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发展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9608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庭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庭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庭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发展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爱劳动是一种优秀品德,也是每个人必备的素 质。所以,教育幼儿从小爱劳动,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对幼儿本身、家庭、社会都是十分有益的。长期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青少年思想 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和家 庭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一、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据调查,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中,大约有50%不参加或每天只参加10分钟的家务劳 动,每天平均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而学龄前儿童参加劳动的情况更差。有的孩子已 经五六岁,都快上小学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早晨不起

2、床,伸着胳膊等家长,就像个 小少爷大小姐似的;也有的上完卫生间,等着家长给他擦屁股;还有的在家里或幼儿园, 玩完玩具不会收拾,不想收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父母对家庭劳动教育的认识误区引导幼儿参加一些家务,不是要孩子“分担”家务,而主要是进行家庭劳动教育。 大多数的家长在对智力教育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对幼儿知识学习方面几乎倾 注了所有的心思。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家庭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 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很多时候,忽视了家庭劳动教育,剥夺了幼儿劳动的机 会,有的父母认为家务劳动会影响幼儿学习;有的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承担不了家务劳 动,

3、反倒添乱;而有的是因为宠爱幼儿,担心幼儿吃苦受累;也有的认为他们小时候没 有享福,让自己的孩子多享点福;另外有极个别家长有时看到干体力活儿的人,就“谆 谆告诫”幼儿要好好读书,不然的话,就会跟他们一样当“苦力”。总之由于父母片面 认识和错误的思想,幼儿也随之缺少了很多劳动的机会,导致其没有劳动的体验,经不 起劳动的苦累,依赖性强,自立能力差,厌恶劳动。(-)幼儿没有劳动的意识虽然幼儿天生喜欢“动手动脚”,凡是他们没做过的事都想试一试,但由于他们的 劳动能力差。并且没有劳动的意识,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劳动,劳动对他们来说有什 么意义,他们只把劳动当成是件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游戏。所以即使他们劳动

4、,他们 往往抱着玩玩的心态,做的好不好都没关系,甚至有些幼儿连家务劳动都没有碰过,所 有的家务都由父母承担。(三)幼儿园教育的疏忽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主体,幼儿园最初的职能是服务于家长,家长的需要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只要家长有需要,幼儿园都尽量满足。幼儿教师是 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第二任父母,起着教育引导的作用,虽然他们明白劳动教育对 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家长的要求,教师也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对幼儿的劳 动教育,白白失去劳动教育的良机。针对上述存在的现状,作为父母,应如何对幼儿实施家庭劳动教育成为一个不可忽 视的问题。二、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家庭劳动教育是幼儿全面

5、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幼儿劳动意识, 养成要劳动的习惯,使他们在家庭劳动的潜移默化中增长才智,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家长应转变观念,走出劳动教育的误区家长要转变对家庭劳动教育的观念,明确家庭劳动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千万不 要错失家庭劳动教育的大好时机,因为家庭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康 的人格,发掘幼儿的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幼儿思维特点以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学习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在劳动中,幼儿的双手活动有益于 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劳动还可 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

6、官,促进大脑产生丰富的神经联系,激活大脑的活动水平与能力。所以,首先父母应该支持、鼓励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正确认识幼儿参加家务 劳动不是为了减轻成人的劳动,而是为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 事需要幼儿去做。如擦桌子、收拾玩具等。即使幼儿出错,也不要责备他。应在旁边指 导,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做得好时,应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幼儿在多次的重复和练习 中不知不觉学会生活自理。其次,父母应该充分信任幼儿。幼儿做任何事都需要信任,劳动也是如此。父母应 信任幼儿,在信任的同时放开手脚,让他大胆、放心地干。幼儿就会享受到劳动的快乐, 相信幼儿在父母信任的目光下,会变得格外勤快。只有这样,幼

7、儿才会乐意去做。最后,父母应该为幼儿的劳动操作做示范。幼儿由于经验不足可能做得不好,父母 不要嫌弃,而应在旁边耐心地传授一些技巧,可示范其中的关键环节,以便幼儿模仿,其 他环节则启发幼儿自己动脑筋。例如为幼儿系鞋带,另一只鞋留给幼儿自己系;为幼儿 擦一半的桌子,另一半留给幼儿自己擦。(-)为幼儿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幼儿天生喜欢劳动,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依靠劳动。要在 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家长首先让幼儿明白,劳动是光荣的,是一 种优秀品德,其次是劳动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先进。再 次就是劳动还具有为他人、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性质,做父母的

8、一定要把“劳动最光荣” 这个传世之宝交给幼儿,他们将终身受用。(三)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由于幼儿没有劳动习惯,他们认为劳动就是游戏,所以还需要父母的指引和培养。 因为劳动不仅是让幼儿获得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思想习 惯、吃苦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有了这些良好的思想品质,还可以“迁移”到学习、 工作、事业等方面,让他们终身受益。所以,首先增加家务劳动的趣味性。家务劳动是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一种实践活 动,往往-开始,幼儿的劳动目的性强。父母可以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孩 子,分配不同的家务。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引导幼儿在玩中学着干,可以通过游戏 形式加强劳动的

9、趣味性。如教幼儿学习洗碗,就可以边洗碗边数数;学习择菜,就可以 教幼儿择菜,同时认认蔬菜名称;可以跟幼儿比赛谁擦桌子干净等。既激发幼儿劳动的 积极性,又使劳动富有情趣,幼儿才会充满自信去做。其次,劳动内容、时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父母要考虑幼儿自身特点和能力,劳 动内容、时间必须是幼儿承受得了的。否则,会使幼儿过度疲劳,影响身心健康。如劳 动内容,5岁前的幼儿可以做收拾碗筷,关水龙头,衣服分类放好,收拾自己的物品, 给大人递拿些轻微物件等事情;劳动时间为3一一4岁的幼儿每天可劳动10一一15分钟, 56岁可劳动2030分钟。通过教幼儿做家务,把劳动观念灌输到幼儿心里去, 让幼儿对家务劳动更感兴

10、趣。(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教师作为幼儿的第二任父母,对幼儿 的劳动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与教师应积极配合,共同合作培养幼儿的劳动意 识,并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心,学会关心他人,增进与人的感情,逐渐养 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为此我们要做到:1. 为幼儿创设劳动实践的机会与环境家长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劳动机会,如在家里,家长与幼儿分工合作,规定 哪些是幼儿做的,哪些由父母完成;今天应该做什么家务,明天又应该完成哪项家务等。 在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整理图书、收拾玩具、擦桌子等,还可以利用餐前餐后 的时间,组织幼儿说一说在家、幼儿园做了哪

11、些劳动,有什么感受等。同时还要培养幼 儿劳动的安全意识与卫生习惯。由于幼儿个子矮、力量小,安全意识淡薄,所以幼儿在 做家务时,父母还不能太放手,应陪伴和指引孩子一起做。一是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幼 儿不正确的做法;二是可以防止幼儿发生意外。幼儿往往丢三落四,虎头蛇尾,父母必 须十分耐心。另外,幼儿在使用小刀、剪刀等利器时,父母更要注意引导他们安全操作。 幼儿做家务时,摸摸这,动动那,摆弄摆弄物品,往往忘记洗手,父母要有意识并及时 提醒幼儿劳动后要洗手,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 注意随机教育有的幼儿在家里做家务,在幼儿园就不做了,或者是在幼儿园劳动了,回家就懒得 做家务了。家长与教师要积极的配合,

12、共同培养幼儿。在口常活动中随时抓住教育机会, 如有意识地让幼儿自己穿脱衣裤、鞋子,整理图书;在带幼儿出游时,看到工人、农民 在劳作,可以随时把劳动的思想灌输给幼儿,让他们认识到工人农民都是通过劳动才获 得成果的;在电视上看到哥哥姐姐们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时,还可以教育幼儿要有为他人 服务的意识。这样,幼儿的劳动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同时,劳动教育的效果也得到提高。总之,幼儿是父母的希望,祖国未来的花朵,为了孩子将来的生存和发展,让我们 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并灌溉其健康茁壮的成长。我们相信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以及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下,家庭劳动教育将会越来越被重视。参考文献1 赵忠心.热爱劳动最光荣J.幼儿教育,2007, (378)2 郑沪生.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劳动教育J.幼儿教育,2007, (378)3 晏红.家务劳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J.幼儿教育,2007, (378)4 秋楠.幼儿干家务,不可忽视的成长要素J1.2007, (378)5 王舒平.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M.北京:海朝出版社,2005, (1)6 (美)斯特娜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M,张艳华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