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4500DWT散货船的初步设计前S:散货船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总体上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国际 航运业中,散货船运输货物运输的30%以上.由于货运量大,货源充足,航固定, 装卸效率高等因素,散货船运输能获得良好经济效益,散货船己成为运输船舶的 主力军.随着世经济的发展,散货船运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散货船作为三 大主流船型之一,不仅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我国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应当 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进程中重点发展的一种船型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崛起,我国内地和沿海内外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航运 事业亦随之高速增长适宜江海直这和航行于东南亚、口本、韩国的国际航线 2000^5000吨级的散货船受到我国中、小型航运企业的关注散货船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 散货船的发展历史煤、谷物、矿石等干散货,早先是由杂货船承运的随着船舶专用化发展,在 20年纪初出现了铁矿石专用运输船,1912年又出现了自卸矿石船直至第二次世 界大战,散货船是以矿石运输船和运煤船为主发展起来的二战后,水泥、化肥、 木片、糖等也开始采用散装运输方式,散货船应用范围和船队规模快速扩大。
二 战后,散货船应用范围和船队规模快速扩大世界散货船保有量由1954年的61 艘、116. 7万载重吨(其中矿石船占70%)增至1960年的471艘8 7 1. 1万载重 吨(其中矿石船占5 7%)此后,散货船数量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在1960-1990年 的30年间,散货船艘数增长9. 8倍,载重吨数增长27倍在1960-1975年的15 年里,散货船数量急剧增长80年代前半期,与油船吨位急速减少相反,散货船 呈现快速增长但在1986-1994年间,散货船数量有所下降,此后乂呈现稳定增 长趋势2006—2015年世界新船需求总量中,41.5%的新船需求为散货船2. 目前散货船建造市场格局散货船的建造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大主要造船国家,所占世界市 场总份额高达95. 7%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散货船建造国,口本是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据劳氏船级社统计数据,2003年全球完工的165艘/647万总吨散货船中,日 本、中国和韩国的完工量分别为110艘/434万总吨、37艘136万总吨和9艘/49 万总吨,所占比例分别为67.1%、21%和7.6%;在2004年3月底全球散货船手持 订单中,日本、中国和韩国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7%、24. 7%和4. 5%。
日本、中国和 韩国等三国的总市场份额超过95%,完全垄断了全球散货船建造市场不难看出, 日本和中国是最主要的散货船建造国家,韩国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欧洲几乎已 完全退出散货船市场(仅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等少数欧洲国家建造少量散货船)今 后韩国仍将把重点放在LNG船、集装箱船和油船上,不大会大规模进入散货船市 场显然,口本是中国建造散货船主要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是我国船舶工业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为了 首先从造船产量吨位上超过日本和韩国,我们在相半长时间里必须要把开发设计 和建造的重点放在建造比较容易的那些常规普通船舶上,而散货船恰恰符合这样 的要求首先,散货船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2006—2015年世界新船需求总量中, 41.5%的新船需求为散货船其次,在散货船建造方面,我国的开发设计己达到一 定水平,拥有较强的船体加工装配能力和配套能力,也积累了较多生产经验可 以相信,在不长时间内中国将率先在散货船方面成为世界第一建造国总结: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崛起,我国内地和沿海内外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航运 事业亦随之高速增长适宜江海直这和航行于东南亚、口本、韩国的国际航线 2000、5000吨级的散货船受到我国中、小型航运企业的关注。
2000、5000吨级散货 船,由于吨位适宜、揽货灵活、吃水浅,能直航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免去了载 驳、转运,直达货主码头等优点,深受中、小型货主的欢迎新的造船规范的出现,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出现,使船 舶制造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通观散货船的发展历史及对现状的分析,散货船 的发展趋势在快速性、使同年限增长、环保和自动化程度提高等几个方面体现的 相汽明显本次课程设计,秉着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设想,对散货船的总体,性 能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考虑和设计由于时间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存在许多的漏洞 和错误,希望得到各位指-导老师的批评与指正参考文献:[1] 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1第二分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 王国强、盛振邦.船舶推进.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12.[3] .《船舶原理》盛振邦刘应中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4] 王世连、刘寅东.船舶设计原理(第2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0-12.[5] 蔡岭梅、王行权、杨万柏.船舶静力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11.[6] 杨永祥、茹文玉、翁士纲.船体制图.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 社,1995-11.[7] 邵世民、赵连恩、朱念昌.船舶阻力(第二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8]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体设计实用手册(总体分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1997.[9] 《散货船发展与散货船市场趋势》朱汝敬侯华伟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第 233 期• 9 • 2004[10] .郭亨翔.当今散货船主尺度变化的回归分析[J].船舶设计通讯,2002 (2).[11] .散货船建造市场评述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 李升江[12] .英国船舶研究协会,远洋运输单桨船船型系列试验[M]. 1986.[13] ・徐国新7 000t远洋散货船江苏船舶,2005 (4)[14] 16 500 t级散货船船型的开发研究吴伟良,周占群,胡平,刘世威,林宗熊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99 (12)[15] .徐光晓,蓝孝治用于浙江沿海的散货船设计[16] .朱汝敬侯华伟 散货船建造市场分析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第237 期• 1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