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诗词鉴赏讲座(二)渔家傲课件 苏教版 课件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5574905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 诗词鉴赏讲座(二)渔家傲课件 苏教版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复习 诗词鉴赏讲座(二)渔家傲课件 苏教版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复习 诗词鉴赏讲座(二)渔家傲课件 苏教版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 诗词鉴赏讲座(二)渔家傲课件 苏教版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 诗词鉴赏讲座(二)渔家傲课件 苏教版 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鉴赏讲座(二),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赏析渔家傲和相见欢这两首词作品。,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主要内容,词从写边塞的景物开始。秋日傍晚的边塞更加显得荒凉萧瑟。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

2、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一座早闭的孤城。,孤城中守边将士的生活怎样呢?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着酒,边想着极辽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到归去?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没有人能睡得着。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名句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战争没有取

3、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写作特点,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习题讲解(一),“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景致,试加以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 。,其中“孤城闭”突出了守边军人警觉之高,戒备之严,战

4、事之紧,让人更觉苍凉。这样壮阔苍茫的景象,如此雄浑悲凉的境界,为下阕的抒情奠定了基础。此句与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习题讲解(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习题讲解(三),选出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B.边塞风光在作者笔下苍凉悲壮。“衡阳雁去无留意”

5、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至“千嶂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B,C.“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真是“举杯销愁愁更愁”。 D.“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写作背景,李煜是

6、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主要内容,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名句赏析(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7、,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首句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地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名句赏析(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要对它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接着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

8、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写作特点,相见欢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使读者为之泪下。,习题讲解(一),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痛苦的内心世界。“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苦的内心。“月如钩”,借缺月象征人的缺憾。“清秋”,“寂寞”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的悲愁无尽和内心的寂寞、痛苦。,习题讲解(二),“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