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9030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议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议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议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议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其专业化成长塘沽区教育中心张爱红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必须探讨育 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从而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反思 性实践者,即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借助于科学的研究 方法,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 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 平,主要依赖于教育实践及其实践的反思。反思性教学的实 施要借助于教师的行动研究,掌握行动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从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重视反思能力 提高的整个系统的统一,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

2、目 标。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主题词反思反思能力 反思性教学 专业化 专业化成长正文二十一世纪人类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迫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升专业素养。知识经济时代最大 的特点是知识的不断创新,使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从对自 然资源的依赖转向对人类自身素质的依赖。也就是说,知识 本身已远远不够,至关重要的是知识的不断创造。人类创新 能力又需要通过教育来达成,就是要求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且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 能力。创造型的学生只能由创造性的教育和创造型的教师来 培养。为此,教师必须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 成为教育的研究

3、者。幼儿教育处于启蒙教育阶段,是基础教 育的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 儿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转化为 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要求。纲要同时表达了对教师的关怀, 就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目前,提高幼儿教师反思能力 成为教育研究的主题,可以经常看到“教师成为研究者”、“反 思型教师”、“教师专业化”、“反思型实践者”、“反思性教学” 等表述,这些对教师角色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与之相关提 出了一些科学理论,科顿和斯巴克思一兰格的教师反思过程 理论,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反思方法理论,克瑞默一海因提 出了支持反

4、思的环境理论,波斯纳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 简要公式:检验+反思=成长,波斯纳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 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 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专业 成长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我国教育家张雪门先生也曾提出 教师应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检讨。如今,认识到了反思性教学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与功能,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有 益的尝试。反思能力已成为教师追求、探讨的新技能。一、教师的反思能力赋予教师“专业化”新的内涵,是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反思能力,即对教学经验的反思能力,又称“反思性实 践”能力或“反思性教学”能力,是指思考教学问题、作出 理

5、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是 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从二十世纪70 年代开始,日本、美国等国家先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推进教师 “专业化”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两种范式:一是“技术 熟练者”范式,将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 程度作为“专业化”的主要标准,是现行教育制度形成的思 想背景之一;二是“反思性实践者”范式,认为教师的“专 业性”是凭借“实践性知识”,即运用综合的高度见识所展开 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的成熟度来加以保障。这种专业成长 的特点是在实践性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实践性知识” 的发展。“反思性实践者”亦即指对实践的反思能力。二十世 纪8

6、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一个新的口号,在 欧美教育界广泛流传。概括地说,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 现为对自身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 不断改进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 指出:律师、医生、工程师都“具有一种尊重且值得受尊重 的学问”,大学教师也“代表着他所讲授的这门学科以及他对 这门学科钻研的程度,一位中小学教师缺乏可资比较的学术 声誉”,因为在一般人眼里,中小学教师“无论是从技术和科 学的创造性上来说,都不是一个专家,而是一个知识的传递 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

7、他还特别指出,尤其糟糕的 是,教师们“自己也这样认为”。可见,传统教育中教师仅仅 是“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这一定位限制了教师的专业 成长。幼儿教师成为专门职业,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 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撑,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第二,要求教 师以“儿童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行动的原则;第三,要求 教师能够“专业自主”,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 知识独立进行判断、决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单纯的实践 者变为研究一实践者,提高教师对实践的反思能力,这正是 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主要依赖于教育实践及其实 践的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借助于

8、行动研究方法,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 索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 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 学是发现问题一一明确问题一一分析判断一一尝试解决一一 问题得到解决和教师的经验得到重建的循环往复过程。幼儿 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导幼教工作者教育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如何将它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需教师们到实践中去尝试和 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刻领会纲要的前提下,去实践,实 践后反思,从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实践中,反思型教 师提倡教学相长,教师向幼儿学习,为幼儿创设机会,帮助 幼儿获得成功。而以往的教学教师讲的多、灌的多,孩子动 得少、

9、想的少,常此以往,孩子的兴趣被埋没、思维被禁锢。 反思型教师以幼儿发展为本,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女口: 测量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小木棍测量桌子的长度,可孩 子们却对测量身高感兴趣,于是教师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及 时调整教育活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互相测量同伴的身高, 忽然有个孩子提议要测量老师的身高,于是就站直了让他们 测量,可是量了一半他们就够不着了,大家一起讨论想办法, 孩子们想出个非常好的办法,让老师平躺着测量,孩子们达 到了通过活动动手动脑的目的,而且师生关系更加贴近了。 幼儿园中存在许多常见的问题,因为太普通容易被忽视,女口: 小班孩子看书时的现象,他们常常将一本书忽的一下翻到中

10、间,又忽的一下翻回到前面,这样既盲目又使图书损坏率高, 反思型教师善于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 他们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编成生动形象的故事讲给孩子们 听,“一本书就好象一座小房子,封面是小房子的前门,封底 是小房子的后门,看书时先把前门打开,走进小房子,一间 一间的走,一间一间的看,走完了看完了,就从后门走出来, 别忘了把后门关好。”这种方法使孩子们既感兴趣又容易掌 握,收到了好的效果。可见反思型教师善于在实践中反思, 这对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善于 反思,从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提高了自身的专 业化成长。反思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

11、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 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 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不适宜,这个“为什 么”是反思教学的关键所在。三、教师的反思教学遵循教育行动研究这一科学的研究 方法。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要借助于教师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 就是着力于提高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研究。教育行动研究 可以说是教师寻求对教育实践中的事件、情境、问题的理解, 力求提高教育情境中行动质量的研究。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 是:首先明确界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其次,制定行动计划, 将行动计划付诸实践来检验假设,而后进行评价,收集反馈 信息,以确定所采取行动的有效性

12、;最后,反思、解释结果, 并对计划进行调整。简言之,就是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付 诸行动、反馈信息、反思调整,提出新问题再作计划,这样 循环往复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反思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自我反思是教师经常作的教学设计、教育笔记等内容,教师 确定调整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是观察孩子的行为反应。集体 反思是资源共享,互相启发,提升经验和理论的过程,是以 教育理论为指导,可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如,幼儿科学活 动“荷花开了”要求用四种不同质感的纸,折剪出同一种荷 花,放到水中,观察比较那种纸做的花先开,从中使幼儿发 现不同的纸吸水快慢是不同的这一自然现象。活动中教师没 有直接告之结果,而是将主动权交给

13、了孩子们,让幼儿充分 动手感知得出结论,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两种纸荷花 开放的快慢不明显教师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反复进行比 较,孩子们自己确定规则,进行深入探究,活动的目的不仅 局限于此,教师的引导更让幼儿懂得了对待科学研究要有反 复探索的科学精神。这里教师的角色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 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教育行动研究实 现了反思性教学,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四、构建反思型教学模式,培养研究型教师。克瑞默一海因指出,反思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权 威人士、学校校长、其他教师、管理人员、大学教授,都应 该对教师的反思给予支持、合作,没有这种支持与合作,教 师的反思很难

14、进行。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还需从认识上、技 能上、实践上等多方面入手,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地提 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一)树立反思意识,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反思重要性 的学习,明确反思一词的真正内涵,认识反思对教师专业成 长的重要意义。有效的反思需要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为支撑, 可适当借助外力和外脑,专家与教师合作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对问题进行准确的归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掌握反思的基本技能。学习反思的有关知识,了 解何为反思;反思的方法;如何写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就是 反思的一种常用形式。案例的写作包括:选材,确定主题, 写背景情况,事件的细节与结果以及对事件的评价。一篇好 的教学案

15、例应有复杂的情境,人物的心理活动,产生的矛盾 冲突以及独到的思考与见解。教师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 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总结出有价值的教育规 律。(三)在实践中尝试,开展反思教学活动。1. 实践活动反思。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进行活动后反思、 活动中反思和活动前反思。(1)活动后反思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提出明确的反思目标 和内容,反思内容主要侧重于教学管理方面的反思。女口,活 动中存在那些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应怎样避免这些问提 的产生?具体说,幼儿不认真听的原因是什么?可从教师的 语言、教师的位置、教师的观察、教具的设计与摆放等方面

16、找原因。这些具体指导教师反思的指标可以帮助新教师树立 反思意识,形成反思模式。(2) 活动中反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反思。女口:观 看课堂实录,解剖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 为,就教学活动过程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具体说,活动中你 是如何关注幼儿的?你是如何判断幼儿生成的问题的?回应 幼儿的策略是怎样的?教学中反思对于骨干教师可提高其应 变能力,使教育理念尽快转化为教育行为,并确立科研课题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3) 活动前反思即注重教学前的反思,其反思行为表现 为一定的超前性。形式有:说课、试讲;交流教学设想、教 学计划、教学方案等活动。就具体形式提出设问,女口:教学 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水平?活动的设计 是否体现了整体性?活动会产生那些问题?如何应对将会出 现的问题?对于一般教师来说,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 了一定的反思能力,以上形式会使教师对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内容的选择,更加清晰、准确,调整好教师的教育行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