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究性学习 推进素质教育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5528572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研究性学习 推进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开展研究性学习 推进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开展研究性学习 推进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开展研究性学习 推进素质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展研究性学习 推进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研究性学习 推进素质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素质教育尹后庆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 方式,它具有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等基本特征。此 种学习方式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深 化。鉴于此,近儿年来,上海部分高中学校,在市教委的鼓励下,就研究性 学习和研究型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一、近年来上海市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过上海探索性学习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基于以往教改的基础,吸收、 借鉴了已取得的有关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从80 年代以来开展的创造教育,较有影响的有向明中学、闵行中学、和田路小学、 控江二村小学等。创造教

2、育强调的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手脑结合等, 都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当时创造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小制作、小 发明、创造技法学习、创造性思维训练等,因而对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 较有限。到90年代初全面展开了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 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其中活动课程的设置为学习的个性发展提供 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三个板块的课程设置使教学改革进入了课程开发领域, 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上海市实验学校 从1987年开始十年一贯制的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在课程教材改革方面己形 成了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近年来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研究 上

3、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提出了主题式学习,课程微型化、模块化,体验性 学习,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交互性等设想和做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崇明县从90年代开始探索、实施的生物学及农业 科技教育的“三园”(校园、家园、田园)实践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及当地农 业科技指导的教育资,将生物学及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研究及生产实践紧 密结合起来,为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近二三年来,上海的一些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 目标引导下,特别是在江泽民同志会见两院院士时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害不竭动力”讲话的鼓舞下,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探

4、索更趋活跃。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市西中学的“高中自研式活动课”、华东 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 七宝中学的“人与自然”系列研究、进才中学的“学生科学院”、市二中学 的“研究型课程”等。这种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模拟了 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体验,对传统的重在知识传授 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突破。1999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对近年来的探索实践的经验 作了初步总结。二、上海推行研究性学习进而建设研究性课程的期望IM标第一,突破原有的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 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新型课程,在培养学

5、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 新的生长点。第二,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 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体现21世纪学校教育特点 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第三,在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 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抓手,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 进素质教育。在工作策略上,先从高中起步,再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初中及小学中、高 年级推开;先从主题式的研究性学习入手,再发展到各种形式并存;先从活 动课突破,再向选修课、必修课拓展。三、目前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有相当的灵活性。IT前,上海的学校一般

6、是在活动 课程的课时总量内,根据实际条件和各自的特长,设计各自的内容、实施形 式、课时安排和评价方式。从类型上区分,大体有三种类型:1、课题研究活动。各校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小课题研究(华东师大二附 中)、开放性问题解决(上海师大小教所)、长作业(上海市实验学校)、开放性 主题研究活动(七宝中学)、研究性专题作业、专题研讨会、辩论会等。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采取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主要形式,同时做到个体研究、 小组研究和班组集体研究相结合,进行社会调查、现场观察、实验操作、问 题讨论、资料搜集等。2、综合课程。编制、开设由若干模块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在每一 课程模块中,既有跨学科的有关知识传

7、授,乂有与之相配套的研究课题或各 种形式的开放性、研究性作业(华东师大一附中、上海市实施学校)。3、在分科课程中穿插设置综合性的专题。这种做法有利于在必修课中开 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矛盾,但实践难度较大。 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文科交汇”系列,将综合性、社会性较强的主题穿插在 政治等学科中,进行学习和讨论,效果很好。从组织形式和方法看,上海目 前的实践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主要形式,并做到个体 研究、小组研究、班级集体的探讨相结合。与以往相比,学习中的人际互动 更加积极。二是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问题讨论、资 料查阅等已经成为学生常用的方法

8、。与以往的学习相比,学习方法更为丰富 多样,在社会性、实践性等方面尤其引人注目。从教学评价上看,主要的做法可分两种形式:(1)评价研究成果的质量。 如小课题研究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实验报 告、调查报告完成的质量、达到的水平等。对成果质量的评价一般采取打分 或评等等的形式,包括分选题、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不同项目赋予权重, 然后综合评定分数或等第。(2)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或质量。对学生 参与程度的评价一般多采用鼓励性的评语及颁发奖状、证书的形式(如最佳创 意奖、最佳组织奖等)。四、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到建设研究性课程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研究型课程需要对所涉及到

9、的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学校管理、教 学方式、考试制度等各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改革。1、教材编制与师资培训。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始终是在统一的课程和教学 体系之下,广大教师对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较为陌生,因此要顺利地实施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课程建设,关键是要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积极 性,转变他们的观念,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为此,在具体实施中应把教材 编制与师资培训结合起来。另外,为了促进研究型课程建设,加强教材编制 与审定的工作,还应将各个学校在这一方面原有探索成果的论定、完善和推 广包括在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学校在选修和活动课领域的探 索比较有特色,其中不乏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程的探

10、索,对这些学校已有 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化提高是十分必要的。2、扩大学校开发课程的自主权。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各个学校自己的是否 积极参与,同时也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是否有保障学校主动改革的政策。事 实上,研究型课程在学校层面上已有不少实践,有的学校还积累了很好的经 验。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政策上要给学校的探索和创造留有余地和空间。3、探索新的评价方法。研究型课程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和方法,如小 论文、设计方案展示、制作成果展示、口头答辩等。重在考察学生通过学习 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水平。4、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增 强教学的开放

11、性,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宗旨。在一项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如果教师原有的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改变,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方法组织,“换汤不换药”,改革便无法推进。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学习 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 学生的情感世界,探索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5、拓展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形式。目前最常见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是按照 学科分教研组的,这种方式在实施分科课程体系时较有效,但对强化学科联 系不利。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可以考虑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小组或教研室,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寻求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案。跨学科教研组可以和 学科教学组并存,互为补充。彳升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是推进索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创造,对此还需要进-步思考和研究,如关于“研 究型课程”概念的科学性,研究型课程的评价问题、评价方法、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等等,这_切还需要 我们进步去探索、实践和完善。但我们相信在积极的探索中,_种适应素质教育的学习模式和崭新的课程理念,必定会成熟和建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