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承价值 实践培养人才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5564501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承价值 实践培养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传承价值 实践培养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传承价值 实践培养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传承价值 实践培养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传承价值 实践培养人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传承价值 实践培养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承价值 实践培养人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传承价值 实践培养人才编者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传媒产业形 成了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和跨媒体运营的发展趋势。我国传媒一直在 探索中求新求变,陆续地进行体制改革,积极地发展现代传媒业,调整传 媒业的市场秩序,整合技术、人才、管理、节目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坚持 “走出去战略。传媒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具有极强的服务性质。我国新 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传播重大方针政策的职责。网络媒体 为民众提供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也为构建话语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 用,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长期以来,新闻教育为 我国的新闻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以

2、培养实践 型人才为重,如在高校内建立学生媒体,并实现与社会媒体的对接,从而 增强学校和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几年,我国的众 多新闻传播学院也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建立实践平台,以巩固和提升学 生的实践技能。他曾多年从事媒体工作,后又投身教育事业,他谦逊好学, 对新闻事业乐此不疲,有着丰富的业界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理论研究, 他就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天定教授。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王院长,您好!欢迎作客今传媒!西 安外国语大学是以外国语言文学为重点的高等学府,而新闻与传播学院与 其他语言类学院有些不同,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贵学院的独特之处吗?王院长:西安外国

3、语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起步比较晚,我们于2001 年开始招收新闻学专业,2006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当时全国很多高校 开办新闻传播以及广播电视艺术类专业,在这个形势下,西安外国语大学 还要创办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要是看到我国走向世界的步伐逐渐加速,开 放的程度不断提高,中国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英语、深谙国 际传播规则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而国内目前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在培养 这类人才上存在明显不足。西安外国语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四所外语类院校之一,有责任 为国家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我校户思社校长为我们确定的发展思路是“英 语专业化,专业特色化二学生入学后,他们在一二年级学习一些新闻专 业

4、基础课的同时,英语课程设置完全按照英语专业来要求,三四年级,则 会学习很多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类课程,我还引导学生通过创办金英文媒 体等实践活动,力求实现英语与专业的有机融合,培养更多能够在新闻传 播工作中熟练运用英语的专门人才。通过几年的努力,应该说我们取得了 一定成效,形成了一定的专业特色。记者:您从事传媒研究和教育工作多年,在这两方面也都取得了较为 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术造诣颇高。同时出版了很多部学术专著,大都以传 媒人的职业道德为主线,您能否就传媒人的职业道德谈谈您的个人观点?王院长:我是一名普通教师,一直围绕教学做科研,到目前为止,研 究成果不是很多,研究水平也不高。因为在学校承担新闻传

5、播法规与职业 伦理的课程,所以做过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媒体伦理、传媒人的职业道德 是当下的社会热点,我觉得以下几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强调专业伦理对媒体行业自身的重要性。媒体的专业伦理是传媒 从业者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需要,媒体伦理应该成为每个媒体、每个新闻 工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渴望,而不应该把它视为外界强加给我们的硬性约 束。我们只有提升了整个行业的专业伦理水准,新闻工作者才能赢得社会 的真正尊重。二是当下媒体的伦理建设需要公好的制度环境。媒体伦理问题,在很 大程度上讲是一个体制性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我国当下缺少新闻专业主义 发育的土壤,比如像有偿新闻等,都是中国畸形媒介体制结出的歪瓜,要 杜绝类似

6、现象,根本出路就在于媒体体制的创新,即建立充分开放竞争的 媒体市场,舍此之外,别无他途。三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负有重要的道德使命。我们强调制度性因素 的影响,并不意味着为新闻工作者推脱责任,也决不意味着每个新闻工作 者在这种体制内就应该坦然地享受腐败。高度组织化的大众传播时代,媒 体伦理既是团体责任,也是个人责任,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责任、肩负使 命。记者:您曾从事过报社编辑工作,有较长时期的媒体从业经历,后又 历任兰州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院长,有丰富的业 界、学界的工作经验,那么您认为我国现阶段的传媒教育应该加强对学子 哪方面的培养,才能更适应传媒业界的人才需求?王院长:业

7、界的经验,于我而言,己是过去时;在学界,我只是一个 普通的教师。关于中国当下的新闻教育问题,社会各界多有评判,知名的 新闻传播学院也都有很多经验,我只能补充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首先,教育的重要职责是传承价值而不是随波逐流。中国正处于转型 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人称之为三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另外,当下正处于新的传播革命发生期,传播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适逢这样一个时代,从社会到传媒行业的种种变化容易让人目迷五色,教 育必须对变化做出自己的回应,但是,教育,包括新闻教育都不能随波逐 流,盲目追赶时髦不是教育应有的品格。我们要让学生看到世界的变化, 但是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人类最基本的

8、价值、信念,乃至所需要的能力都是 不会变化的。其次,新闻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 的理论素养。中国高校的新闻学专业,绝大多数都脱胎于中文系,许多媒 体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成见,认为中文是与新闻关系最密切的专业,有些 人甚至傲慢地认为,只要学了中文专业的课程,练好文字基本功,就能做 记者。但须知,当下社会对媒体的期待,是要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 理性清晰的分析解读,而中文系的知识训练,却很容易形成一种凌空蹈虚 的文人思维,正如著名学者朱学勤教授所言:“文人化的思维惯性在越界 讨论社会政治问题时,带球越位,将文学思维穿入严肃的理论论证,多半 具有目的狂、方法盲或者是批判狂

9、、操作盲的病态激越疽我 国当下的媒体乱象,原因复杂,但与媒体人的知识结构不无关系,这个教 训,也是最为深刻的。当下培养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社会 科学素养,在校期间就让他们形成基本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后,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次我与一位台湾学者聊天,她 直截了当地跟我说,她觉得大陆的许多青年,完金是被“圈养”的一代, 事事习惯于等待别人安排。坦白说,这番话让我很受刺激,但也不得不承 认,在一定程度上,她所言又是实情。我曾推荐一位学生去广东某媒体实 习,他到广东后给我打电话,要我告诉他到那家媒体需要怎么坐车。我们 很多学生,包括所谓的好学生,在校时候学习就极为被动,常常

10、等着老师 开书单,有些甚至还等着老师送书、等着老师督促交作业。凡此种种,都 表明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太差,结果是错过了开掘学习潜能的最佳阶 段。我在学校时经常给学生讲,不要等着学了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才去写新 闻,应该在自己亲身的采访写作中学会怎样做报道。学校即使没有开过那 门课程,也不能成为不憧该门知识的理由,学生必须要尝试自己主动地去 获取知识。现在是一个知识民主化的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多种多样, 互联网上知识资源数不胜数,学会自主学习,将会受用一生,而习惯于被 “圈养”,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就不会有任何竞争力。记者:贵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创办各类校园媒体,并通过多种渠道实现 校园媒体与社会媒

11、体的对接,学院为学生创办校园媒体提供了哪些指导与 支持?王院长:我们最基本的做法,就是把“学生媒体”课程化,每个社团 都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学生参加这些校园媒体做记者或编辑,既参加了一 个学生社团,同时也等于选修了一门专业课程,此外还可以计学分。我们 经常请一些知名的传媒人士、学院的讲座教授登上西外新传通识大讲堂, 为学生讲授新闻理念、透析新闻事件,让学生媒体吃透理念、吸纳经验。另外,我们还聘请资深媒体人担任学生媒体的顾问,定期对学生媒体 提供指导,也努力推动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的对接,让学生媒体更多的了 解社会媒体的运作机制,并尽快地茁壮成长起来。我们的学生媒体办得还 是不错的,学生报纸新闻的一

12、些版面,曾被西安晚报校园版整版 采用。我们还经常组织以学生媒体为单位的工作坊,学术沙龙、业务讲座等, 努力把每个学生媒体打造成温暖的学习团队。所有这些努力,都有一个目 标,即让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获得自己平生第一份工作经验。记者:贵学院特别重视国际交流合作,目前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州立大 学、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林登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建立了多种形式 的交流项目O请问贵学院从这些合作交流中取得哪些重大收获?王院长:这些学校与西安外国语大学都有校级合作协议,我们目前常 用的交流形式有“1+2+1”、“3+1”等。所谓的“1+2+1”就是国内一年、 国外两年、最后一年再回国内学习,在国内获取文凭

13、;“3+1”是指国内学 习三年,第四年到国外插班学习,获得文凭。和国外这些高校的合作,一 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到境外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在更好的平台 上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强化所学,这样既能扎实基础 理论又能锻炼实践能力,同时开拓学生思维,进一步培养他们能站在国际 视野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与这些院校的合作,我们在学 生交流和教师交流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与这些国外院校交流经验, 联合培养人才,我们也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推动两地科研领域的共同进步。 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够看到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再将其

14、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 当中,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记者:学院重视与媒体的联系和合作,与很多知名媒体都有联系和互动,请问具体是哪些媒体?学院与媒体之间的合作契合点在哪里呢?有什 么样的合作机制?王院长:与我们有经常性合作关系的本地媒体机构包括中国日报陕西 分社、环球网、西部网、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网、华商报、西安晚报社 等;外地的媒体包括像人民日报国际部等。我们与媒体合作机制灵活多样, 有一些媒体,是我们的校外实习基地,我们经常派实习生到那些媒体去实 习。而环球网、西部网等,则会向我们以项目的形式下达实习任务,由我 们的学生在校完成,比如我们目前有一个由50多名学生组成的工

15、作室, 专门承接环球网的手机视频项目。通过与国内这些媒体的合作,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媒体,了解 媒体的运作流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旦在解构理论认知的 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我们知道,新闻类、传播类的学科具有很 强的实践性,我们力图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妥善安排学生的实 习基地,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记者:作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您认为,我国现 代传媒业的发展如何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呢?这对传媒学界和业界有哪些 新的要求?王院长:我国现代传媒业的发展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其中涉及层面 相当广泛,我只能依据这些年来的观察和体会,谈点我的看法。我觉得

16、在 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努力推动媒体体制的创新,即建立充分开 放竞争的媒体市场。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中国的媒体应该积极地走向 世界,用专业主义的新闻生产向世界展示中国客观真实的形象,另外,也 要用负责任的态度报道世界,为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提供真实全面的国际 资讯。很大程度上,一个国家的新闻业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第一窗口, 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件,在国际竞争和维护国家文化主权、文 化信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传媒业一定得“走出去二另外,我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我国的传媒业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 代传媒,要面向世界,最重要是要熟悉并尊重国际传播规则,按照国际传 播规则办事,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面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否则, 不管我们多么重视外宣,不管我们花多少钱,都不可能真正向世界说明中 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