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德育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342371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德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和谐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德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和谐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德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谐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德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德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德育摘要我们高校德育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德育内容结构,道德教育内容的创新是摆在德育 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这种创新是要在和谐发展的理念下对学生进行社会规范教 育。社会规范教育是以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格和谐为目标的,是对传统德育内容的具有时代 性、全面性、针对性的创新。关键词高校德育创新社会规范人格和谐本文为安康学院院级科研项目(AYQDRW200608)阶段性成果之一。当前高校德有存在问题之一,是对德育认识理解狭隘,德有目标缺乏针对性;把德有 仅仅理解为政治教仃,这种“德行政治化”缩小了德存的视野,影响德育其他部分的教育。高 校德育内容的创新成为高校德育教育改革的关键。

2、高校德育的和谐性目标教育的本性是育人,其终极价值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育是教育 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教有的根木,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是学校教育的 基础,是教育者培养受教有者品德的活动。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 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潜在的生力军,更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当代青年 前沿思想观念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大学生的德育水平对社会思想有着示范性影响,这不仅关 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高校要以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 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

3、面和谐发展。在培养人才和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家发展与进步方面,学校德育功不可没;与此同时,它与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要求、国家的期望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就其质量和效果考量,学校德育在许多方面 需要反思。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探讨的对象,它主要用来描述事物的存在状态和事 物之间的关系,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与自然、社会发生关系, 人和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状态就有一个是否和谐的问题。同时,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的人是有 着各方面素质品质,在社会上有特定的身份、地位的人。因此,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也有一 个是否和谐的问题。和谐社会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天人和谐、

4、社会关系和谐、人格和 谐。其中天人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关键,人格和 谐是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社会作为人群共同体,最核心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因此,社会关 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关键。儒家讲修身,是指人生在枇要修养成完人、圣人,实现 完美的人格和现想的道德境界,从而实现人日身的和谐,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功,人 以日身和谐为出发点,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际和谐及社会关系的和谐。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马克思说,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人又是作 为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并以此作为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和驱 动力。利益需要的

5、差异性,使得个人在与他人、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摩 擦,甚至冲突,若没有合理的机制加以调节,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人是社会生产生活 的主体,社会的和谐最终要体现为人格的和谐。人格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这是社会 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人的发展不是人的某一方面才能、素质的片面发展,而是整体人格 的和谐发展。人格既指人内在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文化素质、意志情感等心理特征,乂 指在这些心理特征支配下的人的总的行为特征。在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当今中国,部分人人 格分裂、人格虚假,出现双重甚至多重人格。人格的和谐发展己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这一问题也同时摆在了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

6、。长期以来,我们高校德有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德育内容结构,即传统意义上的世界观、 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这种内容结构的弊端,一是缺乏时代性,二是缺乏全面性,三是 缺乏针对性。道德教育内容的创新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日前高校德育的现 状而言,这种创新是要在和谐发展的理念下对学生进行社会规范教育。社会规范教育是个人 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对社会规范的接受,是对传统德有内容的具有时 代性、全面性、针对性的创新。社会规范的和谐性原则社会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由一-定社会组织提出并要求 其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行为的标准、准则或规则。就社会学意义而言,社会

7、规范是“由社会 所承认的团体所制订的与社会发展利益相一致的正式规范,是调整人们在生活中相互关系的 行为准则”1, “是社会用于调整人们的相互关系,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各种行为准则”。 广义的社会组织,包括人类生活活动的各种群体,既包括家庭、村社等初级群众,也包括人 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bl标而建立的共同生活的次级群体,如企业、学校、政党、政府部门 等。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具有多层次性,它既可以大到国家、社会、民族, 也可以是某个较小规模的工厂、车间或班组。社会规范是由社会组织提出并要求其成员共同 遵守的。这是因为,社会规范是社会关系的纽带,它可以通过促进社会群众或组织成员对共 同价值

8、和行为方式上的遵从,防止成员的孤独和散漫状态,提高共属感,从而实现群体的一 致性。社会规范是一个极庞大的系统,它包括一切历史的与现实的,成文的或不成文的,不 同社会生活领域和不同团体范围内的人们社会行为的标准、准则与规则。社会规范体现了明显的和谐性原则。首先,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正 常秩序,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具。人类社会是由人类个体组成的,个体在其成长中有不 同的需求和迫求。在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中,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必然发生这样那样的 矛盾。为了有效地调节这些矛盾,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社会组织必须制订某种规范对个体 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其次,从个体角度来看,社会规范是个体

9、社会行为选择的依据,对品 德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社会规范木身是一种行为标准,一种关于个体行为的社会标准。 这种标准应用于个体社会行为发生之前,就成为个体社会行为选择的依据。以这种标准去培 养年青一代,能够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品德结构,从而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和具有和谐人格的人。社会规范教育与社会和谐目标在德育系统中,社会规范教育是指施教者对受教者进行社会规范教育,使受教者将外 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需要的过程。社会规范教有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它维 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个体形成良好的品德、社会化与社会性 发展,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因此,它是以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

10、格和谐为bl标的。社会规范教育是大学生个体社会性教育的核心,是其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它对于形成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其社会化和社会性发展,保持心理健康和人格和谐有着 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品德和性格的 形成过程就是社会规范遵从经验进行整合的过程,品德结构就是经过整合的社会规范的遵从 结构,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经过社会规范的学习而不断建构起来的。社会规范学习过程就 是个体品德和性格的形成过程。其次,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社会化及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 方面。社会化及社会性发展对个体而言是极具意义的事。个体的社会特性是在后天适应社会 环境的过程中逐

11、渐发展起来的。这种适应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的发展过 程。社会规范学习是完成社会规范传递的基本形式。在这种传递中,法律、纪律、道德、伦 理、公约、守则、风俗、禁忌、习惯、礼节等社会规范被受教育者接受,从而使这些规范的 内化成为可能。第三,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 理状态,心理健康者在这种状态下能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 我国学者研究表明:智力正常、具有健全的情绪、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能有效适应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有自知之明、能控制自我、善于与人相处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良好的社会 适应性是中外学者确认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标

12、准之一。心理健康的实质就是高度的社会适应 性。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统一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两 个基木的方面: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统一;另一方面是人要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 统一,即作为具有社会特性的人要能够在人际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而这种和谐统一 实现的基本条件是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说到底是一种社会规范适应。个体通过社会规 范学习,内化规范系统,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就能够很好地与人相处,达到良好的社会 适应性。因此,社会规范学习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必经途径, 它是个性心理健康、人格和谐的重要保证。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规范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对于大学生形 成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社会化和心理健康人格和谐有着重要作用。确立社会规范教育在高校 德育中的核心地位,是提高德育水平,改善德育现状的必然要求。参考文献:1 费穗宇,张潘仕主编.社会心理学辞典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57.2 章人英主编.社会学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72.作者单位:安康学院社科部陕西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