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05077610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摘要: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普遍应用,伴随着商品混凝 土的推广,建筑楼面出现裂缝的机率在增加,日益受到社会 人士关注;专家认为控制裂缝是个系统工程。楼面结构出现 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 使用等方面问题,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 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寻找其成因,利于有目的进行裂缝控 制。关键词:混凝土裂缝 成因 控制混凝土工程中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结构较易产生裂缝, 从实践中来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也是很大的,相 当一部分裂缝对建筑物的受力及正常使用无太大的危害,但 裂缝的存在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会

2、对钢筋产 生腐蚀,是受力使用期应力集中的隐患,应当尽量在各方面 给予重视,以避免裂缝的出现或把裂缝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 内。一、裂缝的成因分析裂缝的形成有外荷载、结构计算模型差异、材料的收 缩(主要为的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等原因造成。从技术 角度来分析,有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问题,主要反映如 下:1、从设计方面看楼板刚度不足:设计按多跨连续 板进行配筋计算,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较少考虑混凝土收 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楼板高鳄比仅为 L/33. 6- L/35 ,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楼板构造 配筋设计不周: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在中部板面 不配钢筋,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

3、土收缩,因无构造钢 筋约束,板面即出现裂缝。楼板内布线欠合理:由于水电 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 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部分预埋管径N D25 ;且设计 管线位置在楼板鳄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截面 受到很大程度(15%40%)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 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 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从房屋的空间结构来看,剪力墙刚 度大,约束了剪力墙间梁板的水平向自由变形,而梁刚度又 较板刚度大,因各类因素引起的水平向收缩变形均集中到剪 力墙间刚度最小的板上,造成这块板开裂。膨胀剂的选用 与掺量:设计未明确混凝土的限制膨胀

4、率,只提出膨胀剂的 品种和掺量范围,施工时按设计提供掺量进行配比施工,使 混凝土的实际限制膨胀率不能达到最佳限制膨胀率。2、从施工方面看 水电预埋管施工时在板内位置欠合理:管位置过高或过低;位置过高时,极易在板面出现因 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的裂缝,也易在维修裂缝或室内装修时 损坏管线;两根管线并行布置时,管线间距过小甚至并拢, 更易因管线集中而产生裂缝。(2)空载养护期不足:从楼面混 凝土浇完、收光至施工材料堆放,平均空载养护期仅为一天 半,人为因素过早地震动、荷载造成楼板幼龄混凝土内部受 损开裂。且施工中用塔吊吊运的钢管、钢筋等周转材料因受 剪力墙钢筋影响多堆放在预埋管线部位。3、从材料方面看

5、楼板商品混凝土强度为C40(8层以下)05(818层)00(18层以上),其收缩变形值为 同标号普通混凝土的1.2-1.3倍,且商品混凝土单方用水 量过大(200Kg),其中部分水在振捣时被游离出来,部分水 与水泥结合成凝胶,相当大一部分为自由水仍留在混凝土孔 隙中,成为混凝土干缩的隐患。楼板拆模后,板面和板底长 期裸露在大气中,后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面层养护期过后也 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正是这种环境效应(受温度、湿度、 风力影响使水泥石毛细孔、凝胶孔内的自由水由表及里逐渐 蒸发),和尺寸效应(楼板裸露面积大,厚度薄)的共同影 响,使楼板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干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缩、温度收缩、收缩是要因,而由于施工 管线预埋欠合理、楼板刚度不足、材料等多重原因综合,使 本工程楼板沿预埋管线处出现大量裂缝。二、裂缝的控制措 施()总体而言1、设计措施1)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 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 5%间。 2)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 节采取加强措施。3)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 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4)在结构设计中应充 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 件下,后浇缝间距20 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 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 变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