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与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8833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与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鲁开凌韩宁徐英杰执行难已成影响我国司法权威的一大问题,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不满和意见很大部分来H 执行丁作,各级人民法院虽儿经努力,通过采取执行大会战,集中清理等各种形式,不断探索执行方式, 不断强化执行工作力度,执结了大批积案,但往往因为未有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执行难的问题都始终没 冇因此得到根木好转,导致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共至不再相信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在经济发展 -U-T里的当代,执行难已LI益成为拖慢法制建设的后腿,已经煤响了社会的稳定萇至危害到经济的进一 步健康发展,木文拟从执行难产生的背景、原因,初探解决执行难的对策。一、所谓的执行难是指:法院

2、作出的已生效的民事及行政法律文书,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可操作性上 都具有可执行性,但是因为备种人为因素而造成科时共至永久性的失去被执行可能的情况。通俗地说,“执行难”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 执行财产难动”。1、“被执行人难找”主要表现为:在案件进入执行稈序后,被执行人故意躲避人民法院的传唤,有 的拒绝接受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有的举家迁移,长期下落不明;军警所属公司、企业拒绝英至以强力阻碍法院的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02、“执行财产难寻”主要表现在:被执行人多头开户,提供给法院的帐户多是“空城计”,真正有 钱的帐户法院难以查到;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

3、搞假破产,假抵押或者将财产通过虚假的经济往来予 以转移,以逃避债务。3、“协助执行人难求”主要表现在:具有法定执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配合、不协助,刁难执行, 萇至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隐匿、转移财产;或者重父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已经采取强制执 行措施的标的物,划拨人民法院冻结的款项。4、“应执行财产难动”主要表现在:被执行人肆意撕毁人民法院的查封令、扣押令,擅白处置应执 行的财产;将应执行财产混同为或谎称为国家不允许强制执行的财产,如股民保证金、军费、职工养老金 等;暴力抗拒执行、殴打、用攻、非法关押执行人员,这是抗拒执行的极端影响表现。二、造成执行难的原因(一)立法上的缺陷对民事主体

4、特别是白然人的资产及负债状况缺乏法律调報,这是造成“执行难”的根木原因,因为这 种法律上的缺陷使得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措施可能无法操作。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 二条有关 条款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社和其他有储蓄 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 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人民法院有权查封、 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 必需品。民事诉讼法还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

5、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 出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从法律的规定来看,人民法院的执行措施很多, 权限也很大。但是执行这些法律条款前提首先是,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有十分清楚的了解。而这 乂有赖于国家对民事主体特别是H然人的资产及负债状况的法律调粥。民事主体占有资产的形式有多种,这些资产可以是存款、股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以及齐种收藏等。它们的处所以及流向,只有所有权 人最清楚。一个被法律文书确定为被执行人的、拥有以上财产的所有制主体,假定他有足够能力履行法律 文书确定的义务,如果他根木就不愿意履行这种义务,他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其财产转移或隐匿。

6、他可以一边过着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生活;一边对着人民法院的执行人员装穷。装穷的结果是,人民法 院对他的执行无法进行。因为法律已经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时还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 活必需费用和必需品,虽然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他有履行能力,但我们无法取得他拥有资产的确切证据。司法机关对公民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一无所知,这正是国家对民事主体资产及负债状况缺乏调整的后果。为 此我们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全民资产及负债中报制度。事实上,这种法律缺陷造成的不仅仅是“执行难”, 它还使市场经济的其他法律无法实施。(二)宏观上,社会上的不利因索,这往往归结于执法方面的原因。的确法律的初衷总是美好的,但是 结果的

7、不如意通常就是在执法环节,我国社会的复杂稈度决定了在社会上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不利于执法的 若干因素。1、一些被执行人的法律意识不强。一些被执行人对生效判决调解及法律上赋予强制执行徳法律文书 所确定的义务不白觉地履行或者采取抗拒行为,主要表现在:不积极主动向法院提供财产情况,故意逃避 执行,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造成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杳,增加了执行工作的难度。2、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存在是“执行难”存在的“顽疾”。在很多地方存在严重的地方 保护主义,为保护当地或部门当事人的利益,不惜干扰人民法院正常司法工作的开展,少数地方官员和部 门领导从狭隘木位主义出发,表面上支持人民法院执行

8、,实际偏袒木地当事人,为被执行人逃避履行义务 找种种理由,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事实。3、执行力量不足、办案经费短缺、装备落后.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执行工作的需要,由于执行法官 人员编制不足,一个地方基层法院的执行庭法官每年个人要承担大量的执行案件工作,往往把一件案件的 执行排到半年Z示,而且是一个执行员同时兼顾几件案件的执行的情况比比皆是。4、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给法院执行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执行工作目前主要依靠民诉法和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执行T作的规定来开展工作,缺乏具体明确的操作规范,没有制定出强制执行法等比较切 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使执行人员无法采取行Z有效的执行措施。即使现在的最新司法

9、解释也存在看一定 漏洞!如“对拟拍卖的财产当事人双方及其他执行债权人申请不进行评估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债权人为何不同意进行评估?该不该说明理由?是不是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茯至和第三者互相勾结转移国 有和集体财产、损害国家集体财产利益提供了便利等也值得商讨。(1)5、行政干预的存在一定稈度上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方面很大原因是因为法院系统的财政 并没有独立,在行政诉讼中法官对政府官员的谦虚态度可见一斑,同时在党的领导法院的建设上往往表 现是在具体的案件上而不是从宏观上领导也是其中的原因。例如:杳询到单位帐户上有存款并予以冻结, 往往因当事人向其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后,冻结的存款也无法扣划

10、。6、涉企涉府案件的大量存在,以及企业和政府的履行能力的下降,也给执行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众所周知,在执行案件中,最难执行的案件就是涉及企业和涉及政府的案件,由于该类案件的申请人 大多数是H然人,对其个人利益看的比较重,实现白己的权利的要求比较强烈,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到法院 找、和承办人吵闹、越级上访的比校多,但是由于企业和政府的履行能力差,相当一部分法定代表人特权 思想严重,法律意识淡薄,致使案件难以执行。因该类案件不能执行,致使权利人大吵大闹、越级上访, 不但影响了执行工作,而且影响到法院的報体工作,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7、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执行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所有不

11、能执结的案件的当事人都没有履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冇很多有能力履行拒不履行的 大有人在。由于对存款情况不能有效控制或无法掌握,很多被执行人的存款在银行长利息,被执行人報LI 吃喝玩斥,但就是不履行义务,人民法院也因无法查到其存款情况无能为力。再如,由于对流动人口的管 理制度不严,被执行人只要外出躲起来,人民法院就会因杏不到其下落而无法执行。(三)执行工作力度还不够。一部统一的执行法典迟迟没有出台严重影响了执行的力度,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执行的29条规定过于 粗略,即使加上高法的司法解释也远远不能适应现在LI益复杂的执行情况,导致法官面对很多情况可以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在连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情

12、况下大可以得过且过,导致执行力度严重不足,“现 在执行制度规定分散,且内容少,可操作性不强”(1)。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办理执行的可循Z章非 常散乱,有关民事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定更是寥寥可数,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儿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 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故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 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还有就是一些司法解释、通知、批父、办法及其它部门法中所涉 及到的相关条文,上述主要规定内容相当分散、缺失严重。比如对执行担保、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处理, 目前只是要求备法院按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办理,而没有作出系统明确的规定;对无故推诿拒不接受或

13、协 助法院执行的单位及个人均未作出明确规定。正是由于法律规范的疏漏,给法院执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继而影响了当事人合法诉权的即时实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丁 作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受托法院收到委托手续不全的,执行期限白受托法院收到齐全手续ZLI起 计算”,但该条未对委托法院办理齐全手续的期限予以限制,这就不可避免法院Z间由于种种原因对该规 定互相推诿、扯皮,由此而造成执行期的拖沓。(四)法院裁判案件时制作的法律文书不明确等原因法律文书出现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案件出现“执行难”的现象还为数不少,常常有执行员抱怨“根 木没法执行”,就是这种情况,这是法院H己给

14、H己带来的“绊脚石”。在司法实践中,审执分离、审判 与执行严重脱节、审理不兼顾执行将造成执行困难。虽然法律法规是从幺观上看社会,但我们的法官往往 缺乏处理生活的艺术,太重视死的法律条文而不能充分调动毎一件具体案件的机动性。因此,作出的生效 法律文书不利于在执行过程中实际操作。在作出的法律文书给执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来了一定难度。三、解决执行难的可行Z策:(一)、修订民事强制执行法Z迫切执行丁作的立法滞后,有关强制执行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造成执行难的主要原因z,行则无 矩,使执行T作随意性很强;但如果法条不全,处理某些问题时,也会无法可依。我们现有的强制执行法 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个:一是中华人

15、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对执行稈序有专门规定,这是我国民事、 经济案件执行最主要的法律内容。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的某些条款。三是宪法和单行法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有关的强制执行的内容。另外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的司法解释, 以及1998年6刀11 口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吸收各地经验制定通过了关于人民法 院执行T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强制执行工作是我国司法建设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随着 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审判、执行实践的不断深入,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产生,执行人员 深感立法的不足,当前,在我国把执行稈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分离出来,单独

16、制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强制执行法的条件已趋成熟。其表现在:第一,执行难的问题I分突出,一些债务人利用执行 法规不健全的漏洞,逃避执行。执行立法滞后的现象已明显暴露。司法实践要求立法跟上已成燃眉Z急。 第二,我国法制工作的开展,立法技术的成熟,以及民事、经济、行政法律的逐步出台,法律的综合作用 将更充分发挥出来。民事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到议事口程上来。第三,世界备国的立法模式采取了制定 强制执行立法的趋势。如LI木、奥地利、比利时等国采取了制定强制执行法的体例。制定独立的强制执行 法,吸纳更具体、更确实、更充分的内容,以适应口趋复杂的执行工作的需要的观念已在许多国家形成共 识。一批民问法学家制订的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已经经过三次修改,详尽而务实的规定了原则、分 类、涉外、手段等(2),分四编252条,一部统一的执行法典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