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让教学反思不“跑偏”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1753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题”让教学反思不“跑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话题”让教学反思不“跑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话题”让教学反思不“跑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话题”让教学反思不“跑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话题”让教学反思不“跑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话题”让教学反思不“跑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题”让教学反思不“跑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话题”让教学反思不“跑偏”最近,参加一个校本培训活动,其中的一个教学反思环节,给我留 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何提高教学反思实效性?本次的培训活动中的 “话题”反思,给我们很大启发。【现场回放】主持人:老师们,刚才我们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掌声,为我们执 教的是学校青蓝工程中的一对师徒:庄老师和吴老师,今天,我们就围绕 着这两节课,围绕第一个“话题。谈谈自己的感受:1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来解读文本?教师1:这个问题可以细分为两个问题和步骤:首先是怎样找准重点 词语和句子,其次是找到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后,如何来解读。我就先来谈 谈如何找准重点词语和句了。其实,每一篇阅读教学的文本,

2、都含有丰富 的信息和内容。作为教者,我们首先必须弄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 编写意图。只有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才能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掌声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小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 困境的人。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应该传递 给学生的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就是让同学们知道,要学会主动关爱身边的 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要给予他们爱心和必要的帮助。第二点就是要 让学生知道人生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当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苦难和 挫折的时候,要敢于面对,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抓住了这两个目标, 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围绕目标到课文中寻找能够传递这样情感和思想的

3、 语句了,也就是文章的关键词句。文章的作者通过对小英的动作、神态等 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英从自卑到自信的转变过程。在老师和同学 们的鼓励和表扬下,小英终于克服了自卑心理,变得自信阳光。而掌声的 力量正是通过对小英的动作、神态描写来展现的。因此,只要抓住了对小 英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就能够解读文本,实现教学的主要目标。主持人: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找关键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入 研读教材的过程,关键词的教学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教师引导的深 度。如果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掌握的都是半 生不熟,而如果抓住几个重要的点,下大力气,重凿猛击,我相信学生一 定会有所收获。

4、教师2:我觉得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 作用,比如能准确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两 节课,吴老师和庄老师都能抓住文中重点词,例如:“一摇一晃”“把头低 下,“犹豫,慢吞吞”“鞠了一躬”等,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给人以 强烈的心灵震撼,正因为这些关键词语,小英这个人物形象才丰满。其实, 不仅是学生,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掌声,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 献给多彩的生活。教师3:我同意这个观点。“课标”明确指出,第一学段阅读要求是: “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两位老师

5、的教学中 都注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小英的心情变化。人物心情的感悟是需要内化 的东西,教者通过对外在词句的品读理解,最终“由外向内”感受人物的 情感。同时,教者又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带着小英的感受朗读, 通过朗读,让小英的内心在学生心里产生共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 理解。教师4:这两节课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词语来解 读文本。譬如,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教者首先让学生自读,从中找 出体现小英变化的句子,拎出这些句子再读,从中找出体现变化的词,这 样一步步浓缩,就把厚厚的文字读薄了。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品悟人物内心, 使人物形象渐渐鲜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声情并茂地

6、朗读, 又把那薄薄的文字读厚了,从而使教学的目标得以很好的落实。教师5:两位老师在抓关键词方面都下了不少工夫,抓住“犹豫、低 下头、慢吞吞、眼圈红了”等词,感悟小英的内心不平静,懂得人与人之 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 鼓励。但并非所有词都要兼顾,有时一个词语对其他词语的影响是内在的、 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因而吴老师在教学“一演一拐”时,设置“为 什么如此艰难地走上台,小英内心除了身上的伤痛,还有哪里的伤痛? ” 这样,别的词语也随之迎刃而解。主持人:刚才老师们都提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不同的学段要求稍有 不同,低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

7、的意思。中年级: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高年级: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 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各个学段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方法一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想就是这个意思。好,第一 个话题先谈到这里,下面接着聊聊第二个“话题2. 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寻找阅读与写 作的契合点。在主持人几个“话题”引导下,参与反思的教师几乎人人都能围绕话 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课内与课外、教师和学生、方法和策略等不同的角 度,既有实践的经验、体会,也有理论的借鉴、思考,“话题”让研讨反 思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实效。【思考】案例中,这次培训首先让师徒进行“同课异构

8、”课例展示,这本身也 是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追寻自己的教学思想与 风格,年级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记录所看到的情景,审视自己的 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让个体认识上的冲突转变成智慧碰撞,也为 年级组教师的集体反思研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反思环节中的“话题”引 领,让教师的反思有章可循,教学反思中的“跑偏”现象得以有效控制。一、多角度确立反思话题反思“话题”的设立,不仅是一种理念的体现,也是一种实践上的引 领。上述案例中,主持人确立的第一个“话题” 一一在阅读教学中,如何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来解读文本?既来源于教材内容及特点,也来源于“课 标”要求及学段训练重点。从教师

9、的反思中可以看出,有的教师从如何找 准重点词语进行深入思考;有的从找好关键词对教学的作用方面谈自己的 体会:有的结合“课标”,谈如何抓关键词体会内容方面谈自己的思考 教师所谈的内容有理论,有实践,看出是真反思。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 笔者认为是“话题”确定得好,让教师有话说。要想真正让教学反思有效, 选择设立好合适的“话题”很重要,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在 常规教研或者随堂听课时,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 效果,依据实际情况确立教学反思“话题”;根据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 的共同问题和困惑,来确立反思“话题”;依据教材特点、训练重难点, 寻找确立反思“话题;从教学资源和手段的使

10、用方面,确立教学反思 的“话题”;从学段目标的把握和落实方-面,确立教学反思的“话题” 无论是哪种“话题”的确立,都要与校本培训的目标结合,与教学实际情 况结合,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更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结合,从而 真正提高校本教研反思的实效性。二、多层次敦促教师思考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每一位参与反思的教师,在反思前对教材、“课 标”要求等都作了深入的解读,在集体反思时,才呈现出有个性、有见地 的见解,在交流中,才有智慧火花的闪现。因此,要想提高教学反思交流 的实效,要做好这样几件事:1 .围绕“话题”,设计个性化教学预案。在集体交流反思前,可以把 研讨交流的“话题”提前告诉参与反思的教师,

11、让教师围绕话题进行深入 的个性思考。例如,在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如何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认知水平及实际经验进行 学情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如上述案例,从教师的发言中我 们可以看出,若交流前教师不能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就不可能有对教材内 容及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和教学方法策略上独到的见解。2. 围绕“话题”,实践个性化教学预案。在集体交流前,参与的教师 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预设,大胆进行教学实践,以检验教学的实际成效。 也可以和其他教师一同进行同课异构展示,以开拓自己的设计思路,完善 教师的个性设计,分析不足产生的原因,并思考解决的方法。这一环节是 深刻

12、交流反思的基础,因为教师不仅有理论上的思考,而且有实践的检验, 这样在交流时,发表的想法、做法就更具可行性和实效性。3. 围绕“话题”,总结个性化教学经验。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由 于教师在交流前,已经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实践,因此在交流时,各人都 有话说。再加上“话题”的引领,所有参与教师都能依据个人经历、社会 背景,自身素质、知识水平及能力实际,发表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 握,谈不同方法、策略的选择形式和依据,这样,让所有参与人不仅获得 实践层面上的经验,而且拓宽教学思路、获得理论上的提升。在这一过程 中,可让教师进行比较,如对同课教师定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进行观 察比较,对教学设计创新性、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进行比较,对学生学习活 动环节“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上进行比较等,在比较中完善自己的设计, 加深自己对课程和教材体系的理解,真正形成个性化教学思想。“确定话题一一预案设计一一预案实践一一交流提升一一再实 践”的教学反思,不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且大大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 性。(作者单位:宿迁市泗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