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花样年华》的美学价值[摘要]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和他的其他几部经典作品相比,从美 学价值角度上有很大的突破《花样年华》从剧情发展来看,具有复古的 味道,因为服饰,特别是女主人公所穿的旗袍,让观众从视觉上感到有种 目不暇接的颓废美,文学音乐上具有含蓄的古典美,而在画面动作上则简 洁紧凑,同时还留给观众广阔的想象空间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 析,并且结合对比其他影片,对《花样年华》所蕴涵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 探讨[关键词]王家卫;《花样年华》;美学价值一、时间•,怀旧在溢满了流光溢彩的《花样年华》中,王家卫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 23套旗袍陆陆续续地在苏丽珍身上变换着王家卫就是用这种方式让观众 来清晰地感受时间另外,在影片的开头和接近尾声的时候,又分别打出 字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始时间,从1962年到1966年5年间,世界格 局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可是对苏丽珍和周慕云来讲,里面却充满了无 数的感慨与无奈,两个人从邂逅相识到最后形同陌路,情感的变化也反映 了他们的生活、人生的变迁从周慕云的脸上,我们能够看到他的敏感、 隐忍、自怜、幽闭等忧郁的情绪,逝去的岁月中,有一些东西他是永远放 不下的,即便他把秘密抛弃到吴哥窟以后,他那闪闪发光的眼神依然会去 捕捉那一丝韶光。
影片《花样年华》的故事情节发展是单线条的,这种形 式看起来似乎特别复古,实际上这也是王家卫关于时间的一个命题:这就 好像是向平静的水面上扔了一粒石子,于是回忆开始了时空上的架空给 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而平稳的镜头丝毫不会让观众觉得突兀,观 众根本不会留意情节的跳跃,在平静之中就自然地进入了剧情没有了既 往晃动的镜头与构图,影迷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这是其中的一个变迁: 王家卫当时已经年过40,丰富的人生阅历经过积淀也使他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他的故事构思更加简约了,少了许多明显的技巧,情感表达却更加凝 练,电影的风格越来越成熟和稳定了,当然也因此而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活 力和自由60年代”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年代,这个年代是一些事物的开 始,同时也意味着一些事物的终结可以说今天的一切都是从那个时代开 始的1990年拍摄并上映的《阿飞正传》可以说是王家卫响应了时代的风向 号召王家卫特别喜欢把时间玩弄于股掌之间,有的时候装糊涂,有的时 候乂似乎特别精确张国荣饰演的阿飞在影片中给“一分钟朋友”下了一 个定义:“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 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 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
时间无法逆转,如何取舍是一个问题 旭仔是来自上海的移民,旅居在香港,他性格叛逆、孤独、任性,同时还 缺乏安全感,虽然旭仔对养母的教导总是持不屑的态度,可是他依然没有 办法摆脱命运的沉重,不得不独自一人四海为家当他为了打开自己的心 结,到遥远的菲律宾寻找自己的生母时,却丢了自己的生命旭仔对时间 的态度既特别随性,乂特别计较,所以这一分钟就成为他到死都没有解开 的结还有一个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春光乍泄》这部影片不但对王家卫在 时间上的敏感与执著进行了延续,并且还营造了一种倦鸟思归的情绪 1997年前夕,何宝荣与黎耀辉一起去阿根廷旅游,两个人在旅途中发生矛 盾,黎耀辉私自藏起了何宝荣的护照,何宝荣一怒之下就走了《春光乍 泄》的主角并不是那对同性恋人,而是被放逐的爱情虽然是同性恋,可 是恋人之间的感情也无非就是缠绵、猜疑、嫉妒、争吵、摔东西,一直到 分手王家卫试图从中提炼出一种情愫:不知所措、恍若有失、焦躁、隔 膜,等等,这种情愫和“九七”时香港人的心态特别相似:香港就如同何 宝荣、黎耀辉两个人一样,在茫茫人海中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对前途 更是一无所知,紧张、焦虑、失望以及对未知的恐惧几乎处处可见。
王家卫的思乡情绪越来越浓,到《花样年华》时就已经郁结为难以化 解的怀I日情愫了影片从表面来看讲的是一段没有结果的婚外情,可是它 骨子中透露出来的却是怀旧的感伤王家卫对都市的生存法则非常熟稔, 经过多年的演艺生涯,最终在旧上海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演员在表演 中特别节约,举止间流露的都是旧上海落寞贵族的气息再加上繁复的镜 头、俗艳的服化等都只是为了一个人复原有关年代的记忆对过去充满了 依恋,可是却无法把握命运,这就揭示了世纪末现代人所普遍存在的一种 心态世事变迁,在踏入新世纪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这一个主 题得到了世界电影市场的认同,这也是该影片获得成功的元素二、服饰•影像 在《花样年华》中,服饰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该影片之所以在视觉上 让人有目不暇接的颓废美,原因之一就是苏丽珍那23套旗袍那为什么 选择旗袍呢?因为旗袍是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代表,这和中国文化对女性 的诠释有关,通过旗袍能够体现出女性贤淑、含蓄、大方等素养,同时又 能反映出20世纪前期都市女性的时尚来在影片中,苏丽珍的旗袍是60 年代改度式的,从布料花案讲是西式的,可是依然难以摆脱保守的气息, 穿上旗袍,实际上身体也就被拘谨起来了,不过这样的装束又恰恰委婉地 表现了女性的线条。
香港著名影评人洛枫认为,在这部影片中旗袍不但是怀IH的符号,同 时也是苏丽珍自我保护的一种无形的身体语言导演王家卫处理演员的演 技方面特别擅长,他并没有设计大量的道具、动作或者台词,而是把服饰、 身体、环境等很好地与角色进行配合,这样张曼玉用身体就可以感受主角 的内心了因为身着旗袍,活动就会受到限制,于是说话的声线、坐姿、 活动等都和平时不一样,紧绷的衣服让她难以动弹,这就更能够感受女主 角那种压抑的感情了《花样年华》的两个主角都生活在压抑之中,梁朝伟穿的西服同样也 有约束的作用王家卫为了营造一个恰当的氛围,特意选择了甬道、阁楼、 客房、办公室、街头等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这些地方的共同特点就是狭 窄、拥挤、阴暗,处于这样的环境,特别容易感觉不安,还有许多情节安 排在了观众的视线之外,这样就能引起观众的猜想 除了这些以外,杜可风和李屏宾还使用了许多特写来对主角的肢体动作进行刻画,来反映 人物在重压之下焦灼、痛苦的心理例如两个主角在分手的那一段:周慕 云鼓起勇气向苏丽珍表白,苏丽珍却是一片沉默,周慕云意识到两个人是 没有结果的,就请苏丽珍帮他一次,拒绝他,苏丽珍同意了当周慕云说 完“以后你自己好好保重”以后,就走开了。
苏丽珍此时却思绪万千镜 头中就做了一个特写:苏丽珍的手在被周慕云松开后,瞬时抽搐起来,她 紧紧地抓住了自己的另一只手臂,手上青筋突起,她被一种难以言说的悲 痛撞击着,就通过这一特写表现了出来三、文学•音乐王家卫所有的电影名称都是四字格四字格对称而简洁,从音韵学上 讲也相对铿锵有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四言”是最早的诗文问题,大部 分的成语也都是四言那么从这些影片的四言名字上,我们就能够看出王 家卫是比较欣赏含蓄典雅的古典主义美学的,至少这也是他的潜意识他 为自己的电影起的英文名称也体现了他的唯美倾向在《花样年华》中, 处处都充溢着《小城之春》的东方韵味之美,处处都充斥着爱情无法获得 的无奈《花样年华》是一部悬疑片、惊悚片,这是一个大的格局,可是 这部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周慕云和苏丽珍的另外一半,而只是让孙佳 君和张耀扬两个演员做声音表演刚看到这部影片,很多观众都会觉得这 是一部表现经典爱情的影片,可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观众就会发现, 影片中的两个主角都是受害者,他们是借排演来对彼此的爱人发生婚外恋 的事情进行调查的,可是在调查的过程中,两个人却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感 情这就是生活中的“对倒”现象。
运用“对倒”的形式来展开剧情,就 会让电影逐渐形成“双线并行发展”的趋势在该部影片中出现的三处字 幕都是直接从刘以畏先生的小说《对倒》中借用来的这部电影的表现方 式就是王家卫的写作方式,他也说过自己受到了许多作家的影响,在他的 电影创作中文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四、画面动作的表达效果在这一个镜头的开始,周慕云焦急地在屋子里找东西,应该是一个与 苏丽珍有关系的东西找来找去找不到,他就特别生气,他悄悄地拿起烟 头开始回忆和苏丽珍有关的所有事情,这里没有多少语言,可是梁朝伟却 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把周慕云的所有不快与落寞表现了出来同样,离开了周慕云的苏丽珍也一样孤独张曼玉也很好地表现出了 这一点苏丽珍又到了当初他们一起写小说的那个宾馆,一个人躺在床上 无所事事,坐起来,拿瓶子闻一闻,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点上一支烟,寂 寞地吸了一口,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形象地反映出了苏丽珍内心深处的孤 独、寂寞与痛苦,她没有地方去发泄,也没有人可以倾诉这里没有啰嗦 的语言,只是用无声的动作来进行诉说电影是一门特别注重画面表现力 的艺术,在这部影片中的画面表现可以说是淋漓尽致,这样不但使影片更 加简洁紧凑,同时还可以留给观众广阔的想象空间。
铃声的响起打破了上面场景的安静,周慕云拿起了“喂"了 一声,那边却没有声音,他顿时知道了是谁他又“喂” 了一声,接下来 就是沉默,霎时间,观众的心也一起沉寂下来,一起在沉默中聆听无声的 语言:恋人间苦苦等候,明明知道是对方都没有一句话,这种炽热的感情 乂是如何的辛烈呀消逝的时光永远也无法抓住了,他总是在怀念逝去的 岁月如果可以的话,他愿意回到从前的日子里王家卫也说过:“电影 是一种不用语言也可以明白的艺术由此可见,王家卫深谙电影的精髓五、结语《花样年华》凄美它讲述的是关于人生和爱情的命题,是一种令人 紧张、神秘但是又让人无法拒绝的美丽王家卫用独特的视角,从时间、 服饰、文学音乐以及画面动作上向我们展示了一种I日上海独特的凄美[参考文献][1] 罗春蕾.论王家卫电影的摄影风格[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1).[2] 胡一慈.浅谈现代境遇中都市人的情感一一以王家卫的《花样年 华》为例[J].大舞台,2012 (02).[3] 红饪.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论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J].北方 文学(下半月),2012 (03).[4] 赵辉,刘晓婷.无脚鸟的音乐天地——评《阿飞正传》《花样年华》 的音乐[J].理论界,2012 (06).[作者简介]何芹(1977—),女,江西宜春人,硕士,景德镇陶瓷学 院陶瓷美术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李新青(1981-), 男,山东日照人,硕士,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 向:陶瓷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