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阿丹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内页)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05279430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阿丹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内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丁阿丹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内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丁阿丹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内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丁阿丹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内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丁阿丹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内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丁阿丹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内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阿丹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内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II大学经济学院结课论文课程号:课程名:资本论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1. 用原题。2 .将文字再顺一下。姓名: 学号: 授课老师:张衔成绩:2013年9月 日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摘要:本文通过学习资本论课程,查阅了相关资料,阐述了马 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评述了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 认识,明确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对于学习、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马克思 经济危机 危机理论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的周期 性发生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其根 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

2、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的表现, 它昭示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趋势。经济危机最常见的表现是:大量 的商品积压滞销,大量的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的工厂、商店、银行 纷纷破产,大批的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1.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研究 之前,首先对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马克思认为,经济 危机是特定的生产方式下所产生的历史现象。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 会出现了物品的交换,这是最初的交换过程。即“商品交换实在共同 体的尽头,在他们与别的共同

3、体或其他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这 种交换是直接的物与物的交换,即W-W。此时的交换行为带有十分的偶 然性,并且交换客体仅限于对剩余产品的交换,但在这交换过程中, 每个参与交换的人是买者同时也是卖者,产品的交换存在直接的同一 性。在这种绝对平衡的直接的交换过程中是不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的。 当社会发展到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媒介物的物物交换阶段(W-等价物 -W)时,尤其是当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充当一般等价物(W-G-W)之 后,乂随着交换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就站,交换内部原有的统便被打 破,买和卖的行为就成为两种独立的过程。当买和卖不能达成一致时, 就会为经济过剩危机的爆发提供可能性。马克思认为,在简

4、单商品经 济条件下,危机只是有可能发生,“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 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 存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经济危机爆发所需要的“一%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第106页.%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158页.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系列关系”也会初步形成,危机的产生从可能现实转化的条件也就具 备了。2. 致使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认为,资本 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是在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内在矛盾是资本主

5、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恩格斯在反杜林论 中指明,生产成本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表现在资本主义经济中 出现的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与工人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即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同事,这一基本矛盾还有另一个表现,即个别 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三个主要事实的发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快速 发展并不断激化。“三个主要事实”是,其一,“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 人手中”,并“转化为社会的生产能力”;其二,“劳动本身由于协作、 分工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而组织成为社会的劳动”;其三

6、,“世 界市场的形成正是因为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少数的资本家占有社 会上大量的生产资料,同时快速发展的生产力所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 也为这些少数的资本家所有。但是,当一旦劳动人民无力购买这些生 产出来的商品时,资本家要实现剩余价值的愿望就落空,那么,再生 产也就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经济危机的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 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3. 致使经济危机发生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把各个企 业和部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他们之间形成了- 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并且需求资源依据一定的比例关系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或配置。但是 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竞争的盲目性致使微观经 济行为的

7、选择表现出分散和自由。这必将导致国家政策干预和市场具 体运行的不协调与对抗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既是合乎比例的生 产的不断确立,乂是这种生产的不断扬弃。但是,要求生产同时一齐 按照同一比例扩大,这就是向资本提出了决不是由资本本身产生的外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部的要求;同时,个牛产部门超出现有的比例,就会使所有生产部 门超出这种比例,而且超过的比例乂各不相同疽一旦社会生产所要 求的正常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宏观与微观的矛盾便会进一步激化,从 而不可避免地爆发经济危机。4. 致使经济危机发生的固有因素。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中,资 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室资本积累,剩余价值会被不断地追加为 投

8、资资本,这样就导致资本积累无限扩张,但与之对应的却是广大雇 佣工人不断萎缩的社会需求和消费,这种生产不断扩大和工人消费水 平持续降低的并存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消费关系发生的异化 与扭曲。正如斯威齐指出的,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品生产能力的扩大 快于消费品需求的增长这种固有的趋势。一旦产品的供给普遍超过了 工人的有限消费和需求,经济危机就有可能爆发,因此可以看出,生 产与消费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固有因素。5. 信用社制度推动经济危机发生。马克思认为,一旦货币经济发 展到信用经济形式,经济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信用体系是主要经 济杠杆之一,随着它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工资收入与消费需求就不再 成为

9、生产扩张的束缚与限制,市场中也会出现虚假的需求与大量的虚 拟资本,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和盲目扩大以及 投机活动的产生;此时“信用的最大限度,等于产业资本的最充分的 利用,也就是等于产业资本的再生产能力不顾消费界限的极度扩张”。 “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联系以信用制度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突 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向这就说明,生 产过剩的危机通常会带来信用危机与货币流通危机的产生,而且通常 是先有商业危机与货币信用危机,然后才爆发全面的经济危机。6. 经济危机往往是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这种周期性使得资本主义再生产呈现周期性的特点。

10、典型的资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98页.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第554, 555页.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16页.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在萧条期, 社会生产停滞,同时为复苏做准备。在复苏期,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经济恢复增长。随着经济的不断增 长,生产进入高涨期。在高涨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又不断发 展和激化,当达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就会爆发。固定资本更

11、新是资 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随着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社会 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会引起生产高涨,从而为生产过剩危机的再次爆 发奠定物质基础。7. 辩证地看待经济危机的影响。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影响具有 两面性。他认为,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 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方面看,经济危机会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升级, 产能落后的生产模式得到淘汰,固定资本得到更新,从而为生产力发 展奠定基础,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条件。从消极的方面来看经济危机不 仅严重损坏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极大浪费了社会财富,而且使资 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也

12、进一步恶化。(1)经济危机暴力地集中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但这种解 决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各种互相对抗的要素之间的冲突周期性地在 危机中表现出来。危机永远只是现有矛盾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永远只 是使已经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恢复的暴力的爆发。”为了从经济危机 中摆脱出来,资本家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以求利用固定资产的更新来 拉动需求的大量增长,带动经济的复苏。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会 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但这乂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了 物质基础。“无论如何下面一点是很清楚的:这种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周 转组成的包括若干年的周期(资本被它的固定组成部分束缚在这种周 期之内),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

13、了物质基础疽“虽然资本投下的时期是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27,228页.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因此,就 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 础。”(2)经济危机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经济危机的爆发是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FI趋尖锐的表现,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工人的生活陷入极度恶劣的境地,这势必会激起工人的反抗,引起资 本主义的政治危机和社会革命,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正如恩格 斯所言,“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力继续驾驭这种生产 力,

14、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 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二、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评述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它 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和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 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根源、 原因、特点和应对策略所进行的阐述,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1 .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刻规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认为,经 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在机器

15、大工业的基础上, 生产社会化极大地提高了工艺、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 以极快的速度迅猛地向前发展。但是,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产出社会 产品的劳动者并不是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者,这些生产资料和产品 的真正拥有者是资本家,于是就形成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越来 越尖锐,必然导致周期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同时,马克思、恩格%1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第207,525,589页.%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751页.浅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斯分析了

16、资本主义的最大矛盾以及它派生出的三对矛盾(即:国内两 极分化劳资对比;国际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 迫;资本主义列强之间不断争夺势力范围并进行战争)得出资本主义 必然灭亡的结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面貌、新特点, 但其自身的种种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资本主义不能避免自身 的最后崩溃。2. 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商品经济内在的四对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 动、物的人格化与人格的物化以及实用价值与价值)在市场中就表现 为商品的需求与供给的失衡。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一方面是生产社会化的提高,商品供给量高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资 本家尽可能降低工人的工资,工人消费受到严重限制,由此必然造成 商品大量的供给与工人有限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矛盾,当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