够体现产学结合、校企互动,在“原则意见”中,要求“教 学计划方案经专业带头人提出草案后,备系要组织专门的论证会,有条件的应召集专业建设 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学院各专业都成立了由院校教师、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 业培养方案的设计此外,备专业在修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还组织了由企业、行业人员参 与的专门论证研讨会2004年以来,学员围绕旅游与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 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商务秘书、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会 计电算化、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宝玉石技术等专业召开了 20个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共邀请了 2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到学校参与制订(修订)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

3、 工学结合进行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过程设计工学结合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有效模式工学结合能够给学生以真实的角色体验,学 生可以通过工学结合,了解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规划和职业或岗位 的要求,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中心地位 学院通过工学结合,可以密切校企之间的关系,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便于调整 和优化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设实习和就业基地企业通过工学结合,参与院 校培养的过程,有利于选聘优秀的人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是一种多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思想,首先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的设计过程中吸收工学结合的各种成果,有效利用来自工作一线的信息,在“原则意见”中, 要求各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模块、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在对用人单位调研的基础上进 行,要广泛吸收校内外尤其是用人单位的有教学或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有条件的征集学生 或毕业生的意见,征求他们对专业修订的建议或意见1)2+1教学改革的设计目前,我院工学结合的主要体现在2+1的教学改革为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我院 从2003年开始,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实行2+1教学改革。

2+1”的含义是把学 生高职阶段3年的学习,分为2年的在校学习和1年的岗位学习2年在校期间,系统学习 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实践知识;第三学年实行工学结合,按照酒店业岗位或岗位群 的职业能力要求,进入酒店的前厅、客房和餐饮等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工作,增强专业适应性在顶岗工作中,学生被派往有关企业(实习基地),学生主要接受实习单位管理;这期间 的培养计划,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教育由双方共同承担;学生则结合岗位要求按 照计划接受培训,并根据工作性质,辅以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教学系在学生实习过程中, 每两个月对各实习点进行教学巡视,现场指导学生的学习;为加强学生自身管理,学院还要 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撰写实习口记和实习小结,实习结束前撰写实习报告,填写实习鉴定表通过工学结合,酒店、学校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 的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受到社会、企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学院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其他专业的工学结合设计除2+1教学改革的专业以外,我院各专业积极采用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作业和参 与项目施工等方式,实现培养过程的工学结合设计岗位认知实习我院机电类专业、地勘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