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江奇石文化综合性学习案例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079017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清江奇石文化综合性学习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清江奇石文化综合性学习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清江奇石文化综合性学习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清江奇石文化综合性学习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清江奇石文化综合性学习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清江奇石文化综合性学习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清江奇石文化综合性学习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清江奇石文化综合性学习案例长阳县磨市中学胡金凤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以清江奇石为探究对象,丰富学生知识面,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目标:在活动中,培养探究精神,体验清江奇石丰厚的 文化底蕴,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清江奇石文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 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意识,并学会合作学习。二、活动设想:长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县开展的探究土家品牌文化(风景名胜、风俗 民情、家乡名人、土家特产等)的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体验生活, 展示自我的空间,作为暑假品牌文化探究活动情况的一节交流课,这

2、堂课只可能 成为土家文化的一个窗口,为了帮助学生突破综合性学习中的难点,更好地体验 生活与语文的链接,我把目光聚焦于清江奇石文化这一有民族性时代性的新生文 化视点,主题内容是探讨清江奇石文化,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清江奇石的参观采访, 收集等活动所得到的信息,进一步认识清江奇石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学 习主题的选择上。我认为首先它建立在学生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学生有丰富的体 验,第二,由直观的石头引伸到文化,这是一个感性到理性的深化,既尊重了学 生的认知规律,也能更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提高在生活中学习语 文,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三它注重了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 生个性化的

3、发展。在学习交流方式的选择上,我采用以合作探究为主的主要方式, 因为本次交流以探讨清江奇石文化为主题,要能真正突出“文化”二字,并渗透 语文学科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例如:“奇石文化鉴赏”这一主要环节, 需要有一定的奇石鉴赏经验方法,还要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需要同学们的充分 的交流,合作学习才能完成,所以本节课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当然也有学生个 性创作的空间,例如:在具体鉴赏形式的选择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 决定,这样就能更好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三、活动步骤及部分实录(一)导入播放土家品牌文化探讨综合性学习部分活动过程专题片(清江风光、手工 精品、名人专访).此目的在于用直观的画

4、面展示师生同学习探讨的过程,营造语 文学习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活动的喜悦与成功,并让学生思 维重新回到活动场景中去以丰富学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探讨学习 做情感上的铺垫,调动学习的兴趣.师语:刚才欣赏了这组画面,我想大家的心肯定又回到了实践活动的场景中,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面,并且关注一下画面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二)主题显示继续播放专题片(有关师生对清江奇石的参观画面),此目的在于引出本 节课文交流主题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活动内容,并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丰富 情感。师语:刚才画面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生答:清江奇石。师语:不错,正是清江奇石,它钟天地之灵秀,聚日月

5、之精华,是大自然留 给我们的一部研读不完而又意义深远的无字天书,记得在的实践活动中,有很多 同学写了不少关于清江奇石的很有见解的文章,今天我们在一起,是想进一步来 交流一下大家有关清江奇石文化的学习探讨情况。(三)走进清江奇石文化1、“我的奇石展”此步让收寻了清江奇石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奇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他们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介绍自己的奇石的。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初步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清江奇石了知程度,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的引导, 去发现奇石中的“文化”内涵。师:好,下面我想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寻觅的清江石,其他同学思考,他 们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介绍的。生1:大家看

6、我手中的这块石头,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让我想起了 红楼梦开篇中的那块石头,大家觉得像不像?(师点头赞许,其他学生窃窃私语)生2:我手中的这块石头,我给它起了个名儿一一蘑茹云,大家看,它是不 是像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茹云。师:说得好,还给它起了个名儿,谁再说一说?生3;我的这块石头,它的名字叫“夹心面包”你看中间这一层淡黄色的是 鲜鲜的奶糕,大家千万不要流口水。(师生同笑)生4:请看我的奇石,我叫它“千年老龟”你看背上的这些纹理,足以看出 它的苍桑。师:听了上面同学的精彩介绍,大家想想他们从哪些方面介绍的呢?生1:我认为是从形状、色彩、纹理等方面介绍的。师语:哪些是形状?生1:说它像磨茹云,像

7、红楼梦中的哪块石头。师:很好,说到红楼梦,大家会想到了什么呢?生齐答:四大名著师:四大名著在我国影响如何呢?生2:它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师:说得好,古典文化的精华,这么说,石头中也蕴含着古典文化?(生默许)师语:像这样的中国古典文化渗透于奇石中的例子,大家所搜集的信息资料 里还有没有呢?(学生查阅相关信息,交流。举手发言)生1:还有古代诗歌的运用,比如说有的给奇石命名为“野火烧不尽”,还 有“百舸争流”等。师:说得好,这都是些诗歌名句,那你认为为什么要这么取名呢?生:根据奇石的形象,它能体现诗句的意境。师:不错!想象丰富。还有其它的吗?生2:还有,有的给奇石题诗或词,例如:“高原牧歌”这方清

8、江石的题文 就是用的“敕勒歌” 一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使普通的石头也具有了灵性。师:很好,由此可见,古典文化内涵赋予了清江奇石的“奇。这正是清江 奇石文化所在之一,大家再交流一下,看看古典文化渗透于清江奇石的例子还有 多少。(学生交流,教师查看交流情况)师语:看来大家找了不少例子,很好,但我要问,大家所参观了解到的清江 奇石都是古典文化有关的吗?请再交流。举手回答我的问题。生1:不是,我这里有几份资料,给清江奇石命名是用人物形象,如“女蜗 补天“火之神”、“岳魂千秋”,“卓别林” “蒙面女”等。师:那这里面又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思想呢?生1

9、:对优秀人物的赞美。师:对,人们同样可以从一块石头中去发现美,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如此 说来,奇石文化也是一种“发现美,欣赏美”的文化。除此之外,清江奇石还蕴 含有其它文化吗?生:还有,清江奇石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例如说:“土家罐”,“巴人 缸”这两幅作品,有着独特的土家风韵,使人想起淳朴的土家民风。师:说得好,总的说来,清江奇石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块小小的顽石, 只要你去细细品读,一定会读出艺术的灵感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我这儿也有 几幅清江奇石作品,大家从中又读出了哪些文化内涵呢?请参考我们刚才的分 析,结合你搜集的信息,选取其中之一进行鉴赏,或题名,或题文,还可进行其 它创意。2

10、、奇石文化鉴赏教师提供四幅清江奇石作品,学生选择其一进行鉴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进一步挖掘蕴含在奇石中文化底蕴,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 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鉴赏任务,然后在组内交流,选派代表 发言。)师语: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哪个组的代表先发言。生1:我给第一幅奇石题了个名,叫“日落苍海师:很有诗意,能说说为什么这么题名吗?生1:我是根据它的意境:中间的圆圈就像一轮红色的太阳,圆圈下面隆起 的一小部分就像一座小山,小山周围是波光粼粼的海水,像夕阳与海水吻别,即 将逝去。并且我给它题了首小诗:我已将,为何你还要抛起那怒吼的波涛,

11、i!原谅我的鲁莽,是为了亲聊你那红洲的脸庞。师:好,很有创意,现代抒情小诗,把落日、苍海都人格化了(生鼓掌)其 他组的同学呢?生2:我给第二幅奇石取名为“云潮并且写了一幅对联:潮是潮非洲, 丽若云霄,飞腾翻至九天外,云似云非云,有如梦境,逍遥游际碧生间。师:好,说得文化飞扬,渗透了中国几千年的对联文化,大家慢慢品味吧, 还有谁来展示自己的鉴赏才能呢?生3:我给奇石取名为:“心的呼唤”,并且写了一则广告词:青山绿水石中 留,环保绿山心中唤。师;呼唤环保,主题不错,广告设计有创意,下面我们看下一组的又给我们 带来了什么精彩的见解。生4:我给第四幅奇石编了一个故事,题目叫心中的鹰:从前有一个恶 人,

12、在世上专门害人,做恶事,玉皇大帝知道后,就派一神眺下凡去制服他,神 雕化为人后,经过一番搏杀,终于将恶人制服了。之后,神SI有功,被玉皇大帝 称为勇士的象征,并四它下凡执勒,之后,腰就成了人们的勇土,坚强者的象征。师语:好,奇石还蕴含着传说,很有想象力,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课堂交流 就到此为止,更多的我们放在课外探讨吧。(四)小结师:这节课大家的学习兴趣很高,发表的见解也很精彩,清江奇石只是土家 文化的一个窗口,正如刚才同学们的广告语一样:“清江奇石美,巴土文化长”,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探究我们的土家文化。四、活动评析本节课的交流探讨学习过程体现了 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自主性;本节课旨在探究清江奇石文化,引导学生体会“文化”的内涵;让学生 挖掘家乡文化,拓展了语文学习资源。其难点是学生鉴赏奇石文化这一环节,从 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文化”二字,体会得较好,鉴赏环节中出现了许 多精彩见解,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掀起了课堂气氛的高潮,突破了难点;在师 生角色的处理上,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交流互动中同学习、 共发展,发挥了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