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名族认同的挑战对策与意义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529274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疆少数名族认同的挑战对策与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边疆少数名族认同的挑战对策与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边疆少数名族认同的挑战对策与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边疆少数名族认同的挑战对策与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边疆少数名族认同的挑战对策与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疆少数名族认同的挑战对策与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疆少数名族认同的挑战对策与意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意义、挑战与对策杨玲摘要: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国家认同建设,从而保持国家认同在认同序列上的优先地位,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国家认同建设面临着诸如经济发展水 平滞后、基础教育薄弱、现代化冲击、民族政策负面效应、境外势力渗透等重重挑战,急需 从培育普适性公民文化、转变边疆治理思路、调整民族政策取向、拓展利益表达渠道、强化 国族认同等方-面强化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关键词: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认同性危机;国家认同建设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是一个政治概念,是边疆的少数民族对自己归属哪 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国家政治共同体,意

2、识到自己具 有该国成员的身份资格等的评价和情感。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构 成十分复杂,在边疆 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国家版图的边缘区域,更是政治 主权和文化意识形态相对薄弱的地区 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边疆长期聚居的 少数民族因其成长于特殊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有着与生俱来的族群认同,同时 又由于共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共同政治屋顶之下,也保持着对国家的认同一 它是人为建构起来的,是我国在边疆地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和国家维系 自身的统一性与持续性的重要保障。边疆少数民族的认同状况尤其是族群认同与 国家认同的相互关系格局,对国家的政治稳定、边疆安全和国家统一都具有十分 重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一

3、、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的意义作为一种心理状态,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总是处于动态的变迁之中。但 在现实中常常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是在边疆少数民族的认同关系中,呈现出国家 认同增强而族群认同弱化的趋势和现象;二是出现边疆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增强 而国家认同弱化的征兆和趋势,即出现国家认同的危机。前一种情况为进一步巩 固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即在边 疆那些族群认同高于国家认同的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意义、挑战与对策 少数民族中,当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不一致或发生直接冲突的时候,民族利益就 可能被少数民族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如果少数民族的民族利益不能得到及时

4、回应 或满足时,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消极意义而言,这就凸显了我们 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必要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加强边疆少数民族 国家认同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第一,有利于国家法律和政策在边疆地区的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在边疆地区的贯彻执行是中央在边疆保有政治权威的体 现。如若边疆少数民族出现国家认同危机,那么国家政权的权威必会面临巨大挑 战。不仅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的贯彻和实施会遇到重重阻力,而且法律和政策很可 能被误解或有意曲解,由此增大法律和政策贯彻与实施的行政成本,甚至直接导 致国家法律的权威完全让渡于少数民族的传统性权威,从而消解国家权威,致使 边疆民族地区出

5、现国家权力真空。第二,有利于推动边疆各民族的融合民族融合是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 理解,自觉地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政治共同体的精神基础。而要实现民族融 合的关键就是促进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融合,也就是增加少数民族对国家的文 化认同。如果边疆少数民族出现国家认同危机,少数民族就会淡化对国家的文 化认同,甚至抵制国家主流文化的传播。这就会导致狭隘民族主义的滋生和传播, 妨碍各民族的大融合。第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社会秩序与政治统一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族群认 同优先于国家认同的情况下,边疆少数民族在遭遇各种现实利益冲突时,就会有 意将一般性利益冲突与民族关系纠结起来

6、,使问题的处理变得盘根错节,极大地 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甚至可能直接威胁到边疆的稳定气 同时,在少数民族 的民族意识不断被强化的的情况下,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和情绪就会获得滋生和 传播,如果被不怀好意的分裂分子蛊惑和煽动,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思想和情 绪就可能迅速蔓延,分裂主义的思想和运动就可能乘势而起,这必将严重地威胁 国家的政治统一。所以,无论从国家认同危机的消极意义而言还是从国家认同 建设的积极层面来说,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设。事实 上,如何强化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尤其是维护国家认同在少数民族认同结 构中的优先地位,既是边疆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建设强大民族国家

7、的根本 任务。二、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挑战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都保有对国家的基本认同,这是我国 政治统一的心理基石。但具体来说,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在其认同结构中 的序列、程度和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甚至各少数民族的内部支系及成员之间 的认同也千差万别,都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不过,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国内外 各种影响因素的急剧变化,边疆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极度高涨,国家认 同渐入不断弱化的困难境地,这为我们进行国家认同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 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第一,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虽然经济发展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一定能 有效提升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促进民族

8、与国家的有机组合及协调发展。因为诸 如新疆的民族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冲突正是在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 展的背景变得紧张起来的。不同民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有所不同,而一些 致富的少数民族精英可能提出更高的利益诉求,当这种利益诉求不能得到及时回 应和满足时,就会促成国家认同的流失。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边疆不 仅是地处国家的边远地区,也是经济福利辐射的边缘区。虽然改革开放以后,边 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部分民族社会直接从原始社会“跨越式”地 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可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却十分显著,其经济发展明 显处于依附的、不平等的地位。这种经济发展不平等极易诱发少数民族的

9、心理失 衡,特别是处于边境地带的跨界民族,因其长期保持着跨国民族的交往,如果因 其中国公民的特殊身份而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与邻国边民比较上处于明 显劣势时,就会导致少数民族产生一种心理的剥离感,极易造成国家认同危机79。第二,基础教育的滞后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非常薄弱, 教育水平相当落后,甚至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教学点的教师竟没有具备高中文凭, 不会讲普通话,其教学质量备受质疑,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辍学率持续维持在较 高水平线上,大量学生都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在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中 小学教育中,一些地区试点推行以少数民族文字编写的教材进行授课,这一举措 无疑有益于少数民

10、族文字的传承,但是,由于边疆地区的教育水平本己落后于中 东部地区,课业学习负担已然繁重,增加少数民族文字的学习无异于增加了少数 民族学生的课业负担,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未来的升学起到一定程度的阻滞作用。 上述两种情况都致使边疆新一代少数民族不能便利地融入主流的公民文化中,促 使少数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缺乏共同的交流平台和话语体系,心理的疏离 感自然就会得到强化。特别是当少数民族部分群体试图进入主流文化社会而又被 排挤时,他们就会主动回到民族群体中寻找心灵的宽慰。这种现象如果持续地发 展,就会导致边疆少数民族对国家的疏离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就会逐步降低。第三,现代化的冲击“现代性意味着稳定,而现

11、代化意味着不稳定。” ll0J 伴随现代化而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演进,虽然更加地畅通了边疆少数 民族融入中心领域和主流文化的渠道,但同时又矛盾地产生了边疆少数民族与外 部的政治社会体制疏远的潜势,甚至伴随着他们参与中心区域发展的期望不断增 高而更加强烈。边疆少数民族在进入现代化阶段之际,不断感受到自身社会结构 和传统文化解体的危机,从而产生了一种对外来先进文化一体化的情绪化抗拒。 强烈的族群认同也就自然成为渲泄痛苦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结果,为保持自身 民族文化传统的纯洁性、连续性及优越感,形成了对民族同一性的强烈追求一一 一“尽管多民族国家的中央政府力图把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在尽可能广泛的

12、意义上 传输给全体国民,但这种理想在中央政府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的一些边缘地区总 是难以实现日后的外来因素即使在构成对边缘文化自下而上的危险的同时, 也作为一种刺激,促进边缘地区民族集团采取相应的集团行动来保卫传统文化和 地方惯例。”此外,伴随着现代化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就是“族群民族主义并 没有伴随着政治与经济发展而枯萎。实际上,高度的政治参与与迅速扩展的CNP 常常在给予民族主义集团新生活的同时,使得他们更加寻求发展过程中的利益, 因此,现代化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尤其是国家的边疆多民族地区,较容易催化 其内部民族的分离倾向 因为现代化的过程也许对于此民族团体是有利的, 对于另一民族团体可能就

13、是不利的。这些不同影响往往激起某些民族团体有遭受 相对剥夺的感觉,这种感觉又因为现代传媒技术而得以扩大。民族团体间的隔阂 随之加大,最后必然导致国家认同的弱化。第四,民族政策的负面效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取得了国 家意志的形态。但是,民族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没有改变,仍然基于对少数民族 同情、关心、帮助甚至是还债的心理来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具有明显的“民族 主义”价值取向。首先,国家仿效苏联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被确认的少数民族, 都获得了法定的族称、法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以及国家通过法律和政策赋 予的各种权利。于是,少数民族的种类、数量、名称以及族际界限也就制度化了, 民族与民

14、族之间的界别意识得以强化;其次,国家出台并实施了一批帮扶少数民 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但也促成了以民族身份为资源 的利益抱团,促进了少数民族从民族利益的角度来认识民族与民族的关系、民族 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加强了民族间的分界意识。近年来兴起的民族文化热和民族 文化产业热,对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民 族文化环境,也激发了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促进了族群认同整体性的增强及 民族意识的不断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改变了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之间的关系格 局。第五,境外环境特别是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在复杂的边疆环境中,一方面, 国家的一些边疆照顾政策未能得到

15、有效落实,很多惠民政策未能及时惠及边疆少 数民族,使其国民意识有所消减,而邻国则采取了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吸引我国 边民,这对边民的国家认同造成了消极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境外的敌对势力通 过削弱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来达到其分裂中国、破坏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努力 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他们在我国边境地区开展了各色各样的宣传和渗透活动,许 多慈善活动、传教活动还有赌博活动的背后常常隐藏着险恶的政治用心,这对边 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三、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对策尽管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国家认同危机,也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方 式来进行国家认同建设,他们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了,世界各

16、国的成功经验和 失败教训为探索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但是,国家认同建设的道路上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模式,我国必须根 据所处的具体情况来探索强化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的有效路径,妥善地解决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危机带来的问题,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而国家 认同建设的核心,则是协调好边疆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使国 家认同保持较高的水平,并在认同序列上保持优先的地位,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 边疆稳定和谐的政治认同结构。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推进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设:第一,培育普适性公民文化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关键其实是淡化族群意识,推广汉语和普 通话,提升少数民族融入主流文化的能力。如果少数民族不能掌握汉语和普通话, 必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对少数民族大搞扶贫,不仅需要发展经济、改 善民生,更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竞争力,普及普通话。所以,一 方面要改善边疆少数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