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油气钻井工程专业技术小结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542553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油气钻井工程专业技术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油气钻井工程专业技术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油气钻井工程专业技术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油气钻井工程专业技术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油气钻井工程专业技术小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油气钻井工程专业技术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油气钻井工程专业技术小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摘要】1.博士后阶段迅速拓展专业视土2.出站后努力钻研多项专业技术,全面接受挑战;3.勇于开拓新领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 展做好技术储备;4.深入生产第一线,搞好技术支持,为海外项目 的稳产上产作贡献;5.借助技术商业化集成和科技发展规划编写再 度提高眼界、拓宽视野;6.技术总结与交流是个人技术修为进步的源 源动力。我,1985年7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开发系钻井工程专业,之后 分配到大庆油田钻井工艺研究所从事钻井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科研 工作,1990年9月再次考入大庆石油学院开发系钻井工程专业攻读硕 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调到大庆石油技术进出口公司从事国际贸易、 国际项目招投标工

2、作。1996年9月考入石油大学(北京)攻读油气井 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德语一年,2000 年8月来到勘探院海外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出站后留在中心工作至今。 我于1985年获得助理工程师资质,到1990年该评工程师时,因脱产攻 读硕士学位而失去了参评机会。1993年研究生毕业后获得工程师资 质。到1998年该参评高级工程师时,再次由于脱产攻读博士学位而失 去参评机会。2002年博士后出站以后,根据有关政策三个月后自动转 为高级工程师。自2000年8月来到海外研究中心工作以来,历任了信息工程室副 经理、工程技术室经理和工程技术部副经理。8年以来,通过努力钻 研专业技术,不断

3、拓宽技术领域,使自己从一个单一领域里的研究型 人才,发展成为通晓钻井、完井、采油、试油、稠油冷采、热采、海 洋工程和油砂开采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尤其在复杂井钻完井设计、 稠油冷采、防砂、举升工艺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技术、经验和成 果。作为项目长和主要研究人员承担了集团公司与CNODC科技攻关 课题20余项,获得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二等奖一项,获得中国石油天然 气勘探开发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国 内外核心技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4篇,参加国内专业技术交 流会10余次,参加国际技术交流会议4次分别在厄瓜多尔(2007.3)、 加拿大(2007.8)、美国(2008.

4、6)、秘鲁(2008.10)组织和主笔编 写各类研究报告13份,合计130万字以上。完成配套的油田开发工程 技术方案10余项,多次代表方案编写组到海外项目上给当地政府和油 公司汇报钻井、采油、地面工程和经济评价专业的方案设计成果。参 加国内外各类专业技术培训10余次,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 司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员工称号4次。八年来,在为公司的发展贡 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 提高。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一、博士后阶段迅速拓展专业视野2000年8月,我来到海外研究中心做博士后。中心自成立以来一 直以勘探开发为主要专业,以编制开发和评价新项目

5、为主要业务。在 我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搞工程专业的人员O我参加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开 展“伊朗Jufeyr油田开发可行性研究”,这本来是个新项目评价性质的 工作,但是资源国要求我们按照开发方案来做。我负责钻井工程方案 的概念设计,虽然我是学习钻井专业出身,但是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方 案设计,回想当时面临的挑战还是满大的,对于钻井方案的概念设计 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基本上不了解,更谈不上如何设计了。为了不给整 个项目的进展拖后腿,那段时间天天加班加点,恶补钻井设计的相关 知识,由于当时身边没有可以请教的老师,只有想方设法到钻井所、 石油大学、华北油田、长城钻井公司等单位向人请教和咨询。三个月 后终于拿出一套基本

6、成型概念设计了,虽然现在看起来远不够完善, 但当时已经能够满足“可行性论证”的基本要求了。海外中心的特点是 所有需要拿到海外交流方案、报告必须写成英语,这一点倒是我的强 项,我不但把自己这部分的方案内容写成英语,还帮采油、地质、油 藏、经济评价专业把方案翻译成英语。这段时间我的专业知识面从很 窄的钻井工程领域迅速向其它领域拓展。在两年的博士后工作期间,我参加开发方案设计和新项目评价工作一 共有六项,除了“伊朗Jufeyr油田开发可行性研究”以外,还有苏丹六 区“Fula油田开发方案编写”、“尼日尔油田开发项目评价”、“阿尔及 利亚油田开发项目评价”、“利比亚油田开发项目评价”和“利比亚油田 开

7、发项目评价”。博士后期间,我的专业知识面拓展不仅限于开发方案领域,还延 伸到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稠油冷采领域。2001年是CNODC海外 业务快速发展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一年。当时受国际环境 的压力和影响,CNODC要建立一套自己的HSE管理体系工作被提到 议事日程上来了。然而比较困难的是,总部和海外中心都没有从事过 这项工作的人选。当时领导考虑我是学工程的,跟HSE最接近,就 安排我承担这项工作。实际上HSE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一个比较独立 的专业领域了,我过去的背景对这项工作完全没有任何帮助。但是我 这个人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从2001 年4月份起,在短短的

8、四个月时间里,我跑遍中海油、大港油田、BGP、 CNPC安全环保局、壳牌(北京)公司、中加中心等单位,收集了 10 几份HSE管理体系手册和案例,购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通过刻苦 钻研、融会贯通,最后拿出了一套比较有层次和深度的CNODC HSE 管理体系建设框架,受到当时周吉平总经理的高度赞扬。博士后期间我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专业面拓展是介入稠油开发领 域。2001年8月,苏丹6区Fula油田稠油开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 备着。苏丹6区稠油油田特点是油藏埋藏较深(13001500m),地层 胶结疏松,易出砂,地面脱气原油年度为800cp,地层压力约HMpa, 唯口探井的试油产量为31吨,整体Ful

9、a油田的地质储量有5000 万吨,油田面积50平方公里,储量丰度还是相当大的。Fula油田是 CNODC遇到的第一个稠油油田,究竟应该冷采还是热采开发引起了 很大争议。CNODC委托海外研究中心就这个问题展开调研。那个时 候海外中心没有人搞过稠油油田开发工作,恰好刚从吐哈油田调来的 李国诚总正准备被派到6区工作,中心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他了。当时 我和李总同一个办公室,他发现我的英语不错,也很有干劲,就邀请 我做他的助手一起调研。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查阅100多篇SPE 文献,随着李总走访了国内5个稠油生产基地,撰写近3万字的“苏丹6 区Fula油田稠油冷采可行性研究报告”,为6区稠油冷采还是

10、热采的 争议画上一个初步的句号。意外的收获是,这件事也为我的博士后研 究论文指出了方向。一年后,我的出站报告“Fula油田有限排砂采油 机理与配套技术研究”受到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好评,有限排砂的概念 是我最先在出站报告中提出来的,并最先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我也成 为CNODC范围内最早涉足稠油开发方式研究的技术人员之一。通过 这段经历,我对稠油的冷采、热采、各种防砂与排砂技术以及经济评 价手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继续从事稠油开采方面的 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出站后努力钻研多项专业技术,全面接受挑战2002-2003年是CNODC海外项目大干快上的两年。苏丹六区 Fula油田和肯基亚

11、克盐下油田相继进入了全面开发的初级阶段;新收 购阿曼Daleel5区块也刚刚开始接管后的运营。由于人手短缺、经验 不足,当时三个项目在不同程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六区Fula油田 F21和F6井多次发生井眼垮塌和卡钻事故,同时也面临着完井方法如 何选择以及投产后的采油和地面配套工艺如何选择的问题。肯基亚克 盐下油田面临着钻井如何突破3000m巨厚盐丘、克服异常高压钻井以 及如何选择确保单井高产的完井方法问题。阿曼Daleel5区块面临着 如何快速摆脱产量低迷并保持高产稳产的挑战。此外,Daleel5区块的 开发特点是全部采用水平井和多分枝井开发,学习和借鉴该项目的多 分枝井技术也是CNODC面临

12、的课题。由于我的背景跟钻井和稠油开 采有关,因此中心领导安排我密切关注并深入调研三个项目所面临的 问题和挑战。在老专家孙振纯和六区副总李国城的带领和指导下,我 对六区在钻弁和稠油开采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作了系统的调研,并 建议设立集团公司科技攻关课题系统解决所面临的挑战。在孙总的指 导下,我对肯基亚克盐下油田面钻完井所面临的问题也做了系统的梳 理,并建议设立集团公司科技攻关课题系统研究盐下的钻完井问题。 2003年,海外项R的快速发展及存在的技术挑战引起CNPC有关领导 及科技发展部的高度重视。这一年海外中心提出了5个集团公司课题 全部得到CNPC科技发展部的批准和支持。这一年也是海外研究中心

13、 第一次承担集团公司级科技攻关课题。我有幸被任命以下三个课题的 项目长:“苏丹六区主体钻井技术研究”,经费400万;“肯基肯基亚克 盐下钻完井配套技术研究”,经费400万;“苏丹6区Fula油田稠油冷 采配套技术研究”,经费400万。这三个课题的开题报告都是我起草的, 开题论证都是我答辩的。此外,我还参加了“阿曼Daleel油田多分支 水平井注水开发配套技术研究”课题中“多分枝井关键技术研究专题” 的研究内容起草,并担任这个专题的负责人。“苏丹37区Palougue油 田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研究”中的钻采工程配套技术专题也是又我来负 责。同时承担这么多集团公司级科研攻关课题,对我来说确实是非常 大

14、的挑战。后来考虑为了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我主动提出辞去“苏 丹6区Fula油田稠油冷采配套技术研究”和“肯基肯基亚克盐下钻完井 配套技术研究”两个课题的项目长,但我仍然是这两个课题的副项目 长。在接下来的儿年里,我努力钻研各项专业技术和业务,范围从每 个课题的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到项目管理方法。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 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年多的刻苦攻关,最后圆满 地完成了5个课题的研究任务,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巨大的应用效 果。5个课题全部获得了 CNODC科技成果一等奖,其中“苏丹6区Fula 油田稠油冷采配套技术研究”和“肯基肯基亚克盐下钻完井配套技术 研究”还获得了集团公司科技

15、进步一等奖。我有八篇文章都是在这段 时间发表的。三、勇于开拓新领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技术储备2005年,CNODC签署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海上勘探项目:苏 丹15区块,标志着CNODC这个海外陆上勘探开发作业新星从此涉足 海上业务了。2005年海外中心也曾多次评价加拿大的油砂项目,虽然 CNODC至今也没有签署一个油砂项0,但是一直对这块世界上最大 的非常规资源跃跃欲试。当时勘探开发公司涉足海上和油砂领域正面 临着两个瓶颈,那就是没有海上和油砂项目的作业经验。为了填补公 司在这两项知识领域中的空白,更为了给CNODC领导层在决定怎样 步入这两个陌生的领域时提供参考,我最先向中心领导提出要搞

16、两个 技术储备性课题,艮叶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调研”和“加拿大油砂 开采技术调研”。我的提议得到了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从此我个人 的研究领域也从陆上油田开发拓展到海上,从常规油田开发拓展到非 常规能源开发。象以往一样,两个调研课题从开题设计到最终验收, 我都是以一个主要研究人员的身份亲自经历每一项工作。在中心领导 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带领两个课题组,经过近一年半的努力,最后拿 出了两份共计70万字的调研报告,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其中“海洋 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调研”虽然不是集团公司级科技攻关课题,海外 中心仍然邀请了科技发展部孙宁局长和国内工程领域内的知名专家 对课题进行了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是 一个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四、深入生产第一线,搞好技术支持,为海外项目的稳产上产作贡 献海外中心除了要承担-些影响面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综合性科技 攻关课题之外,还经常需要承担一些时效性强、能快速解决现场生产 实际问题的技术支持性研究。2005年秘鲁政府发出指令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