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123例临床分析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615260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123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123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123例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123例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123例临床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123例临床分析【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1998年ACC/AHA的冠脉介入治疗专家组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 B, C三型,提出了病 变特征与成功率及危险性的关系1,认为B型和C型病变属于复杂型病变,其成功率相 对较低,并发症相对较多。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的研究及置入的技术水平发展,置入支 架的成功率达95%以上,减少了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院内死亡及心肌梗死的发生 率2。近一年来我院对123例复杂型冠脉病变进行了冠脉内支架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

2、2005年6月一2006年6月我科住院冠心病患者。年龄3281岁, 平均(60.768.96)岁。男85例,占69.1%,女38例,占30.9%。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入选标准:有心肌缺血的主观表现或客观证据,冠脉造影证实为B型/或C型病变。排除标 准:晚期肿瘤预期寿命V6个月,严重肾功能衰竭,内生肌酊清除率30ml/min,血液病, 严重肝功能损害不能耐受他汀类约物,脑出血VI年、脑梗死V6个月。吸烟者占47.2%, 有饮酒史占23.6%。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占26.0%,不稳定型心绞痛占59.0%,无症状心 肌缺血占12.3% (均经运动试验、Holter或ECG证实有心肌缺血证据)

3、,陈旧性心肌梗死占 7.3%0高血压病96例(78.0%),糖尿病39例(31.7%),高胆固醇血症78例(63.4%)。1.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类型左优势型12例,占9.8%,右优势型79例,占64%,均衡 型32例,占26.2%o冠脉宜径狭窄程度50%的病变则判断为病变血管,B2型,C型病变 属于复杂病变,主要包括完全闭塞病变,长弥漫病变,左主干病变,开口病变,分叉病变, 血管重度扭曲病变等。其中左主干病变6例,单支血管病变26例,占21.2%,双支血管病 变45例,占36.6%,三支血管病变52例,占42.2%,多支血管病变共占78.8%。1. 3治疗方法1. 3. 1围手术期处理患

4、者术前3d 口服氯毗格雷75mg 1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 1 次/d,急诊患者术前4h顿服氯毗格雷300mg,肠溶阿司匹林片300mg。应用Gruentzg方 法穿刺右或左侧股动脉,置入67F动脉鞘管,肝素常用8 00010 000U,手术lh者每小时 追加肝素1 000U。术后保留动脉鞘同监护病房,监测凝血活酶激活时间(ACT), 4h后拔除 动脉鞘,静滴肝素8001000U/h,持续24h,第二夭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共57d 继续口服阿司匹林300nig 1次/d,氯毗格雷75mg 1次/d, 1个月后阿司匹林减量至lOOmg 1 次/d,继续服用氯毗格雷75mg 1次/

5、d,坚持用为1年。治疗期间定期于门诊复查血常规及 肝功能,部分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1. 3. 2介入器械选择 指引导管选用JL4、JR4、更好支撑力的XB及AmplatzLl,操作时 应注意同轴性,导丝常用BMW, PLIOT50,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与靶血管稍小的球囊,常用 Maverick AQCU、VOYAGER, PTCA或球囊预扩张次数及压力依据病变特性及扩张程度 而定,并根据血管病变远端直径0.91.1:1的比例选择支架直径,其长度略长于血管病变长 度。支架全部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包括Cypher支架和Firebird )。2结果2. 1PCI的成功率123例患者PCI病

6、例成功率为96.7%(119/123), 183处靶病变成功置入支 架229个,病变成功率为96.1%。其中Cypher支架共64枚,其余均为国产Firebird支架。 支架平均直径(3.11 0.45) mm(2.53.5mm),支架平均长度(18.97.28) mm(840mm),患 者与支架比为1:1.5 ,支架释放后残余狭窄为(1.7 7.5) % ,最大压力22 atm(latm=101.325kPa),平均压力为(13.0 + 2.4) atm,平均加压H寸间为(10.8土3.1) s。术 后定期门诊随访,67例患者于术后610个月进行了冠脉造影复查,除1例再闭塞外其余 均无明显再

7、狭窄。2. 2并发症发生情况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前降支置入2枚支架后 仍处于低血压状态,经临时起搏器置入,主动脉气囊反搏等积极抢救无效死亡,1例CTO 病变导丝不能通过失败,I例严重狭窄钙化病变球囊扩张后支架不能通过失败,1例于术后 第三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后经急诊PCI治疗闭塞血管再通,痊愈出院。2. 3病变种类 处理无保护左主干病变5例,均为左主干中远端病变。长弥漫病变32处, 弥漫病变置入支架平均长度(46.89.95) mm,其中2个以上支架相连接26例,最多2例 为4个支架相连接。23例使用双导丝增加支撑力。完全闭塞病变28例,其中26例导丝顺 利通过经球囊

8、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病例成功率92.86%。处理分叉病变38例,均使用了双导 丝保护侧支,累及边支发生率为12%, 8例使用了双球囊对吻技术。3讨论选择正确的病例、合适的手术器械以及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是保证冠脉介入治疗(PCI)手 术成功的三大关键因素。目前认为B2型,C型病变属于复杂病变,主要包括完全闭塞病变, 长弥漫病变,左主干病变,开口病变,分又病变,血管重度扭曲病变等,复杂病变的特征不 利于PCI成功,故其成功率低,并发症高,再狭窄率高,所以手术成功与否高度依赖于术 者经验和技术水平3o近年来,随着介入医生操作技术的成熟、器械工艺的不断改进及药 物涂层支架的临床应用,使复杂病变治疗成功率

9、逐年提高,适应证范围亦不断拓宽。无保护 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治疗,因手术风险性高,以往被列入PCI的禁忌证4,从冠状动 脉内支架术应用以来,经选择的无保护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部(LMCA)病变可通过支架术进 行治疗5,61我们的经验是:LMCA供血范围大,血流中断时间不能过长,而LMCA 易弹性同缩,因此我们选择高强度的Cypher支架,气囊充盈时间不超过10s;LMCA病变 直接支架术有较大盲目性,应常规使用球囊预扩张;对于孤立的LMCA开口或体部病变, 不累及LAD和LCX开口的病变,可优先考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 疗,要选用支撑力好的指引导管,如AmplatzLl、XB、

10、EBU等可以提供更好的被动支持力: 以增强导丝及球囊跨越闭塞部位的能力,利用球囊在闭塞部位近端支撑导丝以跨越闭塞部 位,我们大多采用PLIOT50导丝,以便获得以好的通过性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对病史长, 钙化严重,桥侧支丰富病变,导丝或球囊通过困难的病变,应慎重处理,首选CABG,我们 上述2例失败病例均属于此种情况。长弥漫性病变是指造影方法测量20mm的病变,这类 病变远端血管径较小,不是CABG较好的适应证,目前长弥漫性病变置入长支架成功率显著 提高,有报道再狭窄率并不高7,8。本组资料显示,冠状动脉长弥漫性病变置入药物涂层 长支架,可获得良好的影像学结果,体会如下:对长弥漫病变可采用长球

11、囊扩张,一方而 需要完全覆盖病变的两端,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反复用短球囊通过和扩张病变,减少撕裂和急 性闭塞的发生9。对长弥漫性病变两端血管径有明确差别者,可分别放置不同直径的多 个支架连接,要考虑支架的传送性、柔软性和辐射张力,国产Firebird支架是我们的优先选择。 长弥漫性病变血管迂曲者,送入支架需要足够的支撑力,我们除采用AmplatzLl、XB、 EBU等有较强支撑力的指引导管外,使用双导丝增加支撑力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我们 按Carr 10的方法对6例右冠脉远端弥漫长病变通过深置指引导管(deepsitting)以主动增 强后座力,取得了满意效果。对于分又病变者介入操作中易发生边支

12、闭塞,目前分叉病变是 PCI操作中最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相对简单有效的是双导丝技术的主要适应证,因此应针 对不同分叉病变的类型、边支大小、开口处有无病变、起始部成角等情况综合分析,以决择 选用介入器材利技术路线。我们的初步经验是:在处理大多数分叉病变时,使用7F Judkins 大腔导管,均能顺利进行常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以及对吻扩张的操作,旦影像学效果 满意。我们认为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行边支保护:解剖边支供血意义超过主支时,以解剖 边支当主支对待;边支开口有N50%狭窄;边支直径2mm;估计边支闭塞会有严重 后果者。总之,对于复杂病变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认真进行病例分析,选择合适手术器

13、 械,提高手术技巧和方法,充分估计利弊等诸因素前提下,完全可以提高复杂病变PCI手 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4参考文献1 Feyter PJ,Brand MJaannan M,et al.Acute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during and aff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J .Circulation, 1991,83:927-9362 高润霖,姚康宝,陈纪林,等.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6 :3703 马长生.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与策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4、社,2001:440-4434 Myler RK. Coronary and peripher al angioplasty: historical perspective M /Topol EJ(ed).Textbook of interventinal cardiology.Saunders, 1999: 127-1465 Alexander Black,Rosario Cortinajrene Bossi,et aL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ting.Correlates of midterm survival and impac

15、t of patients election J .J Am Coll Cardiol,2001,37:8326 Ivanhoe RJ,Weintrobe Ws,Douglas JsJr,et al.Percutaneoue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of chronic total occlusion;Primary Success,restenosis and lang-termclinical follow-upJ .Circulation, 1992,85:1067 Komowski R,Mehran R.Hong MK,et aLProced

16、ural results and lats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placement of three or more stents in single coronary lesions j .Circulation, 1998,97:13558 Liu Mw,Luo JF,Dean Ls,et al. Alomg-te rmfol I o w-up study of coronary reconstruction with multiple stents J .Am Heart J,1999,137:2929 Brymer JF,Khaja F,Kraft PL.Angioplasty of long or tande mcoronary artery les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