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诗歌鉴赏方法和解题技巧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05264158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浅谈诗歌鉴赏方法和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品]浅谈诗歌鉴赏方法和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品]浅谈诗歌鉴赏方法和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诗歌鉴赏方法和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浅谈诗歌鉴赏方法和解题技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诗歌鉴赏方法和解题技巧诗歌鉴赏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体味语言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体现,要注重总体鉴赏,尤 其从2002年前的客观题变为更能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主观题,分值不断提高,难度也自然 增大了。孟了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如果掌握了鉴赏之法,就会化难为易,高屋建钮, 依规花圆,巧中取胜。那么如何对待诗歌鉴赏能力?而其中又有怎样的解题技巧?笔者是从 以下几点谈起:一、从语言入手,抓住关键词旬,把握感情基调古典诗歌总是精心挑选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把意思表达得准确、生动、鲜明、精巧。 那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关键词句,这些词句叫字眼或词眼。其中就是古 人所说的“炼字”问题,其中

2、“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吟成五字旬,用破一生心”等诗句 都是对炼字的形象描绘,它能体现文中的主旨,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杜甫的春望“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冲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 痛苦。又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词比喻愁之多, 愁之连绵不断的情感。这类题型的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你认为哪个字更恰 当,为什么?请简要分析(2005年辽宁卷)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浙江卷)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句中的某个字可否换成某字或

3、其 它词?请简要分析理由。请简析诗中某字的妙处。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 能把该字菰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旬中描述景象。(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 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4、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 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二、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感悟诗情意家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 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础,意境是作者通过意象而创造 的富有艺术情景的画面,领会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 品内容及思想感情。如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 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选取了“片云”“孤月”意象营造 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之情。诗人漂流江汉,面对瑟瑟秋风,不仅

5、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落日”“秋风”这两个意象渲染雄壮、开阔的意境,又体现 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类题型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005年浙江卷)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心绪? (2005年辽宁卷)渲染了什么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006年全国卷)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1)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甄围特点。(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3)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

6、绝句二首(其一广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廿,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口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 一)这是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心境(步骤三)。三、熟记艺术手法专业“术语”,必事半功倍古典诗词曲在写作上有自己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如抒情诗中的“情景 交融”手法;绝旬、律诗中追求的“起承转合”章法。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因此借助 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7、再此我们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引用专业“术语”,往往会在诗 歌鉴赏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三大类:1. 表现方法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学生应积累一些必需的术语,如:赋、比、兴,虚实结合,用典, 联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术语去鉴赏诗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上片以实写为主,下 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恋人之间依依不舍之情。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如张可久 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

8、花地,芭蕉雨 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箫 瑟的秋景。又因呐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 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如高适燕歌 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 象鲜明,揭露深刻。2. 修辞手法我们要善于用平常学习到的修辞知识去分析、鉴赏诗词。比喻、借代、对偶、夸张、比 拟、排比、设问、反问、顶真、mi环等修辞手法常用于古典诗词里,如刘禹锡望洞庭“遥 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匕 将皓月银辉

9、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 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望庐山瀑布大胆的夸张,把瀑布一泻千里,末势犹壮 的气势呈现在读者面前。若死板套用科学思维,对这些诗句则一筹莫展。李清照的如梦令 “知否,知杏?应是绿肥红瘦”则运用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可见,憧得运用修辞知识去鉴赏诗词,则往往事半功倍。3. 表达方式写作中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常见于诗词中,鉴赏时须注意。 如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 香。”后两句从“雪白”“梅香”的特征出发,评判出梅雪均佳,各有千秋:梅花虽白,终究逊 霄三分;雪

10、白胜梅,但没有梅的清香。诗人通过这个评判在暗喻人们,自然界的事物总是各 有长处,但又是美中不足的,梅雪是这样,社会生活方面的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元稹菊 花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用了议论,表明作者爱菊的原因,从而突出 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赞关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高考诗词鉴赏题常考杳诗词 的表达方式,故须加强诗词表达方式的训练。对于这种题型会有以下的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 感情?这首诗的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2006年福建卷)诗人采用了什么手 法表达作品的主旨的,是结合全诗做简要的分析。(2006年江西卷)作者在表达感情是主

11、要 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具体说明(2006安徽卷)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 手法?请具体说明(2005年全国卷)提问变体:这首诗采用了何种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解答这种题,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来把握,结含诗句来分析,答出运用这种手法表达的 思想内容和好处。如提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就要抓主要,从整体上去考虑,不 能只答某一联所运用的的手法。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 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如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 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孤独寂寞(步骤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