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高一语文古诗鉴赏技巧点拨 课件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74.50KB
约25页
文档ID:205587112
人教版高一语文古诗鉴赏技巧点拨 课件_第1页
1/25

古诗鉴赏技巧点拨,古诗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设题类型一鉴赏诗歌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4、爱民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二、鉴赏艺术手法1、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3、描写方法:(按不同分类标准)1)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虚写、实写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4)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4、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主要是前三类5、诗歌分类(不同分类标准按表现手法分类: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按内容分: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怀古诗:借古讽今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羁旅诗:思乡念亲6、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有:(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3)、清新雅致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其他还有: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7. 运用典故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三、思想内容(须结合诗句加以鉴赏)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四、对诗歌情感的鉴赏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约略可分为以下八类:1、惜别之情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2、黍离之情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3、思乡之情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怀古之情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讽喻之情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6、报国之情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7、咏景之情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8、恋友之情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五、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