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抢分文言文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8449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战抢分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战抢分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实战抢分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实战抢分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实战抢分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战抢分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战抢分文言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熟读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一、读一读一般来说,现代人物传记有自传体、回忆体、采访体、诗体、评传、小传、特写、年谱、 回忆录等形式。而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所选文本,大多是选取史志上那些以记述历史人 物生平事迹(翔实史事)为主的传记文字。古代人物传记,通常都有下面这几部分内容:(一)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是介绍说明传主的: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家庭经济及祖父、父亲 等人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 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二)人物的主要事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有以下这些要素:1 .时间

2、要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文献中的纪年主要有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两种。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年号+初,如“绍兴初”;年号+具体年代,如“绍兴三年”;年号 +中,如“天监中”;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如“甲 子”“乙卯”“丙寅”“壬辰”“癸丑”等等。2 .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外,还要注意“知、守、 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新安”,就是“担 任新安太守”。3 .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

3、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 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 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 人物所做的事一般也会有所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 ,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 及的关系主要有: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与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下属 之间的关系,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与他(她)直接相 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 .事件

4、特别要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 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要 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2)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3)从 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下列这些内容:传主的姓名、字 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 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

5、结构,头尾细,中间粗。开 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 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 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 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 事件的结局。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 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 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 性特征。事实上,古今

6、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高考以及我们 平时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人物传记,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明确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和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选文的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寻踪觅迹, 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做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 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实词、 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阅读题做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仅在做题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阅读方法 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怎样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 的内

7、容呢?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以下问题:1. 知人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一是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谁是主要人物, 谁是次要人物,谁是对比人物,谁是陪衬人物等。二是明确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主要人 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 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 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三是明确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朋确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并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 品行。考试所选文本,一般思想教育性较强,对考生具有正面影响作用,例如常选岳飞传而 不选秦桧传,常选廉吏传而不选佞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 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在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力、勇

8、力超常、教育风化、 荐才、惩恶、勤政、课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2 .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所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如果 只写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了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 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 .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 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 需要“辨理”。例如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

9、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 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此外,很多传记类文章还夹杂着对事件的一些议论性、 说明性的文字,诸如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对事件 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这些都需要特别注意。此外,还要分析文章的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 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 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他在不同地点有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事件依事件带出 事迹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价值和事件的社会

10、意义。具体说来,我们阅读人物传记感知传记内容时,可以采取下列方法:1.通读对于人物传记阅读文本,要从头到尾,仔细通读。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认 真读完。2 ,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 开。“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 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 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殊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 会在理解上出差错。3 .跨“难”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

11、的文言 实词和虚词;句式大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几种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 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学教材中出 现过的。对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先“跨”过去。整体感知文本时,一般不 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4 .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问题,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方法 和能力。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阅读材料 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

12、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 .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 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 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 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 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 枝示宰臣曰:“

13、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 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 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 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 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

14、。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节选自 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 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B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 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C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 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D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

15、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 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答案A解析 正确标点为: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 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B .“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 季”来表示。C .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D . “再拜”是指拜了又拜,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16、答案C解析乐应为易。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益州的百姓属吏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B .“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 是处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的方式与来俊臣、侯思止的不同。C .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 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泄露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 景俭被贬为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