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与《论语》创新思想比较分析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1641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木德》与《论语》创新思想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塔木德》与《论语》创新思想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塔木德》与《论语》创新思想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塔木德》与《论语》创新思想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塔木德》与《论语》创新思想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木德》与《论语》创新思想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木德》与《论语》创新思想比较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塔木德与论语创新思想比较分 析严海宁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犹太民族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创新能力最强的民族,目前我国对创新的重视程度 也是史无前例的。追本溯源,塔木德是犹太民族的文化支柱,而论语是 中华民族的传世经典,两者都从根本上影响了各自民族创新思想的形成。通过从 知识、金钱和探索三个方面对两部著作展开比较分析,发现塔木德中的这三 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为犹太民族的创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论语 中虽然也强调知识的重要,但是存在贬低金钱价值的倾向,并排斥探索性的思 维方式,从而较难孕育出锐意创新的民族魂魄。关键词:塔木德;论语;创新思想;作者简介:严海宁(1975),男,湖北武汉人,

2、经济学博士,南昌航空大学经 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理论。收稿日期:2017-06-15Received: 2017-06-15对世界上每个民族的存在与发展而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世界上每个民 族的创新精神存在强弱之分,由此造成了各国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犹太民族是 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创新精神的民族,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等影响人 类历史进程的天才都来自这个民族,其族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概率也远高于其他 民族,现在的以色列更是被称为“第二个硅谷”而在古代,中华民族也因 创新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中 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

3、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为此我们便问犹太民族与中华民族在 创新上到底存在何种差异?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深深扎根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对这 两个民族最经典的著作进行比较研究是破解其文化基因的密钥。塔木德是犹 太民族的文化支柱,包含了公元前200年到公元500年间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 旧约圣经的理解和思考,是每个犹太人都要研读一生的精神百科全书,所以 塔木德又被称为第二部圣经或犹太人的论语。正如美国石油大王哈 默所说:“人类的智慧在犹太人的脑袋里,犹太人的智慧在

4、塔木德里。”同 样,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最重要代表作,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方 式和个性养成。这两部书都滋养了各自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成为探索 其创新思想来源和差异的导航图和钥匙。如何进行比较取决于我们对“创新”本 身的理解。根据熊彼特的经典界定,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 数”。他强调创新不是发明,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国内研究创新的著 名学者陈劲和郑刚认为,“创新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财富的能 力” 1(P23)结合这两个定义,笔者认为创新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金钱为目的, 具有探索性质的活动。所以本文将分别从知识、金钱和探索三方面剖析两个民族 创新思想存在异

5、同的根本原因。一、对“知识”的不同价值取向创新必须以知识和智慧为基础,否则,创新就无从谈起。世界上注重知识的民族 比比皆是,而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是一直延续千年且对人类具有深远影响的民 族。犹太民族被称为“书本的民族”或“学问的民族”,它把接受教育作为一种 巨大的恩惠,类似,中国人也世代强调“诗书传家”。但从塔木德和论语 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两个民族对待知识的态度上存在巨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 深深影响了各自民族的未来走向。1. 对待知识的态度犹太人强调万事教育为先,塔木德对于知识重要性的论述随处可见。比如“知 识是甜蜜的”、“得智慧胜过得金子”、“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唯一可以随 身携带、终身享用

6、不尽的财产”。而且在犹太人心日中,教师是民族的精神领袖, 学者的地位甚至比父亲更重要。塔木德中记载“教师是学生生活中地位最高 的人,配得上比父母更高的荣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犹太人把学习视为犹太民 族得以延续的根基,智力是整个民族最坚实的资本。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 是一种善行,也是美德的源泉,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要接受教育,沿街乞讨的 乞丐也不例外,有句犹太谚语就指出“乞丐的衬衫里也许藏着智慧。”塔木德 对学习的要求被犹太人视作上帝的律法,学习就是侍奉神,因此具有了法的“刚”性,强调“没有学童的城市将遭毁灭。”比较而言,儒家也很重视知识,如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以及“我非生

7、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和塔木德中“谁是智者,向所有人学习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孔子 对“道”的追求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方,甚至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不 同之处在于,论语中对知识的追求有三个附加条件:一是“行有余力,则以 学文”;二是“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三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 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学习要有精力、财力和智力,也就是只有社会精英才 有学习的条件和必要。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如此要求并无不妥,这 也是绝大多数民族的通行做法。但是与犹太人要求全民无条件接受教育的理念相 比,一向以重视教育著称的儒家仍有所不及。2.

8、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犹太人对塔木德的热爱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保存本民族的文化 传统和宗教信仰。所以,有句犹太谚语是“三天不接触塔木德的人就不是犹 太人。”因为犹太民族在各种劫难面前,只有依靠学问才能生存和发展,塔木 德的诞生就是为了犹太文化的薪火相传。在犹太人的世界里,塔木德的地 位高于国王。对于信教的犹太人来说,研习塔木德是持续一生的宗教义务。 即使只是研读完一卷塔木德,也值得举家庆贺一番。但是学习塔木德并 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学习规范日常的行为举止。“研究学习创造正当行 为”是犹太民族的自古明训,正如犹太人常言:基督教徒是因为信仰成为基督徒, 犹太人是因为行为举止成为犹太人。

9、所以学问对于犹太人而言,有如水之于鱼, 须臾不可离开,并且已经上升到关乎民族特性的生死存亡高度。此外,犹太人认 为智慧是上帝神性的一种体现,具有一种神圣的力量,尊崇智慧就是尊崇上帝。 好学绝不仅仅是为了功利的A的,更是一种虔诚信仰的体现。而儒家之所以强调学习,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内 圣”就是要做“君子”乃至“圣人”,“外王”无非就是为了做官。最能体现这 点是就是中国人熟知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就导致数千年来中国人 基木上是把学问作为阶级上升的“跳板”,大多数人都是为了 “功名”或成为 “人上人”而读书。孔子对这点也心知肚明,明确说过:“三年学,不至于谷, 不

10、易得也。”这里“谷”代表官俸,说明学生多是为了当官而学习,立志做君子 的不多。如果读书不能获得现实利益,社会上就会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看法, 这也是民间不时会出现“读书无用论”的根本原因。而且同样是学习,孔子还对 于君子和小人的学习目的进行了区分,指出“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 使也。”可见在孔子眼中,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内在修养的提高只是 前提,如何实现一个“郁郁乎文哉!”的统治秩序才是终极追求。3. 知识的教育传承从中世纪开始,欧洲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无法找到没有受过教育的犹太人, 除非不是被犹太人抚养长大的犹太人。”这是因为塔木德中对如何进行教育 有着详细的规定,认为“

11、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要接受教育”,而且为了保 证学习效果,塔木德还规定“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不得超过25名”。正是 这种强制性的要求保证了犹太民族具有高度的智慧,后来这一传统一直为犹太 人所继承,逐步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并成为现代义务教育体制的先声。从古 至今,犹太人从不焚书一一即便是攻击自己的书。他们搬家时,会把自己不需要 的书刊摆放街头,任行人挑选赠送。孩子从小就牢记圣经训言“人不能只靠 而包活着”。即使到了现代,犹太人对于知识的热爱仍然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民 族。据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以色列在人均拥有图书数量和每 年每人读书的比例上均位居世界之最,而且自20世纪70年代

12、中期以来,以色列 教育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2 (P58)o伟大的教育家一一孔子开创了中国“有教无类”的传统,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 垄断,让平民的子女也拥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孔子也是要收学费的,论语 就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虽然相较以往,“私学”的兴盛是一个 巨大进步,但是仅凭孔子一人之力,无法将教育上升到全民意志的高度,最终 导致两个民族智力开发上的巨大差异。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 远低于美国的7本,日本的8本,韩国的11本,与以色列人更是无法相

13、提并论。 笔者认为存在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不是经济条件的差异和政治稳定与否,而是 我们对于教育的认识过于功利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遗 毒至今尚存。由于读书只是社会阶层上升的跳板,没有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传统, 更没有强制性的律法给予保障,所以,我国虽然长期在人口规模上位居世界第 一,但是它并没有充分地转化为创新优势。而以色列仅仅是拥有儿百万人口的弹 丸之地,反而在很多科技前沿领先于我国,并拥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这其中 的原因让人深思。二、对“金钱”的不同价值取向知识的发明创造是创新的初始阶段,创新的最终实现需要依靠成功的商业化, 因为创新的实质就是“创富”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创新

14、与金钱密不可分,任何民 族想要持续从事创新,就必须要有对金钱的强烈渴望和合理运用。1. 对金钱的重视程度犹太人对金钱的重视世界闻名。塔木德中有很多关于财富的记载,比如“钱 会祝福人”、“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身体的所有部分都依靠 心而生存,心则依赖钱包而生”等等。对于贫穷,犹太人也有着异常深刻的理解, 塔木德中有很形象地描述:“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放在天平的一边, 贫困的重量将超过它们之和。”因此,犹太人认为穷困本身并不是美德,清心寡 欲和享乐主义都是有害的,如果有人故意逃避快乐和物质上的幸福,同样是有 罪的。这是因为金钱能使人类谋生的可能性加大,并使人有余暇进行学习,所以

15、它值得人们尊重。犹太人虽然重视金钱的价值,但是也不被金钱所束缚,塔木 德也告诫人们:“尽情享受生活的赐予,但不要成为财富的奴隶。”可以说,塔木德符合-般人性对于金钱的切身感受,难得的是既重视金钱的价值,又 强调金钱永远是居于人类之下的东西,提醒人们“只看到自己和金钱,而看不 到整个世界,快乐从何而来呢?”比较而言,孔子对金钱的态度要简单得多,“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对此论语 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并不否认一般人对 于金钱的看重,但是他把人进行了 “君子”和“小人”的区分,儒家特别看重 的“君子”常常视金钱如粪土。孔子曾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和“士志于道,

16、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不仅极力夸赞颜回的“安贫 乐道”,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比如他就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虽然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 神可嘉,但是只能成为少数“君子”独特的人格追求,并且为后世“伪君子” 的层出不穷埋下了伏笔。与之相比,塔木德是针对所有犹太人的经典,并没 有对人进行分类,其中具有辨证色彩的金钱观更加贴合普遍人性。2. 对金钱的驾驭方式犹太人注重财富与智慧的结合,认为智慧只有与金钱结合才是活的智慧,死读 书的人只是“驮着书的驴”。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商人也要学识渊博。塔 木德记载:“任何有知识的人都不会贫穷”。这背后的原因与其说是对知识的 尊重,毋宁说是意图实现财富和智慧的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