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明村镇政府培育壮大西瓜产业的启示意义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1788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明村镇政府培育壮大西瓜产业的启示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探究明村镇政府培育壮大西瓜产业的启示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探究明村镇政府培育壮大西瓜产业的启示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探究明村镇政府培育壮大西瓜产业的启示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探究明村镇政府培育壮大西瓜产业的启示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明村镇政府培育壮大西瓜产业的启示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明村镇政府培育壮大西瓜产业的启示意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瓜大镇”崛起的背后探究当地政府培育壮大西瓜产业的启示意义仲夏时节,驱车沿804省道前行,当进入到胶东半岛的平度 市明村镇地盘时,但见路两旁的西瓜地里满是瓜农忙碌的身影, 他们有的在摘西瓜,有的在装车,有的干脆在路旁的地头上摆起 了地摊过往的行人不时被一个个滚圆的西瓜吸引停下买上几 个。“明村镇西瓜种植总面积达5. 8万亩,全镇60%的村成为西瓜 种植专业村,明村镇已成为江北地区重要的大棚西瓜生产基地, 被誉为胶东西瓜第一镇。”镇党委书记肖洪亮介绍说。“西瓜大镇”缘何崛起?实践证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 第一个西瓜大棚到现在发展成当地一个特色主导产业过程,就是 当地政府“科学规划、正确引导、

2、扶持服务”功能发挥的过程。一 ,r=i启示之一:明村西瓜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 引导,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因地制宜,做产业确立的决策者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规划产业发展 前景,指导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调动广大 农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各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集中。明村 西瓜产业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它之所以逐步发展壮大,根本 就在于明村镇能够科学决策、因势利导,将其作为一个强镇富民 的特色产业提上发展日程。明村镇把西瓜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 优先发展,并不是盲目的和一时的心血来潮。90年代初期,山东 寿光开始搞设施栽培种植实验,并取得成功,农民获得良好经

3、济 效益。明村镇党、政领导多次前去考察,在深思熟虑、反复酝酿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和市场分析后决策确定的,认为可以把 这项技术引到本镇发展,立足明村自身区位优势发展西瓜产业。“1993年,镇政府租了 10辆车拉着全镇农村四职干部到寿 光、尧沟参观大棚西瓜种植技术,回来后,我们还是没有一个敢 冒风险上大棚的。党委就给四个比较有魄力的村支部书记下了行 政性命令,让这几个村的村干部、年轻党员必须每户上一个棚, 完不成任务,支部书记停职检查。没办法,我们四个村的党员干 部不情愿地建了大棚。”提起当年引进大棚西瓜种植的往事,明 村镇台南村的老党员高林山记忆犹新。农民有顾虑,不敢上大棚是有原因的。按照传统

4、方法,西瓜 种植不能重茬,一个地块第一年种了西瓜,以后连续8年就不能 ttT rr-* r ) -r- Art L J h I - ) r I 、L 牙、.-rrt,一 AL J- t、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可是老百姓一时转不过这个弯,认为大棚 西瓜种植还要进行育苗、嫁接、配花等工作,技术要求高,又没 有大棚种植经验,而且投资成本过高,谁敢冒险上大棚?于是, 西瓜设施栽培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产业。当年在路北官庄村包村发展大棚西瓜生产,现任明村镇政府 镇长的李景军同志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西瓜大棚种植虽有很 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但当时不光群众不认识,就连一些干 部也不支持引进这项技术。最后

5、,党委会形成一致意见,为了能 让农民致富,不管承担多大风险和责任,政府也要引进这项技术。“明村西瓜可以说是,强扭的瓜,如果当时政府在确立产业时没 有信心,没有规划和引导,担责任、担风险、敢于实践,主动硬 性介入的意识,恐怕西瓜设施栽培技术不会在明村生根、发芽、 结果,不会形成这么大的一个产业,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李景军 感慨地说。为了帮助种植户承担风险,镇政府向银行担保,为每个大棚户贷款5000元。在反复动员下,台南、路北官庄、范家集、宿召 四个村,32名党员干部怀着不安的心情建起了 32个西瓜大棚。镇 政府专门从寿光市聘请了 一名西瓜种植技术员,并任命为科技副 镇长,手把手向种植户传授种植技

6、术。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天 天靠在农户的大棚里,大棚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牵挂着政府领 导的心。1993年春,第一批示范大棚西瓜终于下市,价格高得令人咋 舌:每公斤3元!卖出以后,一算账,每个大棚平均收入13000 元。在那个时候,对农民来说这个数可是一个家庭五六年的收入。 强扭的瓜终于变甜了,示范棚的成功让农民看到了种植大棚西瓜 的希望,农民发展大棚的热情空前高涨,西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 在明村镇发展开来。到1996年,全镇西瓜大棚数已达1000余个。启示之二:明村西瓜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机制 保障,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应对市场,做产业兴起的推动者大棚种植技术得到群众认可后,明村镇党委政府

7、因势利导, 从技术服务、土地调整、资金贷款等方面积极扶持农民发展大棚 种植。但规模发展起来了,由于销路不畅,不少种植户曾一度尝 到了 “喝西瓜汤”的滋味。“客户少,熟了的西瓜在当地卖不了,我们就自己租车拉着 到外地卖。听说烟台价格高,几个瓜农就约着伙,把瓜拉到了烟 台,可到了哪里一看,突然间拉来的瓜太多了,西瓜又贱了,再 拉去青岛卖。一车瓜还没卖几个,就有西瓜开始淌水了。”谈起 当年外出卖瓜的经历,路北官庄村的瓜农王振伟刻骨铭心。到了 1996年,全镇大棚西瓜种植面积达到了 1500多亩,加 上小拱棚、露天西瓜,全镇年产西瓜近900多万公斤。由于购销西瓜的客户比较少,许多成熟的瓜卖不出去,烂在

8、地里,群众中 出现了埋怨情绪。果贱伤农现象让地方党委政府焦急万分,如何 破解西瓜销售难,成了当时镇领导们日思苦想的问题。党政办公 室每天用传真向全国各农贸市场发送西瓜销售信息,频频向西瓜 销售客户送出橄榄枝,凡到明村购瓜的客户一律免费吃住,并按 照西瓜销售量进行奖励。最后,又组织了 20多名机关人员到全国 各地的农贸市场专门推销西瓜。在一次专题会上,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达成共识:一个区域 特色产业能否发展起来,关键是要看政府的推进力度。当然,这 种组织推动,并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运用市场经济办法来 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应对市场,做产业兴起的推动者。 西瓜销售光靠跑市场、拉客户不能从根本

9、上解决问题,必须建自 己的市场,培养自己的经纪人、销售商,建立起与农户的利益联 结机制,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西瓜生产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为解决一家一户在产销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提高农民生产经 营的组织化程度,该镇于1999年成立了明村镇西瓜产业协会,协 会本着“为西瓜产业开道,帮农民致富架桥”的服务宗旨,对会 员实行“五统一服务,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 栽培方案、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成为连接生产与市场 之间的桥梁纽带,在组织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创建西瓜品牌等 方面强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目前,会员已发展到4688户,带动 西瓜种植面积53400亩。在发挥协会作用的同时,明村镇政府

10、先后投资500余万元, 在镇驻地以西、804省道南北两侧,分别筹建了占地各150余亩的 “明村西瓜批发市场”和“路北官庄西瓜批发市场”,吸引当地 和外地从事西瓜经营的组织和业户450多家,其中西瓜经纪人60 多名,交易时间达8个多月。随着西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交易量的增加,明村镇政府又鼓 励和扶持一些西瓜经营大户组建农产品经营公司。2006年,该镇 大黄埠村范在森投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青岛奥森农产品有限 公司,通过与农民签定购销合同、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建立示范 基地、注册商标、申报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等形式,迅速提高了 明村西瓜的档次和质量,也稳定了西瓜的销售价格。市场连起来了,销售渠道打开了

11、,受益最大的就是瓜农。瓜 农吴仁彬告诉笔者,他种了 4个西瓜大棚,棚均收入2万元,今 年光种植西瓜就收入了 8万元,这还不包括西瓜收获后种植青椒、 西红柿的收入。明村镇镇长李景军介绍说,明村西瓜现已远销上 海、北京、苏、浙、黑龙江等30多个省市。启示之三:明村西瓜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规范的品牌 创建和标准化管理,这就要求政府必须着眼长远,做产业运行的 调控者全国各地都在种西瓜,怎样使明村西瓜不愁销售,让明村瓜 农长期得增收增产呢?明村镇党委、政府意识到,一个主导产业 的发展,离不开规范的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管理,政府应着眼长远, 做产业运行的调控者。“质优价高。一个农业产业,必须创建品牌,才能

12、实现更大 效益。要增加瓜农收入,不仅要增加产量,更需要提高西瓜品质。” 对于西瓜产业发展,明村镇党委书记肖洪亮如此阐释。2006年以后,明村西瓜开始从规模化逐步向品牌化发展上转 变。明村镇政府把标准化生产摆在了工作的重要位置,将西瓜产 业品牌创建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来抓,按照“示范 引导、政府扶持”的原则,落实了 “十户联保制度”、“农药化肥抽样检测制度”等10多项规章制度,推行了明村镇西瓜标准 化种植意见,南瓜嫁接西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等9个符 合绿色标准的技术规范,引进推广了棚型改造、“三膜一帘 生物治虫、葫芦嫁接改成南瓜嫁接、膜下滴灌、植物音频助长、 生物反应堆等新技术。定期邀

13、请农业专家举办技术讲座班,每年 瓜农参加技术培训都在三次以上。“为避开西瓜集中上市时间,做到四季供应,我们注意采用多种栽培模式,采取冬暖棚、大拱棚、小拱棚、大田和秋延迟等 系列种植模式,早、中、晚多茬轮作,实现了全年西瓜生产不断 挡。”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陈守云介绍说。在栽培方式上,一方 面在原有大拱棚的基础上,采取“三膜一苫”的保温办法,控制 西瓜的上市时间,要么提前,要么延迟;另一方面转移发展重点, 由重点发展大拱棚转为重点发展冬暖棚,实现西瓜错季生产。为了提高西瓜品质,全镇对西瓜生产实行“统一技术规程、 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分级包装、统一商标标识”,共同营销“胶 河牌”和“大黄埠牌”两个西瓜

14、品牌。在现代农业注重品质的情况下,明村镇政府及时引导瓜农实 行标准化种植,帮助瓜农克服和解决一个个种植上的难题,为瓜 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培训和辅导,让瓜农不断获得 更大的利益,为西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3年、2004年,该 镇“胶河牌”、“大黄埠牌”西瓜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 农产品” ;2007年,青岛奥森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被认定为 2008青岛奥帆赛食品备案生产基地;2008年明村镇“大黄埠”西 瓜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现在,创建西瓜品牌这一理念现在 已深入到明村镇各个西瓜种植村。大黄埠村支部书记范在森告诉 笔者,在种植西瓜的过程中,村里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

15、一律 不使用化肥、农药和植物生产调节剂,而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以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由于该村种植的西瓜无污染、绿色 程度高,价格总比别的地方高20%以上,生产的西瓜直接销往全国 各大超市。启示之四:明村西瓜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策 扶持,这就要求政府必须优化环境,做产业实施的服务者为农产品过节,政府是办节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打好节会牌,唱好节会戏,推动区域 经济发展? 2006年,首届青岛明村西瓜节的成功举办,无疑是对 这一命题的有力诠释。西瓜节的成功实践,也使当地政府深刻认 识到,政府在主导产业的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优 化发展环境,搭建产业发展平台。“200

16、6年,明村举办西瓜节时,每斤西瓜2毛钱,2007年西 瓜节时,每斤西瓜5毛钱,今年西瓜节,西瓜价格到了 8毛多, 举办西瓜节让瓜农真收益。”明村镇大黄埠村村主任吴京华望着 要开园的一棚西瓜高兴地说到。西瓜节像一张请柬,邀请来了四面八方的宾朋;又像一桌盛 宴,让明村人体味到耕耘和收获的甘甜。回顾前两届青岛明村西 瓜节,明村镇副镇长陈守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介绍说,前 两届“青岛明村西瓜节”,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客户、当地及 周边瓜农等10万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当天的成交量就可达 到200万公斤,交易额超过20万元。从2006年开始举办的青岛明村西瓜节,到现在已连续举办了 三届,作为承办方的明村镇政府做出了巨大牺牲,累计投入资金 近240万元。对政府和机关干部来说,举办这么个节日赔钱赚吆 喝,没有多大收益:节日持续一个月,全体机关干部要忙三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