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朝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4KB
约10页
文档ID:205152476
汉朝是如何发展壮大的_第1页
1/10

汉朝是如何发展壮大的?西汉,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强盛稳固的朝 代西汉自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自称汉王,至9年1 月10日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一共210年不算 在位不到一年的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 12个 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后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汉,这样西汉 灭亡则是在26年• • •l=J西汉初期,人口的大幅度减员使社会经济衰败到 了极限,举国上下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社会生产遭 到了严重破坏,社会物资极度短缺除物资短缺外, 北方和南方边境的不安定、王国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 胁、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 级矛盾激化等因素,内 忧外患使刚刚诞生的西汉王朝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具 体表现为:一者战争功臣以诸侯王的身份割据封地, 利用手中掌握的军队与西汉王朝分庭抗礼,他们垂 涎于汉室皇位,时刻威胁着统一的西汉王朝的中央统 治二者,西汉初期边境秩序还不是很安定,来自南 越与西北匈奴的少数民族政权对西汉领地的入 侵, 对西汉王朝及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在这样 的情况下,西汉王朝不仅面临着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的重大任务,而且要平息内忧、消除外患否则,西 汉 王朝的封建统治将很快走到尽头经过充分的论 证,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西汉王朝的各项改革措施 陆续出台了 O第一,休养生息奠定稳固的经济基础。

汉高祖刘 邦进行了一系列围绕着“休养生息”及“精兵简 政”两个中心的改革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 期战争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 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 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 自汉高祖开始,历经几代皇帝(惠帝、吕后、文帝、 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 充实”班固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 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西汉初期的改革是从精简军队开始的这些综合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奖励农耕、减 育的政策以增加劳动力,同时还推出了 “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等政策2、采取了压抑商贾的政策少赋贡、奖励农耕,招抚流民、释放奴婢、鼓励生刘邦即帝位后,令商贾不得着丝织衣服,不得携带兵 器,不得乘车骑马,不得做官吏,这些措施使得商贾 大受限制,同时也有利于 人民的休息高祖死后,曹 参采用“萧规曹随”的政策,既遏制了吕后等势力的IIIpHII狂涨,也给社会发展争取了必要的时间随后的文帝 继续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其子景帝即位后, 也持续此种政策,因此历史上 将此时期称为“文景 之治”。

在此期间,国家稳定发展,国力大大增强 到汉武帝时,继续对经济进行强力推动,①改革币制,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元鼎四年汉武帝下令禁止各郡国 私自铸币,②对盐、铁、酒等产品实行官营制度③实 行均输法及平淮政策均输法是大司农向各郡国派遣 均输官,负责把各郡国应该输往京师,而京师暂不需 要的物品直接从生产地转运到其它地方出卖,同时把 调剂来的京师所需要的货物运达长安均输官其实际 作用是调余缺,使各种物质都能非常顺利到达最需要 的地方平淮法是由大司农在京师设平淮官,接受均 输货物,按长安的市场价格涨落的实际情况,抛出或 收购,以调剂市场、平抑物价均输法与平淮法的实 施从根本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商人失去了投机经 营的机会,对政局的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④“算 缗”与“告缗”算缗”是汉武帝从公元前119年 开始推行的一种税收制度,规定向商人、高利贷者征 收财产税具体征收标准是:商人财产每二千钱征收 一算,即6%;手工业者每四千钱征收一算;另外还 设立了车船税等税种为了打击隐瞒不报或少报税款 的商人及手工业者,汉武帝于公元前114年下令实行 “告缗令”,鼓励人们告发不遵守“算缗”的人按照当时的规定,告发的人可以得到被告发商人财产 的一半作为奖励。

这一抑商扶农政策现在看起来对经 济的发展极为不利,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着实 起到了鼓励农耕,增加国家收入的作用第二,不断强固中央政权从汉初到武帝时期,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问题最重要的便是王国问题首 先,高祖封王稳定局面关于汉初分封的原因,史家 们的观点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形势 之使然;二是自周以来在人民脑海中存留是封建观念 所造成的朱弘从意识形态方面 言之曰:“虽然社 会上一部分先进人物已看到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势 在必行,但由于长期的分封制,封邦建国的思想仍有 巨大的历史惯性三是惩秦之弊四是巩固政权之 手段朱弘认为刘邦对于异姓王的分封仅仅是为了怀 适附远,是一种手段,而分封同姓王的目的也仅是 为了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而已五是被迫分封汪认为,汉初异姓王的存在,乃是既成事实刘邦 在灭项羽建立汉朝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地位 否则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和刘邦对抗,刘邦的地位也 Ill还有危险而孙家洲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汉初实 行分封的根本原因只能是刘邦认为分封制优越于郡 县制另外,他还认为,在汉初经济凋敝的条件下, 建立一个力量足以控制全国的中央政权是有很大困 难的除以上几种看法外,史建群认为,高祖分封同 姓王是为了镇抚关东。

汪筏总结曰:汉代诸王在其国 内虽有征收租赋和力役之权,但这是皇帝给予他们分 享的,他们须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征取;诸王没有征聚 军队之权,这需要有中央的虎符、羽檄为验;诸王在 国内虽有行政权,但皇帝眼前他们依照中央法令并遵 守中央法度,皇帝派有官员监视和牵制他们;王位虽 是世袭的,但王的领地并不固定,可以移转、增削, 也可以收回总之,对于诸王林地,皇帝保有最高所 有权然而,西汉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包括了贵族, 文武官吏和大地主,大商贾四种人这四种人各自均 有割据性,只有在皇帝和他的朝廷坚强有力的时候, 他们才拥 护统一,成为中央集权的支持者,如果皇帝 和他的朝廷力量衰弱了,他们便扩大自己的势力,与 朝廷抗争作为统治阶级首领的皇帝,一方面要满足 他们的要求,以换取他们对朝廷的支持,一方面又要 限制他们的过度活动,以减轻他们对朝廷的损害例 如分封制,汉高帝在消灭割据的异姓王之后,而又代 之以半割据的同姓王汉文帝时,国王都长大了,开 始驱逐汉官,图谋叛变至汉景帝时,才平定七国之 乱,改革王国制度,国王权力全部被剥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权贵对政权的控制,汉 武帝首先从丞相开刀汉武帝用儒生代替开国元老和 功臣担任丞相的职务。

这样使国家大权重新回到了皇 帝手中颁布了 “推恩令”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是:各诸侯王除了由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 砂”把王国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为列侯,并由皇帝制 定这 些侯国的名号这样新的侯国就自然从原来的 王国中脱离出来,受当地郡县管理管辖这些分封出 来的侯国虽然地域独立,但其政治权力基本被剥夺 这项措施使地方王、侯仅仅具有享受封地租税的特 权,其它政治特权全部由中央政府收回了与此同时, 汉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想方设法剥夺地方王、侯的 封号这样,地方王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逐步减除 了第三,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奠定稳定的制度机制 一级政区:郡(国)汉初年有60多个郡,2年共103 郡、国长官最初称郡守,景帝时改称太守二级政 区:县(侯国、邑、道)邑是皇太后、公主所封的食 邑;道是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政区公元2年, 共有县、侯国、邑、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万户以 上的县称县令,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行部(又称刺 史 部):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 设了 13行部,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 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关于汉代的仕进制度,过去大多以察举制来概括,察举制能够依照德行、经 术、文法和政略标准II录用文官,因而造成了社会上下层较为活跃的对流, 和官僚家族较大的“更新率”。

父祖无任何官位的平 民、贫民以24.4%的比例,经孝廉一途经常地加入 政府,并且能够得到迁至高位的机会,这实际意味着 身份制、世袭制的削弱刘邦做皇帝后,便下诏征召天下“贤士大夫”到 京师,分派大小官职,给与田宅士人有官做,既充 实了官僚机构,也免得失意为乱汉初的经济条件很 差,《汉书-食货志》说:“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 相或乘牛车这种简陋的生活,一般得官得田宅的 士人,也心满意足,不敢为非作歹,也 就有利于人民 的休息汉武帝为了加强帝权,选用了一批精明的官吏作为自己的左右手这些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并参与朝 政,皇帝通过他们来裁决各项政事这些人统称为“内朝官”,以与行政系统的“外朝官”相对这样 朝政由皇帝直接行使lSi!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课,汉武帝分全国为 十三部(州),每部由皇帝直接指派一名刺史,并对 他们规定了 “六条问事”的职权,对地方官吏实行监 督六条问事"的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 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 诏书遵承典制,倍(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 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 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 所疾,山崩石裂,舐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 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 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连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 货赂,割损正令也。

①六条问事”除第一条是 裁抑豪强外,其他五条都以二千石官吏(中央九卿、 中郎、地方郡守、尉等官吏,年俸约为二千石左右) 为对象这种考察的目的,一方面是限制地方官吏的 权力,加强对他们的约束,以利中央集权;另一方 面,也加强了对豪强大族的控制武帝任用了许多执法严厉的“酷吏”,担任地 方长吏,诛灭了一批豪强大地主,减少了地方上的阻 力汉武帝扩大了察举范围,在贤良和孝廉之外, 增加了儒学、明法、德行、学术等考察内容和对象, 并命令郡守向中央举荐人才允许百姓上书议政,并 从中选拔有才之人同时,在京城设立“太学”,专 门为政府培养文官这些措施使大量具有真才实学者 被选进了官吏的队伍当中,而且一部分社会下层的人 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第四,不断加强军事实力西汉初期的所有改革措施都是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展开的,并没有停止在加 强戍边能力及提高军队战斗力方面的努力选精壮郡 国兵、屯田兵驻守边防,大量移民到边境要害之处建 立城池,并建立和完善了长城、驰道、驿传、烽燧等 军事设施,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边境的防卫工作西汉 统治者积极训练骑兵,并鼓励民间养马为了提高军 队的战斗力,西汉时期每到秋后农闲季节,京师及 各郡县都要举行大校阅、大讲武。

同时积极发展民间 体育运动,以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俗话说“兵马未 动,粮草先行”,军粮的储备也是加强国防力量的重 要手段西汉王朝的统治者们采用“入粟拜爵”的 制度以筹措军粮汉文帝采纳晁错“募天下入粟县 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的建议,筹集军粮具体 规定:入粟者要将粮 食运输到长城沿线当长城沿 线的粮食足以维持5年之用后,又下令各郡县收藏 这一措施保证了西汉王朝战时的粮食供应第五,忍辱负重发展对外关系利用“和亲”与 防御相结合的方式安抚匈奴等对西汉政权的窥视 者对处于南方实力相对较大的两越也采取忍让迁就 的姿态,承认赵佗为南越王,立无诸为闽越王,后汉 惠帝又立摇为东海王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政策由 怀柔、安抚和忍让转变成了征讨汉武帝时期中国版 图面积不断扩大,往西现在的新疆和甘肃,往东北 现在的辽东半岛、鸭绿江、浑江一带都已纳入中国的 版图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改革之所以成功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原因:1.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政策有着很好的 延续性2.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 体现了 “以民为本”的思想3.发展经济为先的改革 前提体现了劳动人民盼望和平、安定生活环境的愿望 4.西汉时期的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