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研2)可研报告正文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188272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研2)可研报告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可研2)可研报告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可研2)可研报告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可研2)可研报告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可研2)可研报告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研2)可研报告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研2)可研报告正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XXXX河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摘要1. 1. 1项目名称:XXXX镇XXXX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1. 1.2建设性质:新建1.1.3建设单位:XXXX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1. 1.4建设地点:XXXX镇XXXX村1. 1.5建设年限:1.5年1. 1.9建设内容:(1) 新修拦水坝5座,田间U形渠和矩形渠9公里,新建蓄水池2 个总蓄水量24*立方,溪流护岸1公里,排洪沟3. 25公里。(2) 新修梯田圾2公里,修水平梯地15*亩,沙石硬化机耕路1* 公里。(3) 栽植经济林6*亩,育苗4*亩。(4) 高效农业示范推广21*

2、亩,科技培训45*人次。1.1.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为*万元,其中:地方财政资金:*万元;自筹资金:1*9万元(投工投劳折资金*万元)o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XXXX县位于XXXX省西南角,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是一个 川、陕、甘南北三省交汇,襟陇带蜀,毗邻八县的低、中山区 县。全县辖*个乡镇、*9个村,总人口 *万,其中农业人口 3* 万,农业劳动力*4万个。2*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元。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境跨秦岭、巴山两大山系之间,县域东西长1*1.*公里, 南北宽*.33公里,总面积*.8平方公里。地形分为谷坝、谷地、 低山、中山和高中山五

3、个地貌类型,以中、低山区为主。最高 海拔21*4米,最低海拔5*米。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2. 9摄氏度,常年日照时 数*19小时,常年降水量*78毫米,无霜期*7天。生物资源 丰富,生态良好。2.2社会经济状况全县土地总面积*.5万亩,耕地*. 5万亩,其中水田1*万 亩,占总耕面积的11.3%,主要集中分布在*江、*江源头两岸 河谷地带。有林地面积*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其中分 布在海拔8*-12*米左右的退耕地共有*8. 6万亩;有宜牧草场 *7万亩。农副土特产品繁多,主要产品有茶叶、木耳、香菇、 核桃、柿子、桐油、生漆、西洋参等,有成片

4、杜仲7*万株。2.3基础设施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分属*江、*江两大流域,为长江的上游, *江的源头,是国家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和国家南水北调 中线主要水源区。河网密度达1.4公里/平方公里,流程在5公里以 上河流有95条,可开发量17.6万千瓦;有小(二)型水库7座, 总库容量达186万立方米。县域交通便利,优势明显。宝成、阳安铁路纵贯县境,1*8国 道贯通南北,32*省道横穿东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4小时即可 分别到达西安和成都,地方公路四通八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 绕建设富裕和谐新XXXX这一目标,牢牢把握突破发展、和谐稳定

5、两大主题,大力实施“产业富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锐意进取,通过实施扶贫综合开 发、退耕还林、世行项目、长防长治等项目,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 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 势头,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2*8年,全县国 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1.24亿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44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11年拟定开发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开发区为XXXX县XXXX 镇XXXX村一个行政村。全镇辖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已形成的 镇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12个行政村,98个

6、村民小组,有 5362户,2*77人,其中,城镇人口 2948人。有耕地面积1248* 亩,其中:水田*3亩,人均耕地*.71亩。项目区距县城1*公里, 镇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南北走向,玉带河由西向东流经全 镇,最低海拔52*米,最高海拔15*米。沿河两岸多为串珠式谷 坝,境内属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9C,无霜期 247天,年降水量l*9.8mm。京昆高速公路纵贯东西,镇内交通 便利。林特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5%,有林地5.3亩。经济 林2.5万亩,经济树种有杜仲、银杏、厚朴、油桐等,林特产品 有核桃、板栗、柿子等干果,食用菌及天麻、杜仲、黄莲等中药 材。项目区交通网络

7、基本形成,电力设施较为完善,具有一定的农 业基础设施条件。中药材、烟叶、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和食用菌、干 果两大骨干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民的经济收入较稳定,实施开 发建设群众基础、社会经济条件较好。2*1*年项目区粮食总产*1.5 万公斤,亩产粮食达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元。其中项目 建设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村达到*42元。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建设必要性3.1.1实施小流域治理是西部大开发项目战略目标和任务,也是改善*江汉水源头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 和谐发展的需要。XXXX县境属长江流域,有*江、*江两大水系,分属*江的 上游和*江水源的源头,是国家

8、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水源区,其 中*江汇入长江,*江直接进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一丹江 口水库。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和改 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将有效地改善我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 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性好的条件,对有效 保持长江流域水源区长效生态环境,促进水源涵养,水质改善, 控制水土流失,确保长效生态环境,推进水源区经济社会与生 态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2实施小流域治理是强化农业基础,综合开发利用土 资源,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的需要。XXXX县是一个农业大

9、县,耕地中低产田较多,土层薄,地 力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养分失调,由于受长期传统种植观 念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常规粮油生产效益不高, 现金收入低,缺乏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加之,我县为国 定贫困县,财力单薄,长期以来,大规模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较少,以致于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业和农村经 济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低,迫切需要在全县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 土地治理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通过集中投入,连片治理,综 合开发,全面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产, 农

10、民增收。3.1.3实施小流域治理是推动科技进步,实现农业根本性 转轨的需要。我县的农业仍然是以粮油种植为主的传统低效农业,农民 科技文化水平低,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极低。通过项目 建设,普及科技知识,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快信息流通, 使农民群众能够受到入世后“大农业”、“大市场”的考验,促 进农业由传统型、粗放型、低效型向现代、集约、高效型方向 转变,加快全县农业新技术应用的进程,推动农业由计划经济 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3.1.4实施小流域治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通过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既可以集中连片的治理小流域,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

11、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单位面积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又有利于 加快我县县域茶叶、生猪、干果和养殖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 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 全县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2.1自然资源条件好,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条件优越。项目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腐熟成熟度 高,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优越条件。是食用菌、干果林的适生 区,林特产香菇、木耳、核桃、板栗等初具规模,已成为项目 区农村经济的骨干项目。矿产资源丰富,电力设施基本完善, 交通网络较发达,基本农田连片集中于中低山区域,灌溉设施 基本完备,农作物一年两熟,退耕

12、地、荒坡面积较广,可开发 潜力大,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可增强农业保灌增收能力, 促进经济林、水保林更加发达。在有效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 能力的同时,可进一步促进长江水源地水源涵养,改善水质, 控制水土流失,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3. 2.2项目区经济基础较好,干群实施开发积极性高。项目区曾实施了长江水保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等开发建 设工程,是我县农业和经果林及矿产较发达地区,95%以上的农 户生产生活自给有余,经济收入有来源,农村劳动力充足,实 施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自筹资金,群众投工投劳有保证, 开发建设的群众基础良好,尤其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新农 村建设重要战略的实施,

13、党中央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提 出,干部、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项 目区乡村干部多次到县综开办争取开发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 乡村干部大力支持和协助,为农综办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项目区群众积极支持政府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纷纷承诺 投劳、筹资,主动出让建设用地,为顺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提 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 2.3农业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技术能力。全县现有农、林、水、畜、茶、蚕、果等十个技术服务单 位,2*余名技术人员。项目区镇政府配备有农技服务,水利 水保、林业等专业技术干部,完全具备有

14、承担一般农业科技的 推广,组织项目开发技术服务能力,能够为农业综合开发小流 域治理项目的实施建设提供技术保障。3. 2.4组织机构健全,社会基础条件较好,具有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经验。多年来,全县通过大规模实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工代赈小流域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尤其是1996-1998年,我县实施了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6年实 施了青木川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开发项目,2*9年被确定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对漆树沟河小流域实施了治理,摸 索和积累了一定的农业综合开发基本经验,并取得了富有成效 的成果。组织机构,在

15、县级机构改革中,继续保留了由主管书 记、主管县长任正、副组长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确定农 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县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 机构。机构健全,领导和相应的工作人员结构合理,组织管理 能力强,能够搞好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XJ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坚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农业综合开发“两个着力,两个提高” 的指导思想和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坚持以改善项 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稳定 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配套水利灌溉 设施,全面布设田间生产道路,实现农田水利化,耕作便于农机化, 切实提高

16、地力为骨干措施。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为重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建设方针, 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和科技推广相结合, 实现项目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奔 小康步伐。4.2项目建设规模2*11年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区,选定在县城东部1*公里处的 XXXX镇XXXX河、张家祠村,对XXXX河小流域地域规划实施。 项目建设区总面积23118*亩,其中耕地面积3*27亩,人口 2756人。 2*9年人均产粮259公斤,人均纯收入3546元。根据项目建设指 导思想和对实地勘测规划,本年度项目区的开发建设规模为5* 亩。其中*-25。耕地3*亩,25。以上耕地2*亩,新建经济林 6*亩,新增节水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