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三语文(仁者爱人)课件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5528586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高三语文(仁者爱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高三语文(仁者爱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高三语文(仁者爱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高三语文(仁者爱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高三语文(仁者爱人)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者爱人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 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 材料、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4分) (1)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畜,以人为本,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材料中的言行是爱人及物,即爱世界万物,是对“仁”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具有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 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2、于我如浮云。” 乙: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君子”,向“圣人”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3分) “君子”达于修身的境界,做个好人;“圣人”则达于益众的境界,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答题。(4分) 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

3、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圣”当做“仁”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广仁爱的重要方法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2分) 能近取譬,推己及人,从主观愿望出发,达到博施济众的效果(2)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仁爱观”的理解。(2分)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仁爱观的高标准是看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中大节大信。 (3)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

4、陈述。(2分) “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4)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2分)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1)子贡的这句话,孔子也有同样的表述,请写出这句话。(1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请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子贡这个观点的现实意义。(3分)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要能够“推己及人”,能够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

5、少些计较,将心比心,就能够和谐地处理人事,让自己在生活、事业上顺顺当当。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 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 (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表现了“恕”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

6、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 (1)关于孔于“推己及人”的“恕”材料中是如何表述的?请用一句原文概括。(1分) 能近取譬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 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

7、1分)孔子“推己及人”的 “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孔子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1分) 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冠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结合以上三小段文字,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待别人能尽心尽力,仁爱宽厚,那他就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一个怀着仁爱之心的人,当他在生活中见到弱者、有残疾者、处于不幸之中者,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和

8、同情。(要点应包括“为他人着想”、“悲悯同情”)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1分) 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一个仁者;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大)仁者。(1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1分)所以我们看待人

9、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淮南子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