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研修资源——关于课堂观察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50KB
约8页
文档ID:205409615
研修资源——关于课堂观察_第1页
1/8

研修资源——关于课堂观察一、 课堂观察的概念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 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 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关注知识传授高认知水平;关 注学生发展高参与度最终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二、 课堂观察的意义1、 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ing)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 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 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试行)》指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 与反思……,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 教学水平2、 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 一;课堂观察是适合研究课堂情境的重要方法;课堂 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堂观察能 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依据;一线教师进行课堂 观察具有得夭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三、 课堂观察的内容课堂观察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包括思维状 态、参与程度、情绪状态、交往行为、生成状态五个 方面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才能实现,而有效的课堂调控首先是建立在有效的观 察上的。

因此,课堂的学习气氛,学生的神态表情, 实验操作,以及课堂提问的反馈信息等,都应作为真 实的课堂教学效果纳入教师的观察视野之中1、 自我观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 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 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 非学习性行为表现2、 观察他人(听课):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 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 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 教室内外的情境等四、课堂观察的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1、定量方法: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工具表)进行 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主要技术方法手 段:课堂教学录像、录音;以时间标识进行选择性课 堂实录;座位表法;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提问行为 类别频次表;课堂练习目标层次统计图;弗兰德斯语 言互动分类表;学习动机问卷调查和访谈;学习效果 的后测分析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 析2、定性方法: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 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 性的补充和完善。

结果是非数字化;分析手段是质化 的主要是归纳法;研究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产生并不断 变化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 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1) 、定性观察的理论基础:现象学,注重个人对事 物本身的洞察;人种志方法,强调自然情景定性课 堂观察要求观察者尽可能长期深入介入课堂教学情 境,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以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得 出最贴近被观察者真实情况的结论和解释2) 、定性课堂观察主要有四种记录方法:描述体系: 对教学技能几方面的描述;叙述体系:日记/流水帐、 轶事/重要事件记录、样本描述、田野/实地笔记;图 式记录:师生移动模式:观察研究;课堂座位最佳位 置教师提问学生位置图3) 、定性课堂观察的优缺点:优点:研究视角的整体性、情境性和开放性;研究过 程的动态性和灵活性;资料分析的“扎根”性;观察 记录的简便性缺点:针对小样本,研究结论不能广 泛推广;文字资料处理较为繁琐、耗时、不经济;记 录水平与个人经验、描述能力、相关理论水平有关, 主观性、个别性较强五、课堂观察的原则1、课堂观察的技能原则(1) 准确性原则准确的课堂观察才能帮助教师透过现象,做出准确的 判断准确性原则包括以下含义:去伪存真。

教师的 观察切不可停留于表面,以免被课堂中的假象迷惑, 满足于课堂表面上的“热烈气氛”准确性原则要求 教师对观察到的现象细致分析,真正把握住学生的思 维脉搏,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全面观察教师的视野 应该开阔,环视全场,兼顾前后,注意观察全体学生 的情况,善于捕捉带有共性的反应,而不能只关注某 几个学生,更不能以偏概全;及时处理学生的学习 是前后联系、环环相扣的教师应准确观察以便及时 发现问题与疑点,及时处理,作好调整和补救工作 (2)计划性原则可靠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盲目、无计划的观察, 只会将观察到的课堂现象束之高阁甚至不知所措,或 对有价值的学生反馈信息视而不见,不做任何反应 课堂观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教 师应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立观察点,有目的、有意识地 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针对不同的反应按事先设计 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2、课堂观察的伦理原则开诚布公;尊重自由抉择的权利;信守承诺;避免身 六、课堂观察的两种研究类型:心伤害;尊重隐私权;澄清误解、告知结果1、“过程一一结果” :20年代萌芽,到60年代逐渐 成熟主要处理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与学生的学 习成就(结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是实证的、 定量的2、“课堂人种志” :7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主要 通过参与观察收集资料,强调对行为意义的解释,是 一种解释主义的定性研究七、课堂观察的研究范围1、课堂教学情景的特点:课堂事件变化迅速(如课堂 师生交往每天大约1000次);课堂事件发生的同时性(事件的多样性和同时发生);课堂事件发生的即时 性(不可预料性);课堂事件发生的不可逆性(难以 重复再现);课堂事件不断被中断(随机性);课堂 事件的情景性(课堂事件的发生是有背景的)2、课堂观察的研究范围:探讨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 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如投入学 习或非投入学习);观察学生行为的改变或习惯的建 立(如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或改变);观察学生学习 过程的某一特定方面(如学生的课堂言语活动);观 察教师教学中讲课的清晰程度;观察教师教学中教学 手段方法的变化;观察教师教学过程中某一特定方面 (如提问或表扬);观察教育实验及课程开发的过程 和结果,以便作出及时反馈及评价;观察学习氛围; 观察课堂管理(如纪律问题);观察课堂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成果与评价八、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指导的目标1、教学的本质:对话性实践。

对话不是闲聊、辩论和 协商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 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的交谈 (滕守尧:对话理论)(1)、师生与教材的对话:对文本展开多层面、多视 角、个性化的对话,促成文本意义的生成,“构筑世 界”2)、师生与情境的对话:结合具体的情境对知识进 行体验和探究,形成丰富而灵活的理解2) 、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在实践中反思,完善自己 对社会、文化、他人和自身的体认,“构筑自身”3)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师生是教学的交互主体, 师生对话是生成课堂教学意义的源泉,教学相长4)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通过相互交谈、讨论、质 疑、分享,把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显现”出来,“构 筑伙伴”5) 、教师与教师的对话:从不同专业背景和经验出 发,对教学进行切磋和研讨,“三人行必有吾师” 2、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指导的目标:改进教学,促进专 业发展利用观察诊断技术,发现教师理想与现实的 差距,创造的欢乐与两难的困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 实际,提供客观的反馈,以促进自省;教学是一门艺 术成功的教师必须能够观察和领悟到课堂上所发生 的所有复杂行为并迅速反应学会一种贯彻、描述、 思考和理解课堂行为的方法,以便对课堂教学做出持 续的改进;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 之参考,促其提高;关怀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 持续的专业发展。

九、有效的课堂观察注意事项:1、 观察课堂学习气氛课堂的学习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 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注意观 察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应是否积极,学 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在小组讨 论中进行积极的交流,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除 此之外,还要注意课堂上是否有人在打瞌睡、开小差, 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提出的问题毫无反应等负面 情况2、 观察学生神态表情观察学生的神态表情,需对学生作个别观察,一般包 括学生的目光,面部表情与形体动作学生的目光往 往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情绪,教师应注意捕捉并体会学 生目光所传递的信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 学生的各种面部表情,并理解所传达的学习心态的信 息学生的身体语言也会透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心理感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