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论文)关于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方法的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190828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关论文)关于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方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过关论文)关于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方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过关论文)关于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方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过关论文)关于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方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关论文)关于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方法的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方法的研究论文关键词:中小科技企业集群学习区域创新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诞生了很多中小科技企业,中小科技企业有自己 的创新特征,决定其有独特的创新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兴起并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科研能力上和大企 业相差甚远。但它们的所有制形式、规模以及集群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由此也决 定了中小科技企业与大企业不同的创新方法。1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特征分析I.1中小科技企业的民营特征与创新从所有制看,中小科技企业绝大部分采用民营机制,不要国家投资,不要国家编制, 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四自)。这使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基本摆

2、脱 政府的行政干预,率先走I可市场。“四日”促使中小企业开展竞争的战略是创新。中小企业以 “四自”为基本宗旨拥有了在重大问题上独立自主的决策权、择优录用的人事权、适应市场变 化的日主经营权,以及按各种要素的贡献决定收入的分配权。1. 2中小科技企业的规模特征与创新首先,由于中小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灵活且有弹性,容易形成学习型组织。其次,+ 小企业所能够提供的创新激励大。由于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灵活,中小企业易于采取特定 的激励机制以调动职工的创新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员的优势,开展创新活动。再 次,创新适应性强。大企业历史悠久,组织结构复杂,要实现技术轨道和技术积累的空问转 换,往往是艰难

3、、痛苦而且代价高昂。中小企业的历史一般很短,其技术积累和组织结构都 较为简单,且具有相当的“柔性”,创新的阻力较小。最后,制度与文化方面对创新的约束较 小,因为中小企业未形成大公司那样一套制度与文化架构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受到的约 束自然最小。1.3中小科技企业的集群特征与创新产业群集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 置上的集中。集群主要表现在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问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缔, 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而且集群能改善创新的条件,舶遮:率的成长。对于中小企业而 言,由于对技术和外部襁性高,对信息反馈十分敏感,更需要通过群集来增强创新毙力。

4、群集促进了技术之间的互相模仿和学习,有利于技术进步。综观国外成功的各种开发区,不 论是自发形成的,还是由政府规划建立的,部具有明显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如美国硅合因 其半导体工业群集而闻名天下;中国台北的新竹科技:业园,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 硬件加工基地。2中小科技企业群创新的路径与方法2.1区域创新与学习20世纪3()年代之前有学者认为,创新的主要源泉来自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活动,提高 创新绩效的关键在卜增加研究开发资源的投入。在企业内部遵循“发明一开发一设计一试一 生产一销伟,,的线性创新理沦模式。但近十年来,线性创新的理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育,尢,线性创新理论过于强调创新源泉的内源

5、化,忽视Tk t,部知识的作用。仓4新不一定 采用山发明到扩散的线性模式,E能有不同的创新源。根据帕维持和希普尔的研究,创新源 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用户在使用创新产品过程中也会积累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同样是创新 源,在某些产、中,供应商、用户在创新过程中起着主作用。冈此,创新过程的顺利进行不 仪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学习和管理,同时也和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问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有关。 其次,线性创新模型将创新放在一个企业内部来孤立地考察,而忽视了企业所处环境对于刨 新过程的影响。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任何一个企业都一尢法在所涉及的各个技术 领域中全面跟技术变革的步伐,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一味追求完

6、整地掌握一个产品生 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的科技,而是根据身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将自身的科研力量集中于 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将产品价值链其他环节的科研活动留给其他企。此外,企业问的技 术联系和相互依赖益密切,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企业之间趟越边界的“集体学习气特别是对于 大量的没有式研究歼发职能的中小企业,外部知识资源是其创新的主要源泉,成功的创新取 决于企业与各种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因此,创新过程是个动态的、非线性的学习过程,它通过解决生产问题的非正式活动, 通过满足特殊顾客的要求,通过克服各类“瓶颈”来学习如何使用、改进和生产,从而促进创 新者不断调枢自己的决策,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最终实现创新目

7、标。同时,创新并不是一个 企业的孤屯行为,业必须在创新过程中与外界大量交换信息,因此,研究创新过程必须将企 业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放在同一系统中进行考虑,新能力的提高要求它各种和创新活动有关的 丰体之间建学习关系。2. 2区域集群学习与区域创新优势2. 2. 1集群学习创新可以婵解为一种交互作用和学习的过程,而知识技术创新的发杂性以及外部的不 确定性,使得创新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单个业或其他行为主体简单合作的结果。因为学习需要 积累,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通过连续的过程而发展起来的知I是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现盈余和积累的过程、学习是相互作用的。新知以从创造者的个体圳 有转他人,需

8、要双厅不断地相互作用、协同合作,从而导致了知识累积过的广集群学习的过 往往义体现在一定的地域范嗣内,而区域内创新技术、知识和思想的迅速扩散,仅靠企业在 市场中的交易过程进远远不够。知识技术的转移扩散更多地依赖于企、之问的交流与合作, 依赖区域人行为主体的集群学习。而H.在一定范内集聚的供商以及当地的劳动力市场、社 会文化等,使得企业之间嘶对而的交流以及在信任基础上二实现的非契约形式的合作,不但 降低学习的社会成木,同时加速了难以复制的隐性知识的扩散与转移。集群学习是一定区域 内的成员企业为了应付技术不确定性的挑战而协调行动,木质上是知识空间转移的一种有效 载体。2. 2. 2集群学习效用与区域

9、创新能力提升“三螺旋”理沦认为,支持区域创新系统模式有三股力量: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 研究和学术机构。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政府、企业与大学这3种力量能 否形成有效的相互交叉影响的勺螺旋”关系。其中的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只是区域创新环 境的一部分,它为创新主体完成创新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真正的区域创新主体是中小科技 企业。集聚或网络化活动可以调动众多主体参与,激发更多主体进行创新,从而达到提升集 群企业创新能力的目的,使整体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创新在某种程度是一个区域的集体努力,小企业不用承担全部的创新费用和压力。 南于创新区域中存在贸易网络、技术传播机构、商会、培训协会等

10、组织形式,创新费用和压 力就可以分散到区域的各个组织中去承担。因此,学习犁区域中各区域主体在能动响应各种 挑战和机遇过程中,形成具有柔性化的网络组织的区域。它强调区域是否具有对外界环境变 化做出整体性快速与柔性反应的能力,以及区域内企业、市场、政府、公众以及其他主体之 间是否具有互动与协同关系,更强调学习足学习型区域获取上述能力与关系的关键。学习还 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生产者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了 提高;此外,这些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又是根植于参与具体生产过程的众多个体之中。由此 可见,产业区域内部的集群学习效应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资本

11、、劳动力、企业家能力和市场拓展等完善 的便利条件;二是南于处于学习曲线底部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在集群内迅速扩散,使大多 数集群内企业规避了创新和磨合风险。2. 2. 3集群学习与区域集成创新效应当前发达国家的公司的特征是融合创新,即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集成而产生的创 新。我国学者提集成创新,即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得到集成,其创新性远远超 过单项技术的突破。根据集群学习参与者的相互关系,以将集群学习归并为两大类:一类是 区域内有前后向联系的企业参与的集群学习,比如总装企业和零配件企业之间的集群学习 等;另一类是同一价值环节中的,如总装企业之问、零配件企业之间的集群学习等。一般来 说,前

12、后向企业的集群学习是推动区域内纵1何集成创新的有效机制。区域内前后向企业间的 集群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比较常见的有互相派遣技术,提供技术咨询或接受技术培训、组 建联合研究所进合作创新等。与前后向企业的集群学习不同,同行企业间的集群学习有助于 创新的横向集成。由于同行之间有着明显的竞争和利害冲突,因此有意识的合作相对而言是 比较困难的。但区域内同类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学习,区域内相关 中介机构也必须随企业和员工的要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这种合作的学习,同行企业之 间可以分享创新的成果,使各自的价值创造功能有所提高,从而使所在价值环节得到优化。 除了有意识的合作之外,同行之间

13、非正式的知识共享也应该被考虑,其具体形式包括人员的 流动及平时的交谈等。这些途径同样会使创新者的知识外溢到同行那里,与其己有的知识基 础相结合,从而催化出新的创新。3结论3.1建立企业学习网络通过组建企业学习网络,与众多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加强企业间的相互影响,加速 知识、信息的传播;还可以将外部的信息、知识内部化,活化企业的内部资源,提高企业的 知识构建能力和组织竞争能力。而且长期稳定的企业学习网结,会使企业问、企业与高校或 科研单位建立一种信任和互惠关系,这种信任和互惠关系会强化学习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推 动创新主体合作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同时通过企业联系与协作,使企业文化互相融合,仓4造 出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区域文化氛围。3.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学习机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取决于显性知识,更关键的是隐性知识。在一些落后的区 域,即使将先进的技术扩散于当地,但由于区域内缺乏使用或消化吸收的知识或技术载体, 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往往难以生根、开花,有时甚至可能腐烂变质。因此,区域经济集聚模式 和动力应从主要注重降低成本转向注重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之间的交互式学习、知识与信息 和人才的顺畅交流、产业族群的协调发展、社会资本的有效供给等方面。因此,区域创新能 力的提升应当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学习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