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武广铁路停工118天调查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282886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案例:武广铁路停工118天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管理案例:武广铁路停工118天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管理案例:武广铁路停工118天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管理案例:武广铁路停工118天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管理案例:武广铁路停工118天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案例:武广铁路停工118天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案例:武广铁路停工118天调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广铁路停工118天调查:钉子户未得额外利益创造公平博弈的法制环境(记者手记)傅丁根王舒怀“钉子,不是,拔,出来的。要创造一个公平博弈的法制环境,让拆迁利益攸关方在其中具 有公平的主张,得到公平的保护经过多个网合的协商,终使武广铁路荔湾段14个“钉子户”自愿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依靠谈判和对话解决利益之争的和谐样本,而不是一起推土机与暴力造就 的强拆悲剧。无论梁培们如何表达他们的无奈,最终的结果都至少在法律上达成了共识与和 解。“钉子”是“拔”出来的吗?要拔很简单,动用国家专门工具很快就可解决问题。在武广铁 路荔湾段施工中断的118天里,我们既看到了一群私权意识萌醒,敢于向“国

2、家重点工程” 叫板的“钉子”,也看到了一个善于利用智慧和对话,在法制框架内化“钉子”于无形的地方政 府。我们更希望见到其他地方在解决类似的拆迁矛盾中,效彷“荔湾模式飞我们不愿看到“钉子”,我们关注的是,在出现“钉子”的时候如何消除“钉子气采访中, 赵志鹏曾向记者介绍那个“每平方米最高4200元补偿”的来历。在2007年之前,荔湾区执行 的宅基地补偿标准是每平方米2400元,这个标准延续了将近8年。2007年,在当地河涌整 治过程中,这个标准遇到了极大阻力,“无论如何也拆不下去了”,于是区政府研究决定,将 标准上调30%,改为3120元。后来,乂因为当年房价上涨过快,部分拆迁尸意见强烈,故 而决

3、定再次增加相应的补贴和奖励,将标准上调为4200元。该标准在武广铁路全线是最高 的,是完全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的。此外,荔湾区政府还帮助一些村民解决了子女上学和家属 就业的困难,给予了应有的人文关怀。正是在不断的谈判和相互让步之中,正是在各方利益的自由表达与充分诉求之中,公共 利益与个人利益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其实,在补偿安置协议面前,拆迁方和被拆迁方都 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拆迁方不是“黄世仁,被拆迁方也不是“杨白劳任何一方如果过分强 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都不可能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双方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充分表达, 互相让步,互相合作,才能平衡,实现和谐。作为拆迁方,尤其是政府主导的拆迁方,

4、由于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处于优势地位,不能 与民争利,不能摆出“我就是这个标准,我是政府我怕谁”的凌人架势,漠视个人合法权益, 漠视被拆迁人利益。毕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我们时代发展的主题。而作为被拆迁方,应当从实际出发,合理主张权利,合法维护权利,不能狮子大张口, 漫天要价、敲诈勒索既不可能为拆迁方接受,也不可能得到法律支持。如果采取暴力手段阻 止施工单位施工,更为法律所不容。但不可否认的是,1=1前社会拆迁的博弈多是一种不平等的博弈,被拆迁方一直处于弱势 地位。被拆迁方的合法权益在很多地方仍然得不到有效保护。这需要社会共同努力,不仅要 搭建一个拆迁方和被拆迁方平等对话的平台,更要创造一个公

5、平博弈的法制环境,让拆迁利 益攸关方在其中具有公平的主张,得到公平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武广铁路“钉子户” 问题的解决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实,我们并不是钉子户。”2月12日,坐在记者面前,广州市荔湾区增涪经济联社社员梁培(化名)用这句开场白否 认自己和那个字眼之间的联系。一个月之前的1月13日,梁培与同社另外13户社员,在一份拆迁协议上最终签下了自 己的名字。数小时之后,他们居住了 10多年的房屋,在钩机与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被夷为平 地。再过一年,一条纵贯华南三省,全长900多公里的客运大动脉武广客遂专线即将在 这里通过。早在2008年9月17日,社里另外61户拆迁户便己签订了拆迁协议

6、。但由于对补偿方 案不满,自那时起将近4个月时间内,梁培和另外13户社员拒绝在协议书上签字,被外界 称为“武广铁路14个钉子户”。武广铁路施工因此被迫中断。、我只是想为自己多争取一点利益,梁培为日己辩护说,“其实,我们都支持国家重点 工程建设。”不仅仅是梁培。从头至尾,“钉子户”们都将“支持国家”挂在嘴边。没有人在口头上否认 武广铁路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利益问题上,社员们寸步必争。这一争,就是118天。一条铁路与一个村庄梁培,增涪联社南约二社社员,高中文化。他对自己的称谓是“自由职业者”。打过工, 做过小生意,现在依靠帮人运输花卉谋生。1998年,他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二层 小楼,建筑

7、面积约200平方米。“这是我唯一一所房子”,他说。类似的小楼在这个富裕的广东村庄中并不少见。1998年的时候,当地盖这样一座小楼, 造价大约是每平方米800至900元,建筑面积100至500平方米不等。增涪联社位于广州市西部,毗邻珠江,下辖南约等8个二级社,是个典型的“城中村”。 上世纪80和90年代,与当地许多村庄类似,增涪联社曾经依靠出租集体土地获得了不菲的 收入,“多的时候一年上百万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联社手中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原 来有3000多亩地,现在可用于经济发展的地不足300亩了”,增滔联社副社长梁兆威介绍说。2005年6月23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在长沙首先

8、开始动工。据 武广线广州建设部副指挥长谨小平介绍,这条全长968公里的客运专线是“我国目前线路里 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多的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公里。由铁道部代表国 家,加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组成四大股东,地方政府主要以土地作为本金入股。这条铁路恰恰从增涪联社南约二社的土地上穿过。根据要求,铁路两侧20米控制区以内的房屋需要拆迁,共涉及75户社员,其中包括梁培,也包括梁兆威。2005年底,广州市荔湾区试广铁路项目征地拆迁指挥部办公室(简称“武广办”)成立。 2008年7月,“武广办”开始面向社员签订拆迁合同。“最初的工作目标是在两个月之内完成 拆迁。”负责人赵志鹏说。39岁的

9、赵志鹏来自荔湾区土地开发中心,多年从事城而征地拆迁工作。不过,如今他 承认,“从后来事件的发展看,我们一开始就低估了工作的难度。”补偿标准之争2007年底,在完成国有厂房及集体土地补偿工作后,“武广办”便开始着手将拆迁政策 初稿发放给社员,同时征询社员意见c从2007年到2008年7月,“记不得开了多少次会, 每一次都吵得不可开交”,补偿方案数易其稿。2008年7月,最终补偿方案获区政府通过。“这是综合考虑财政支付能力、地区经济条 件及房价上涨、村民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后的结果。”赵志鹏介绍说。根据这份补偿方案,被拆迁社员如果选择全弃产,可获得每平方米最高4200元的货币 补偿,如果选择复建房,补

10、偿标准则为拆一补一,此外还发放每月每平方米20元,为期两 年的临迁补助。多数社员接受了这个方案,社员代表梁国祥第一个在协议上签了字,梁兆威紧随其后。梁国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说是拆一补一,实际操作中,”拆”按建筑而积计算,”补” 按套内而积计算,再加上临迁费和装修补助,完全可以弥补当年的建房成本,外加白得一套 房。”此次拆迁中,他有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拆。不过,梁培等人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补偿标准依然过低了。在赵志鹏那里,记者看到了“钉子户”发来的一份传真材料,其中向“武广办”提出10点 疑问,并给出两个赔偿方案。其核心是“要求按照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7500元进 行赔偿,

11、同时首层房屋”拆一补二,钉子户,们举出荔湾区花地河边某楼盘为例,“最红火时每平方米卖到15000元,为何 只赔我4000多元?据了解,目前,荔湾区普通商品房售价仍在每平方米700010000元左右。赵志鹏也承 认,如果被拆迁户只拿到每平方米4000多元赔偿,“在同一地段是买不到房子的。“钉子户”们亦举出广州其它地区的拆迁标准为依据,“比如南海黄岐、里水等地拆迁, 就是拆一补二。”但是,赵志鹏指出,拆迁补偿价格是根据该地区楼盘的平均状况进行评估确认的,而不 是某幢楼盘的最高价格。更重要的是,这次拆迁是出于国家公益事业的需要,对集体土地上 的个人附着物进行赔偿,不同于个别繁华地段的商业开发。至于为

12、何不能“拆一补二”,赵志鹏的说法是“我们在政策上找不到支持。”“钉子户”们的另一个顾虑,是复迁房能否如期交到他们手上。截至2008年7月,复迁 房刚刚从广州市规划局获得选址意见书,许多手续尚在办理之中。这座“纸上楼阁未免让部 分社员感到不踏实。赵志鹏说,为打消拆迁户这种顾虑,“武广办”曾经设想过先将补偿款发到拆迁户手中, 复建房完工后,再由拆迁户按每平方米2500元的成本价购的方案。“但算一下,这种方案 要多拿出1个亿,财政吃不消。”据了解,荔湾区在整个武广铁路拆迁中,为国有厂房、集 体土地和拆迁户付出的补偿款总额为2.9亿元。2008年9月17日晚12点,是“武广办”划定的签订协议的最后期限

13、,75户拆迁户中, 有61户签订了协议,余下的14户则坚持着自己的诉求。舆论之战9月17日起,为做通“钉子户”的思想工作,“武广办”与社干部多次上门与之谈判,却一 次次不欢而散。也正是从那一天起,14户人家相约,每晚8点在村头榕树下喝啤酒,以示同盟关系。“只 要不刮风下雨,到那里准能找到他们。”一位“武广办”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梁兆威是社里第二个签协议的人。作为社干部,他去做同祠堂一位兄弟的工作,结果“他 认为我背叛了他们,现在连话都不讲了。”梁兆威对记者叹息道。据知情人介绍,利益之争的背后,其实还有肴更加微妙而复杂的原因。增涪联社80%的社员姓梁,分属于5个不同的祠堂。J方同意的事情,往往另一

14、方就 会反对”,一名社员对记者这样形容社中的关系,“就算每人发1000块钱都会吵架。先发谁, 后发谁,谁的新,谁的旧,都是问题。涉及拆迁的75户人家中,有多家以种植花卉为生。生意上的竞争也造成了部分村民间 的隔阂与矛盾。此外,2008年底,正是南约生产社社干部换届选举的时候。能否在拆迁中 为社员争取最大程度的利益,亦成为参选干部争取选票的重要筹码。事情在去年12月11日这一天起了变化。这一天,“试广办”将已经拆除的部分工地交付施工单位。进场施工的工人却与未签协议 的社员发生了冲突,两名社员被打伤送进医院。两天后,广州某晚报以拆写不拆扯火冲突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这次冲突。根据 该晚报的报道,当

15、天,面对轰鸣施工的机械,居民因“担心安全而“上前劝阻,“70岁的镜 叔干脆站上了钩机的轮带,此举令不远处的三四十名工人不满,双方争持不下.纠缠中, 儿名老人被撞倒在地,有的手被夹伤,矛盾进一步激化 ”报道在网络上迅速被转载,对于“钉子户”的同情之声四起。荔湾区宣传部副部长吴永祺 承认,荔湾区及“武广办”均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我们那段时间工作的被动。”为了“占领舆论制高点”,挽回工作主动,在区宣传部协调下,“武广办”开始主动向媒体 靠拢,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先后4次组织媒体前来报道,无论是冲突还是事件处理, 都积极通报进展情况。“广州媒体竞争激烈,老百姓喜欢“报料”,所以我们也要主动

16、”报料”。”吴永祺说。铁路方也学会了向媒体大诉苦水。那段时间,武广线广州建设部副指挥长退小平反复向 媒体提及的一个数字便是:每停工一天,因施工队伍、机械停工而造成的国家损失高达50 万元。政府的主动“报料”和开放姿态使得舆论态势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多数媒体对事件的前 因后果进行了客观报道,网络的转载使“钉子户卡住武广线”一时升级为公共话题。舆论环境 迅速朝着向政府有利的方向发展。12月30日,广州日报对此事配发的评论为保护私 权不能伤及国家利益,新快报则援引相关法律指出如拒执行裁决将可依法强拆。最后的博弈2009年1月1日到13日,14户人家陆续签订了补偿安置协议。1月14日,广州数家媒体使用了这样的标题:武广线拔除最后两“牛钉”脆从去年12月13日到今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